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4單元《西洋管弦樂隊》第3課《北京喜訊到邊寨》。【教材分析】《北京喜訊到邊寨》是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4單元《西洋管弦樂隊》第3課欣賞課。《北京喜訊到邊寨》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后與馬洪業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偉大勝利之際,樂曲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當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邊寨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情景。樂曲以充滿激情的旋律,生動勾勒出邊寨人民聽聞喜訊后的狂歡場景,汲取了當地群眾流傳的對歌、對舞的藝術表演形式,并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調來塑造樂曲的音樂形象,表達了邊寨人民的喜悅心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樂曲分為八個部分,營造了山寨的小伙子、姑娘們等欣喜若狂的歡樂氣氛和喜氣洋洋的心情。作品為多段體結構,音樂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間音樂。【學情分析】剛剛踏入中學的校門,內心世界比較豐富,對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心理上還保持這小學時期的天真愉悅,他們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對事物的分析和主觀體會,對很多問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師要積極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注意強調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得熱愛音樂,喜歡上音樂課。【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聆聽音樂感受樂曲歡快熱鬧的情緒和不同樂器的音色特點(二)藝術表現能鑒賞各部分音樂的特點并進行音樂要素的分析,能表現音樂(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樂器道具表達出音樂的情緒以及描繪的意境。(四)文化理解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掌握西洋管弦樂隊的內容, 讓學生能積極有趣地參與音樂體驗, 引發聯想和想象, 形成獨立感受與見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音樂體驗。【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2、感受“彝族、苗族”音樂特點(二)教學難點:1、分析分樂段的特點2、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各個樂段【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問題導入教師:同學們,你們都了解過西洋的哪些樂器?(播放音樂)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你能說說你所了解樂器的音色特點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那只你到這些樂器都演奏過哪些出名的作品呢?預設:回答問題教師:西洋樂器和中國民族樂器有什么不同呢?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樂曲就是一首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作品,它的名字叫作《北京喜訊到邊寨》。書寫板書《北京喜訊到邊寨》。【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提問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同學們對于本節課有一個預熱的感覺,為后續引出段奠定基礎】二、聆聽音樂,感受意境(一)初步聆聽,感受欣賞教師:聆聽音樂,感受整首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通過聆聽音樂結合作品名稱你能聯想到什么樣的畫面?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作品中出現了哪些樂器?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北京喜訊到邊寨》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后與馬洪業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偉大勝利之際,樂曲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當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邊寨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情景。樂曲以充滿激情的旋律,生動勾勒出邊寨人民聽聞喜訊后的狂歡場景,汲取了當地群眾流傳的對歌、對舞的藝術表演形式,并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調來塑造樂曲的音樂形象,表達了邊寨人民的喜悅心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通過聆聽我們猜猜這首作品由幾個部分組成?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樂曲分為八個部分,營造了山寨的小伙子、姑娘們等欣喜若狂的歡樂氣氛和喜氣洋洋的心情。(二)走進音樂,分段感受聆聽引子部分教師:聆聽引子部分,聽聽引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表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力度有什么變化?(播放音樂)預設:樂曲的引子由圓號模仿牛角號在中音區奏出了粗獷遼闊的旋律。仿佛北京喜訊的電波,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山寨的千家萬戶。力度方面是先強后弱,大家認識圓號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下面我們通過圖片欣賞一下預設:欣賞教師:大家說說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圓號的音色特點是不僅能吹出銅管嘹亮的聲音,還能吹出木管柔和的聲音,音色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聲音柔和、豐滿,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其表現力極其豐富,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到媒介作用。那你們知道什么是牛角號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下面我們通過圖片欣賞一下預設:欣賞圖片教師:牛角,是瑤、彝、出、布依、景頗、哈尼、傣、黎、上家、仡倦、漢等族吹奏樂器。流行于柱、黔、淇、湘、海南等省、區。用天然生長的水牛或黃生角制作,角尖鋸平,中心鉆孔與角內控相通,圓孔上端置一空心本管作吹嘴。各地形制大小不。一般全長40~-70厘米。下面我們來模擬一下號角的吹奏(播放音樂)預設:隨著音樂模擬號角聆聽第一段教師:下面我們聆聽第一段,通過聆聽判斷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認為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場面?(播放音樂)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緊接著是兩小節強烈的舞蹈節奏,引出了樂曲的第一段,熱情奔放的曲調,鏗鏘明快的伴奏,展示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這個部分由木管和弦樂齊奏,伴奏部分由低音樂器與打擊樂器演奏。下面我們用節奏X- X- | X X X X X X X X |為這段音樂伴奏,感受一下這段旋律熱烈的場面。預設:表演聆聽第二段教師:下面我們聆聽第二段,判斷第一段和第二段有什么區別?主奏樂器是什么?在音樂中,你還聽到哪些打擊樂器?(播放音樂)預設:在歡快熱烈的氣氛中,夾雜著排鼓和鈴鼓聲,仿佛是一群腳脖上套著一串串小鈴鐺的姑娘在縱情歡跳。第二段由雙簧管演奏,增加了鈴鼓、排鼓的打擊樂器演奏。下面我們跟著音樂來創編舞蹈動作。預設:創編舞蹈聆聽第三段教師: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三段,聆聽音樂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和感受是怎樣的?那么這段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其中還有哪些打擊樂器?(播放音樂)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樂曲由一個過渡性的樂句,引出第三段,由弦樂彈奏,并伴以清脆的木魚和鈴鼓聲,熾熱的情緒不斷高漲。樂曲不斷轉換調性,情緒逐漸向高潮發展。教師:老師準備了三角鐵和鈴鼓、響板,下面為音樂伴奏預設:伴奏聆聽第四段教師:接下來我們,聽一聽這一樂段的力度有什么變化?旋律具有什么性質?主奏樂器是什么?表現了什么舞蹈場面?(播放音樂)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段旋律突然變弱:旋律優美抒情,具有苗族飛歌的音調特點,尤其“3“的色彩很獨特:第一進主泰樂器是雙簧管,好像一位苗族姑娘跳優美的獨舞,第二遍主奏樂器是小提琴和本管,好像眾人的呼應。下面我們跟著音樂來哼唱。預設:哼唱聆聽第五段教師: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五段,聽聽這段音樂的情儲是怎樣?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的空由什么樂每演奏?表現了什么舞蹈場面?你是否所到小號再次模擬號角的聲音?(播放音樂)預設:聆聽音樂回答問題數師:這一樂段音樂粗狂、熱烈。先由小號演奏健美,豪壯的段,表現小伙子跳起性格粗狂的舞蹈,接著由小提采用跳弓演奏技法和木琴一起演奏了一段活潑、跳躍的音樂,表現姑娘輕盈活潑的舞蹈:整段音樂線像是一個熱鬧的對舞場面。記下來我們用紅綢再次表現音樂。預設:上臺表現聆聽第六段教師:接下來我們聆聽第六段旋律,大家聽聽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牛角號音調再次響起。小提琴運用跳弓,奏出活潑、愉快的音調。聆聽第七段教師:接下來我們聆聽第七段旋律,大家聽聽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音樂更加緊湊、有力。聆聽第八段教師:接下來我們聆聽最后一段旋律,大家聽聽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這段旋律音響效果上有哪些變化?你聯想到什么場面?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是第一音樂段的再現。整段音樂鑼鼓置天、管弦齊鳴,好像群眾們都加人了舞蹈,萬民歡騰,情緒達到高潮。教師:下面我們“X 0X 0X X”為這段音樂做聲勢動作伴奏、預設:為樂曲伴奏教師:下面我們整體欣賞表現樂曲預設:表現音樂三、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誰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下面我們了解一下曲作者:1.鄭路,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演奏員、創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I器樂曲《民歌段組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合作)、《漓江音畫》等。2.馬洪業,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宣傳隊任演奏員,并從事音樂創作。1954年后在東北、上海、中央等廣播樂團任單簧管演奏員。他創作的音樂作品除與鄭路合作的管張樂《化京喜訊到邁寨》外,還有《偷快的勞動》、《春曉》、《〈圓舞曲》等。教師:下面我們欣賞一下視頻版預設:欣賞【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掌握西洋管弦樂隊的內容, 讓學生能積極有趣地參與音樂體驗, 引發聯想和想象, 形成獨立感受與見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音樂體驗。】五、結語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板書設計】《北京喜訊到邊寨》結構:引子+八段音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1張PPT)第4單元西洋管弦樂隊同學們,你們都了解過西洋的哪些樂器?你能說說你所了解樂器的音色特點嗎?那只你到這些樂器都演奏過哪些出名的作品呢?西洋樂器和中國民族樂器有什么不同呢?《北京喜訊到邊寨》初步聆聽01聆聽音樂,感受整首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歡快、熱烈地聆聽音樂,感受整首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作品中出現了哪些樂器?《北京喜訊到邊寨》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后與馬洪業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偉大勝利之際,樂曲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當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邊寨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情景。樂曲以充滿激情的旋律,生動勾勒出邊寨人民聽聞喜訊后的狂歡場景,汲取了當地群眾流傳的對歌、對舞的藝術表演形式,并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調來塑造樂曲的音樂形象,表達了邊寨人民的喜悅心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通過聆聽我們猜猜這首作品由幾個部分組成?樂曲分為八個部分,營造了山寨的小伙子、姑娘們等欣喜若狂的歡樂氣氛和喜氣洋洋的心情。分段賞析02聽聽引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表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力度有什么變化?聆聽引子部分引子由圓號模仿牛角號在中音區奏出了粗獷遼闊的旋律。仿佛北京喜訊的電波,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山寨的千家萬戶,力度方面是先強后弱。聆聽引子部分大家認識圓號嗎?聆聽引子部分大家說說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聆聽引子部分圓號的音色特點是不僅能吹出銅管嘹亮的聲音,還能吹出木管柔和的聲音,音色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聲音柔和、豐滿,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其表現力極其豐富,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到媒介作用。聆聽引子部分聆聽引子部分你們知道什么是牛角號嗎?聆聽引子部分牛角,是瑤、彝、出、布依、景頗、哈尼、傣、黎、上家、仡倦、漢等族吹奏樂器。流行于柱、黔、淇、湘、海南等省、區。用天然生長的水牛或黃生角制作,角尖鋸平,中心鉆孔與角內控相通,圓孔上端置一空心本管作吹嘴。各地形制大小不。一般全長40~-70厘米。聆聽引子部分我們來模擬一下號角的吹奏聆聽引子部分聆聽第一段聆聽判斷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認為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場面?聆聽第一段樂曲的第一主題,熱情奔放的曲調,鏗鏘明快的伴奏,展示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聆聽第一段用節奏為這段音樂伴奏感受一下這段旋律熱烈的場面X- X- | X X X X X X X X |聆聽第二段聆聽第二段,判斷第一段和第二段有什么區別?主奏樂器是什么?在音樂中,你還聽到哪些打擊樂器?聆聽第二段在歡快熱烈的氣氛中,夾雜著排鼓和鈴鼓聲,仿佛是一群腳脖上套著一串串小鈴鐺的姑娘在縱情歡跳。第二段由雙簧管演奏,增加了鈴鼓、排鼓的打擊樂器演奏。聆聽第二段跟著音樂來創編舞蹈動作聆聽第三段聆聽音樂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和感受是怎樣的?那么這段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其中還有哪些打擊樂器?聆聽第三段樂曲由一個過渡性的樂句,引出第三段,由弦樂彈奏,并伴以清脆的木魚和鈴鼓聲,熾熱的情緒不斷高漲。樂曲不斷轉換調性,情緒逐漸向高潮發展。聆聽第三段老師準備了三角鐵和鈴鼓、響板,下面為音樂伴奏聆聽第四段聽一聽這一樂段的力度有什么變化?旋律具有什么性質?主奏樂器是什么?表現了什么舞蹈場面?聆聽第四段這段旋律突然變弱:旋律優美抒情,具有苗族飛歌的音調特點,尤其“3“的色彩很獨特:第一進主泰樂器是雙簧管,好像一位苗族姑娘跳優美的獨舞,第二遍主奏樂器是小提琴和本管,好像眾人的呼應。聆聽第四段隨音樂哼唱聆聽第五段聽聽這段音樂的情儲是怎樣?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的空由什么樂每演奏?表現了什么舞蹈場面?你是否所到小號再次模擬號角的聲音?聆聽第五段這一樂段音樂粗狂、熱烈。先由小號演奏健美,豪壯的主題,表現小伙子跳起性格粗狂的舞蹈,接著由小提采用跳弓演奏技法和木琴一起演奏了一段活潑、跳躍的音樂,表現姑娘輕盈活潑的舞蹈:整段音樂線像是一個熱鬧的對舞場面。聆聽第五段用紅綢再次表現音樂聆聽第六段聆聽第六段旋律,大家聽聽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聆聽第六段這段音樂牛角號音調再次響起。小提琴運用跳弓,奏出活潑、愉快的音調。聆聽第七段聆聽第七段旋律,大家聽聽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聆聽第七段音樂更加緊湊、有力。聆聽最后一段音樂大家聽聽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這段旋律音響效果上有哪些變化?你聯想到什么場面?聆聽最后一段音樂這段音樂是第一音樂主題的再現。整段音樂鑼鼓置天、管弦齊鳴,好像群眾們都加人了舞蹈,萬民歡騰,情緒達到高潮。聆聽最后一段音樂為這段音樂做聲勢動作伴奏X 0X 0X X整體欣賞表現樂曲03、拓展思路,開闊視野04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誰嗎?了解曲作者1.鄭路,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演奏員、創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樂曲《民歌主題組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合作)、《漓江音畫》等。了解曲作者2、馬洪業,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宣傳隊任演奏員,并從事音樂創作。1954年后在東北、上海、中央等廣播樂團任單簧管演奏員。他創作的音樂作品除與鄭路合作的管張樂《化京喜訊到邁寨》外,還有《偷快的勞動》、《春曉》、《〈圓舞曲》等。等。再見感謝您觀看與支持攻堅克難贏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c5fa74df59d2c58beedfc77830c5ea2.mp4 【2022年新課標】中學-音樂-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北京喜訊到邊寨》教案.docx 【2022年新課標】中學-音樂-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北京喜訊到邊寨》課件.pptx 北京喜訊到邊寨.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