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水滴里的生物一、教學目標1. 知道自然界中生活著形態各異、種類繁多的微小生物。2. 能使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并進行記錄和描述。3. 對生物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感受生物的多樣性。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微小生物是生命世界的組成部分,認識一些常見的微小生物。教學難點: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認真細致地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并進行記錄和描述。三、教學過程情景導入出示魚缸圖片:觀察這缸水,你有什么發現?問題: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到的?魚缸里的水為什么會變綠?假如讓你進一步觀察水樣,你會借助什么工具?引出課題:用顯微鏡觀察自然水體中的微小生物。新知探索1活動 1 水滴里的生命介紹: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遠遠多于我們能看到的。為了解更多的生物,我們需要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回顧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問題:用顯微鏡觀察魚缸水,我們需要準備哪些材料?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水樣、燒杯介紹自制水樣裝片步驟及注意事項1.采集池塘水或其他自然水樣。2.準備干凈的載玻片和蓋玻片,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樣,滴在載玻片中央,用鑷子夾住蓋玻片的一端,傾斜著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玻片。3.使用顯微鏡觀察水樣里的微生物,并用文字和圖片形式記錄。注意事項:1.蓋玻片和載玻片一定要擦拭干凈,以防影響觀察結果。2.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從一端緩緩放下,以免產生氣泡。3.正確使用滴管,滴管不能碰到載玻片、不能平放、倒放,以免污染滴管,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洗干凈,以備再用。嚴禁用未清洗的滴管在吸取其他液體。活動:分組制作臨時裝片,并正確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提問:在顯微鏡下觀察,能看到什么現象? 提示:1.你觀察到了什么? 2.它是什么樣子的?你能畫出來嗎?3.它是否在運動?任務:用顯微鏡觀察水體中的微小生物,并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微小生物的形態和其他特點。匯報:分小組匯報觀察到的信息,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引導。小結:用顯微鏡觀察自然界的水體,可以發現水體中有許多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微小生物。活動 2 肉眼看不見的生物介紹:池塘水中生活著眾多微小的生物,它們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除了少數如水螅、水綿等肉眼能勉強看到的生物外,絕大多數是肉眼看不見的。問題:你看到的微小生物有哪些? 重點觀察并畫出一種微小生物。媒體:出示水中微生物圖片。了解各種微生物的特點:水綿:水綿是大量分布于池塘,河流等水體中的微小植物。水綿藻體是由一系列圓柱狀細胞連成的不分枝的絲狀體,每個細胞中有一條至多條帶狀葉綠體。水綿在相對清潔的富營養化水體中分布十分普遍,在水中呈片狀、團狀,摸起來手感滑膩。衣藻:藻體為單細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兩條等長的鞭毛,能游動。多生活于有機質豐富的小水體或潮濕的土表上。但是池塘、湖泊或河流中也常發現。草履蟲:草履蟲一種自然水體常見的單細胞動物。運動迅速,呈長圓筒形,前端鈍圓,后端寬而略尖,形狀是倒置的草鞋硅藻:是一類具有色素體的單細胞植物,常由幾個或很多細胞個體連結成各式各樣的群體。硅藻的形態多種多樣。出示更多微生物圖片。小結: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結構簡單的生命體,通常用肉眼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科學閱讀:列文虎克發現了微生物1675 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了微生物的存在。 列文虎克有—個特殊的業余愛好——制作放大鏡和顯微鏡。他不但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研究紡織品的纖維、樹葉和花朵、蜜蜂蜇人的“針”、蚊子叮人的“嘴”,還觀察了井水、雨水、污水……發現了能夠游動的微生物,為人類敲開了認識微生物的大門。拓展實踐利用顯微鏡觀察不同水體里的微生物,通過圖畫、文字、照片等方式記錄下來和同學們分享作業練習1.( ) 是一類非常微小、結構簡單的( ),通常用肉眼看不到,只有借助( )能看清楚。2.正確使用滴管,滴管不能碰到( )、不能( )( ),以免污染滴管,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洗干凈,以備再用。3.( )發現了微生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