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發霉了一、教學目標1. 知道霉菌是生活中常見的真菌。2. 知道霉菌的生長和繁殖需要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3. 了解破壞霉菌生長的環境能有效防霉。4. 通過調查生活中防霉的手段,學習科學調查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霉菌的生長和繁殖需要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難點:調查霉菌的生活環境,并利用霉菌生長的條件對防霉方法進行科學的解釋。三、教學過程圖片導入:各種各樣的霉說一說:你在生活中在哪里見過霉?它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講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食物或衣物發霉的現象發霉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生長而引起的。霉菌的個體較小,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它們的結構。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霉,稱為菌群。介紹:霉也是一種微生物,他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霉的形狀有絨毛狀、蛛絲狀、棉絮狀等。新知探索活動 1 橘子發霉了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書本P28頁資料,說一說我們可以怎樣觀察霉菌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和經驗發表看法。觀察:觀察橘子上的霉1.用鑷子把發霉的橘子放入密封的透明器皿或塑料袋中。2.先用肉眼觀察,橘子上的霉有哪些特點,再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注意事項:不要直接觸摸發霉物體說說你的發現。匯報:分小組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引導。小結:用肉眼觀察-青霉菌落大部分呈灰綠色,上部為白色,菌落密氈狀、松絮狀;放大鏡觀察-菌絲無色或淡色,具有鮮明顏色,菌絲有分枝、 分隔。顯微鏡觀察-微鏡下看的青霉菌是直立菌絲,頂端長有帚狀結構,每一枝上有成串的球形孢子。活動 2 霉菌生活的環境 、講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食物或衣物發霉的現象。植物和動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空氣、陽光等。霉菌的生長繁殖是否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問題:尋找身邊哪里有發霉的物品,記錄霉菌生活環境的特點。并填寫記錄表。引導:觀察霉菌生長環境特點時,主要從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流通等方面進行觀察。匯報:分小組匯報觀察到的信息,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引導。小結:霉菌生長環境的共同點是潮濕、溫暖、陰暗。活動3探究霉生長的條件探究: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準備四塊烘干的面包,用牙簽在每塊面包上放一些霉菌。實驗步驟:讓第一塊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塊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里,用線扎緊袋口后放在桌上。在第三塊和第四塊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里,并扎緊袋口。然后,把第三塊面包放進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塊面包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活動4 防霉的方法講述:在我們的生活中,霉菌廣泛存在。當條件適宜時,霉菌就會大量地生長、繁殖。食物、衣物等發霉之后,容易產生有毒物質,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根據霉菌生長所需的條件,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有效防止物品發霉的措施?活動:調查當地常見的防霉方法,分析這些防霉方法的科學依據。匯報:分小組匯報觀察到的信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防霉方法的科學依據。小結:霉有四怕,防止霉菌生長的方法有保持干燥、降低溫度、陽光暴曬、高溫煮沸等霉的功與過功:人類利用霉菌制醬、做腐乳以及生產農藥、發酵飼料。人們不但利用霉菌生產出了青霉素,而且還利用其他的霉生產出治療細菌性疾病的多種抗生素。過:霉菌會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變質。有的霉菌還會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動植物病變。拓展實踐調查當地常見的防霉方法,結合自己的調查報告,分析這些防霉方法的依據。作業練習1.霉的形狀有( )( )( )等2.霉菌喜歡在( )( )( )的環境生長。3.防霉的方法:( )( )(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