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外國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班級 學號 姓名學習目標:1. 讓學生了解普希金及其文學成就,熟練朗讀并背誦本詩。2. 培養學生品讀詩歌的能力,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情感和哲理。3. 激發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培養他們在困境中堅定信念,追求理想。課堂流程【自學導思】一、預習下列內容,完成填空。1.走近作家作品普希金,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民主詩人,被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著名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2.知識建構象征: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它往往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和比喻的不同:比喻重相似性,目的是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鮮明,它只是一種修辭,只在個別的詞、句、語段中起作用;而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往往統攝全篇。3.字詞 預習并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憂郁( ) 佇立( ) 萋萋( ) 涉足( )瞬息( ) 延綿( ) 幽寂( ) 蘊涵( )4.背景鏈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5.自讀課文,把閱讀的感想或疑問寫在下面。二、自學感悟(寫出你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困惑和發現等)【共學激思】活動一、導入新課,預習展示1.當我們面臨挫折和困境時,你會如何應對?2.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普希金的了解。3.交流總結詩歌的寫作背景。活動二、朗讀詩歌,感受節奏1.自讀詩歌,體會停頓和重音。(1)自由朗讀詩歌,標出認為需要重讀和停頓的部分。(2)小組內朗讀,交流討論。2.聽范讀,邊聽邊按照范讀劃分朗讀節奏,并與自己劃分的節奏進行對比。3.按照正確的朗讀節奏,一起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美。活動三、品讀詩歌,領悟詩意1.小組合作:分析詩歌的主題、意象和修辭手法。學生分組,自主誦讀詩歌,圍繞以下問題交流討論詩歌的主題、意象和修辭手法,嘗試解析詩歌所傳達的思想感情。(1)詩歌的兩個部分分別表達了什么內容?(2)“欺騙”在這里是什么含義?(3)“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如何理解?(4)詩人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2.學生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組的討論成果。3.小組討論:詩歌在現實生活中的啟示。(1)小組內分享:每個學生分享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困境的經歷。(2)小組討論:結合詩歌,討論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挫折。活動四、細讀詩歌,剖析寫法1.細讀詩歌,思考: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2.思考:詩歌為何在沒有具體形象的情況下仍能取得成功?【我的建構】:請結合本節課學習內容,建構本節課知識結構,畫出思維導圖并展示:【我的評價】 本節課我的表現: □優秀 □良好 □有進步 □待提高【檢學反思】五分鐘當堂檢測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班級 學號 姓名學習目標:1. 學習弗羅斯特的相關文學常識,熟讀并背誦本詩。2. 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讀詩歌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3. 感悟作者對路的選擇的思考,討論如何慎重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課堂流程【自學導思】一、預習下列內容,完成填空。1.走近作家作品羅伯特 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入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2.知識建構象征: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它往往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和比喻的不同:比喻重相似性,目的是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鮮明,它只是一種修辭,只在個別的詞、句、語段中起作用;而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往往統攝全篇。3.背景鏈接《未選擇的路》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1915年。1912年時弗羅斯特已經38歲,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他在一所師范學校教書的職業,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于是他賣掉了祖父遺傳下來的農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來到英國一個小村子,開始了艱苦安靜的詩歌創作。4.自讀課文,把閱讀的感想或疑問寫在下面。二、自學感悟(寫出你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困惑和發現等)【共學激思】活動一、導入新課,預習展示1.你有沒有想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如何做出選擇?2.預習檢查(1)請同學們讀出詩歌中生詞的正確發音。(2)簡要介紹弗羅斯特的生平及其文學成就。(3)介紹《未選擇的路》的寫作背景及其在弗羅斯特詩歌創作中的地位。活動二、朗讀詩歌,感受節奏1. 學生自讀:(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標出自己認為需要重讀和停頓的部分。(2)小組內朗讀,交流討論。2.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按照范讀劃分朗讀節奏,并與自己劃分的節奏進行對比。3. 學生齊讀:學生按照正確的朗讀節奏,一起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節奏美。活動三、分析詩歌,領悟詩情1. 學生自由討論以下問題:(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內容。(2)詩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3)本詩中詩人選擇了自己的路,為什么題目卻是“未選擇的路”?(4)從這首詩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2.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點評。活動四、細讀詩歌,分析寫法1.思考本詩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的寫法有何不同,分析原因。(1)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有什么不同?(2)這兩首詩可能對人產生怎樣的影響?(3)在寫法上,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2.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分析詩歌中的象征元素。象征是詩歌創作中經常運用的一種寫作方法,詩歌一般都會通過一定的藝術形象,生動鮮明地將主題含蓄地表達出來。(1)什么是象征呢?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來表現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藝術手段。(2)象征和比喻的區別。象征 比喻是一種謀篇立意的寫作手法 是一種修辭手法一般要統攝全篇 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與所象征的事物有內在聯系 與本體有相似性(3)分析詩歌中的象征元素。本詩中有許多常見的景物,作者就是借助它們的象征含義來闡釋哲理的。活動五、合作探究,升華情感1. 分組討論:(1)讓學生分組討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談談在做選擇時的心情、態度和原則。(2)討論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分享自己的故事。2. 小組展示: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討論的成果。【我的建構】:請結合本節課學習內容,建構本節課知識結構,畫出思維導圖并展示:【我的評價】 本節課我的表現: □優秀 □良好 □有進步 □待提高【檢學反思】五分鐘當堂檢測1.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延綿________ 嘆息________ 猶豫________ 選擇________2.填空。(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俄國詩人普希金,他的著名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2)《未選擇的路》的作者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這首詩采用了象征 藝術手法。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見。B.《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C.《未選擇的路》中所寫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D.《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要慎重選擇人生之路,不要隨波逐流,要經過思考,獨立選擇。【課后作業】必做題1.原文填空。(1)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 。2.用這兩首詩中出現過的字,在橫線上填上成語所缺的字。跋山 水 曲徑通 息萬變 憤成疾鄰而居 物 必反 偃旗 鼓 才報德3.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 )A.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B.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C.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會過去。D.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二、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上 路出了門 就到了路上路冷冰冰地凝視著 即使在夏天它對我也沒有一點熱情它對我的能力持懷疑態度從家出發的那么多路就像從根出發的那么多枝條我只能選一條走我只能到達一個地方像我上了樹 樹上的果子有千萬個我只能摘一個樹上的千萬個果子看上去沒有什么大不同卻有千萬種滋味每一種 足夠品嘗一生我已忘了出發的地方我已忘了當初 為什么要出發冷冰冰的路上 我的熱情是一根繼續向前探險的新枝條這首詩與《未選擇的路》一樣,也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讀完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什么道理?人生之路有千萬條,我們只能選一條走;人生路上磨難多,我們要滿懷熱情,堅定不移往前走。選做題下面是《做人》這首小詩的前兩節。請順著文意續寫一節。做花一樣的人/不一定艷麗嬌媚/但必須芬芳四溢做樹一樣的人/不一定枝繁葉茂/但務必挺拔秀頎做水一樣的人/不一定波瀾壯闊/但必定清澈明凈三、我的反思(寫出成敗得失、易錯易忘、重點難點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