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第12課 用種子繁殖【教材分析】本課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繁殖》的第1課。本課一共有四部分組成:一是通過解剖種子,認識種子的結構及其功能性;二是探究種子萌發的情況,一個是探究種子的擺放方向與根生長方向的關系,另一個是探究種子的埋種深度與萌發情況的關系;三是認識植物的傳播方式;四是意識到種子的外形與傳播方式息息相關。【學情分析】學生在三年級經歷過種植黃瓜和西紅柿的活動,這樣的種植經驗讓本課種植蠶豆的活動可以順利進行。其次 ,控制變量這種研究方法學生也不陌生,并且有過一些嘗試,雖然還不夠熟練,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實驗探究的難度。另外,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學生并不是那么陌生,大都知道把種子丟進土里可以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但是學生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緣由,也就是說不知道種子的結構及其功能,而如果不了解這一科學事實,對于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有一定影響。【素養目標】(科學觀念)種子是由前一代植物開花后的胚珠發育而來的,是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新的生命。(科學探索)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和種子的結構;會使用鑷子解剖經過浸泡的各種植物種子,會使用放大鏡觀察比較各種植物的種子。(探究態度)通過觀察植物的果實種子,了解種子的傳播途徑。(態度思維) 通過設計對比實驗,知道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解剖種子,知道種子的結構。【教學難點】通過設計對比實驗,知道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教具準備】實驗材料:浸泡過的菜豆、蠶豆、黃豆、玉米種子、鑷子、放大鏡。塑料盒、棉花、水、土壤、黑布或者黑紙。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指導學生觀察不同的種子,知道種子的結構。1.談話:許多植物都是靠種子繁殖后代的。種子的內部有什么?為什么能生長出新的植物體?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種子繁殖,板書課題。2.分別觀察菜豆、蠶豆、黃豆和玉米的種子,在觀察記錄表上用繪圖和語言描述種子的外形和結構。3.看視頻:解剖種子。4.小結:菜豆、蠶豆、黃豆的種子有兩片子葉,玉米種子只有一片子葉;玉米種子有胚乳,菜豆、蠶豆、黃豆種子沒有胚乳。二、通過設計實驗,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1.提問: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和觀察,推測種子萌發需要什么條件?根據學生猜測板書:陽光、水分、溫度、空氣、土壤。2.設計對比實驗,研究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3.小結:種子的萌發需要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三、研究果實和種子的產生與傳播。1.提問:觀看書本第 16 頁第一行圖片,說一說,每當植物開花時,花叢中總有蜜蜂采花蜜。這對植物有什么幫助?(1)學生討論。(2)學生匯報。(3)小結:蜜蜂采蜜時,可以傳播花粉,這樣開花的植物才能結出果實。2.認識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1)觀看網絡視頻《種子的傳播》。(2)提問:說一說這些果實和種子外形和結構上都有什么特點?這些結構特點有什么功能?四、總結評價,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學生互相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3.課后作業(1)完成《分層作業》相關習題。(2)選擇一個你想研究的問題,寫出實驗設計和你的發現。【板書設計】12.用種子繁殖【教學反思】本節課僅僅圍繞“植物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這一核心概念展開,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一概念,課前我根據教材將這一概念進行了分解:一,種子的內部結構及其功能,使得植物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后代;二、種子在的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成一株新的植物,這個條件與植物的擺放無關,與埋種深度有關;三、種子的多種傳播方式能夠將種子帶到適宜萌發的條件中,從而實現繁殖的目的。可以看出分解后的第一個概念是植物能繁殖后代的內部因素,第二和第三個概念是植物能夠繁殖后代的外部因素,內外因素相互配合決定了植物得以世代相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