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放大鏡下的生物一、教學目標1. 能正確使用放大鏡對生物進行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2. 能選用不同倍數的放大鏡進行觀察。3. 知道使用不同倍數的放大鏡所觀察到的效果不同。4.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體驗獲取到的被觀察物的信息與觀察工具有關。5. 體驗探索微觀生命世界奧秘的快樂并了解其重要意義。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感受使用不同倍數的放大鏡所觀察到的效果不同。難點:能使用放大鏡組合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能用圖畫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三、教學過程情景導入情境:妍妍和琪琪在花園里發現一株萱草的頂端有一只瓢蟲。妍妍用放大鏡觀察,能看到瓢蟲的更多細節。問題:怎樣才能看到更多細節?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和經驗發表看法。講述觀察方法:1.借助感官觀察:眼看、耳聽、手摸等;2.借助工具觀察:放大鏡、顯微鏡等引出課題:使用不同倍數的放大鏡進行觀察生物新知探索活動 1 用不同倍數的放大鏡觀察講述:放大鏡是人們常用的觀察工具之一,能幫助我們看清楚微小的物體或物體的細節。思考:放大鏡的作用?(放大觀察物體,幫助我們看清楚微小的物體或物體的細節)回顧:放大鏡的使用方法。交流:學生回顧、交流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小結:方法一:待觀察物不動,移動放大鏡,直至圖像變得大而清楚。方法二:放大鏡移至眼前,再移動待觀察物,直至圖像大而清楚。強調注意事項:由于放大鏡有聚光作用,嚴禁用放大鏡看太陽,以免灼傷眼睛。講述:仔細觀察放大鏡的結構,說一說放大鏡的鏡片有什么特點,試著用放大鏡觀察身邊的物體。放大鏡由透鏡、鏡柄兩部分組成,鏡片特點:鏡片透明、中間厚邊緣薄思考:放大鏡的放大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鏡片大小?鏡片厚薄?)活動:試著用大小不同,厚薄不同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個物體,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匯報:分小組匯報觀察到的信息,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引導和記錄。小結:放大鏡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像越小,視野范圍越大。放大鏡倍數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細節越清晰。不同放大鏡其鏡片凸起的厚度不同。凸起越厚,放大倍數越大;凸起越薄,放大倍數越小。思考:只用放大鏡,我們還能把物體放得更大嗎2. 活動 2還能放得更大嗎問題:將兩個放大鏡組合起來,能否提高放大倍數 交流:根據生活經驗想出可能的方法。任務:將兩個放大鏡組裝成一個放大鏡組合。活動:設計實施方案,完成活動手冊。交流:匯報自己的方案,了解其他同學的方案,對自己的方案進行修改完善。準備兩個放大鏡,上下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直至找到物體最清晰的像。比較觀察到的結果,說說是否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注意事項:1. 準備兩個放大鏡。2. 固定其中一個放大鏡,然后上下移動另一個放大鏡。3. 反復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直至找到物體最清晰的像。4. 將它們組裝成一個放大鏡組合。活動:小組制作放大鏡組合,并檢驗自制放大鏡組合的使用效果。匯報:分組匯報自制放大鏡組合的觀察效果,并思考怎樣進行調整,可以使效果更好。活動:完成《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的相應任務,為自制的放大鏡組合寫一份說明書。拓展實踐:使用自制得到放大鏡組合觀察身邊的生物,看看是否能將它放得更大,看到更多的細節。作業練習1.放大鏡的鏡片特點( )2.放大鏡的作用( )( )3.放大鏡的組成( )( )4.放大鏡鏡片越( )放大倍數( )觀察的像( )視野范圍( );放大鏡鏡片越( )放大倍數( )觀察的像( )視野范圍(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