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年中考道法時政熱點押題預測兩會專題【熱點解讀】2024年全國“兩會”概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2024年3月4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的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聽取并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其他有關報告;審議通過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政治決議、關于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的決議、關于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近3000 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出席大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大會表決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修訂草案,表決關于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草案,表決關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草案,表決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表決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表決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鏈接考點]1.什么是兩會 “兩會”的性質分別是什么 2024全國“兩會”的召開彰顯了哪些道理 (體現了或說明了什么)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體現、說明了:(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5)“兩會”匯集民意,共商國是,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國家重大事務,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生動體現。2.全國人大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表明了什么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監察委員會由全國人大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3)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監督權。3.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議程體現的全國人大的職權有哪些 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4.人大代表的職權有哪些 人大代表如何做才能不負人民重托 (人大代表如何履行義務 )(1)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2)人大代表必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5.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形式有哪些 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其中,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等。6.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國家對待它們的態度 地位和作用:(1)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2)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人民當家作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態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熱點素材解讀材料一:2023 年 9月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到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詞匯--“新質生產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無論是當前提振信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還是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都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3 年10月26 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據悉,本次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第30次飛行任務,也是第12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為:完成與神舟十六號乘組在軌輪換,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在軌實(試)驗,進行艙外載荷安裝及空間站維護維修等工作。除了常態化工作,本次飛行任務將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設問角度:回望過去數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信息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1.中國人在太空一次次邁出的一小步,匯聚成了中國航天的一大步,這說明了什么 ①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②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我國“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奮斗者”號等突破性成果不斷涌現彰顯了哪些力量 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力量。②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力量。③艱苦奮斗的實干力量。④敢為人先、探索新知的創新力量等。3.請你列舉近年我國的大國重器的發展 中國高鐵,“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天河三號”超級計算機,“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奮斗者”號“北斗”衛星,載人航天等。4.我國重大科技成果說明了什么 ①我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效。②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③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等。⑤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5.我國應怎樣積極謀求自身發展 ①要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②要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③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④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6.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的邏輯關系 (1)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主導,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2)高質量發展需要新質生產力的支撐。高質量發展要求經濟增長具有可持續性、協調性和包容性,這需要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的支撐。(3)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新題精煉]1.2023 年9月6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彼谴硇录夹g、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以下對“新質生產力”解讀正確的是( )①“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屬于制度創新②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離不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④企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唯一主體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逼渲?,“新質生產力”被廣泛傳播,入選2023年十大流行語。對“新質生產力”解讀正確的是( )①企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唯一主體②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③新質生產力只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創新,沒有實際意義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3.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在今年三月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下屬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 )①持續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品牌”②不斷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③增加傳統產業投資,不斷提高產品出口數量④增加石油天然氣進口,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這是以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能在新時代全面推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國應堅持( )①改革開放政策②人才強國戰略③計劃生育政策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新質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為主要內涵的生產力,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是體現數字時代融合性、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我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有助于( )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鞏固創新強國地位②不斷增強綜合國力,重塑國際經濟秩序③搶占發展的制高點,培育競爭的新優勢④轉換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解讀“新質生產力”概念“新質生產力”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詞匯。在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這一重要概念,“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這一詞匯一經提出,就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國必須高度重視( )A.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B.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C.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D.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7.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下列選項中的舉措屬于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是( )①培育新材料和生物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②布局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③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培育6G 應用生態④大力發展“石頭”經濟,開山采礦、辦水泥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一一“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總的來說,是指新的高水平的現代化生產力,即新類型、新結構、高技術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的生產力,相比傳統生產力而言其技術水平更高、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 )①轉換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②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③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④讓所有人民享受同等富裕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中國提質,韌性發展]材料一 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 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要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必須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搶占未來產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造就更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等等。(1)結合材料二,運用書本知識,論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正確性 2.新質生產力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何為“新質生產力”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系列部署給出生動注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2)請你分析國家為什么要提出“新質生產力” (3)為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我們國家可以采取哪些舉措 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4)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國家和企業應該怎樣做 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年度流行語是記錄時代變遷的印跡,透過每一個流行語,人們可以窺見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12月4日,“新質生產力”“雙向奔赴”等入選年度流行語。[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為新時代全面推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5)根據上述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闡釋,請你談談我國應如何提升新質生產力。5.某校九年級法治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一次“學習語·擔使命”主題活動,請你參與。[大國謀新策]2023年9月7日,習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說,“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相關鏈接: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靶沦|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6)根據上述材料,請運用所學知識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招。6.2024 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站在重要歷史節點和新的發展征程上,2024年的中國發展,關系14億多人的民生福祉。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2024年我國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指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7)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請談談你對我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理解。7.結合材料,完成答題。▲2024年全國兩會,“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議的話題。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發展新質生產力,基礎和先導靠教育,通過教育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br/>▲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納入法治軌道,發揮法治保障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有力促進法治中國建設與科技強國建設的深度融合,為推進中國式經濟現代化釋出更加強勁的動能。(8)評論:從不同的角度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評論。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C 2.C 3.A 4.D 5.B 6.A 7.A二、材料分析題(1) 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②高質量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我們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③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們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④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2)①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新挑戰,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點賦;③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④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路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⑤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的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3)①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④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企業創新能力;⑤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⑥加大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重視人才培養。(4)國家:①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②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企業:①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②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5)①企業堅持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重視顛覆性創新技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來謀求高質量發展;②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來謀求高質量發展;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優化經濟結構;④著力提高勞動力素質,通過實施科教興國戰路,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氛圍;⑤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運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6)①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②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質量發展;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④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行科學宏觀調控等。(7)①國家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順應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的大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②落實了創新驅動發展戰路,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轉變發展方式,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④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新興產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揚改革創新精神。(8)從創新的角度: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高質量發展的角度:高質量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我們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從教育的角度: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們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從法治的角度: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我國要堅持厲行法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