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 導言解讀中華法系源流遠,重刑輕民隨君愿春秋決獄儒判斷,禮法結合重導勸西法成文與習慣,羅馬時代把基奠司法獨立重人權,眾生平等法律前中國法治成就顯,特色體系已呈現精神文明新階段,形成核心價值觀 課程目標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了解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 知識重點中華法系形成發展的歷程與特點□擴充仁心先秦儒家,孟子亞圣以德治國,宣揚仁政①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學習聚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積極意義,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戰國時期各國富國強兵、政令統一的需要。夏商宣揚天罰,憑借神權壓榨西周禮制轉化,敬天保民寬大東周法律萌芽,儒法兩家互掐德治精神可嘉,法治更適當下建立集權國家,禮法結合根扎□《韓非子》法家學派,代表著作歷史進步,集權君主▓史料閱讀:法家思想—《韓非子·有度》治國以法,嚴刑重罰行為規范,君權最大儒家思想—《禮記·曲禮》道德仁義,皆成于禮和諧有序,倫理孝悌②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學習聚焦:漢魏以后,儒家思想作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禮法結合。唐律標志著中華法系的完備。¤秦朝時期法律漸趨一體,秦朝匯編成律令文更加詳細,原則后世承襲¤漢魏隋唐漢魏以禮入法,律令重大變化唐朝倫理加碼,中華法系開花□漢簡律令呂后二年,鐫刻施行涉及廣泛,有律有令□《唐律疏議》永徽二年,高宗命編中國古代,代表法典 歷史縱橫:唐朝的法律體系律令格式,法規設計相輔相成,體系周密☆思考點:為什么法律與儒學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儒學成為統治階級的主流意識形態之后,勢必向社會各個層面滲透,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儒學向法律的滲透最初體現為儒家士人以經注律,即以儒學的經典來解釋法律。這種做法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儒家思想進一步被注入法律制定和法律解釋之中③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學習聚焦:宋朝以后,理學在社會上廣泛傳播,深入社會基層,并以鄉約的形式直接面向底層百姓宣講。¤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宋代義利雜觀法律維護私權,理學行為規范¤明清時期明清鄉約官化,國法概括表達主旨圣上訓話,約束力度加大□鄉約儀式清代鄉約,變化較大宣講圣諭,百姓教化◇學思之窗:從宋朝到清朝,鄉約所講內容有何變化?鄉約最早是儒學士大夫用來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后來逐漸為統治者所利用,改而宣講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圣諭”,其教化內容也更多地強調順從(如尊敬長上)、安分守己(如各安生理),說明鄉約已完全由教化手段淪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問題探究:中國古代統治者怎樣的治理思想?漢宣帝教育兒子(漢元帝)所說的“王”與“霸”,就是主張仁義、教化的“王道”與主張武力、刑罰的“霸道”。朱元璋說皇帝治理百姓,靠的就是“教”和“刑”,分別指倫理教化與刑罰。顏鈞說《大明律》這樣的一部法律,其實也是“一部禮經”,守禮教便不會觸犯法律,而不遵守禮教則自然就會觸犯法律,必定受到刑罰,所謂“出禮入刑”。因此,整個社會實際上被統治者所設計的兩套統治手段—教與刑(或者禮與法)—完整地覆蓋了。◎學習拓展:宋朝以后理學在教化上所起的作用。宋明理學留下了各種遺存,包括文獻的或機構性的。可以閱讀朱熹《白鹿洞教規》、《朱子家禮》、《朱子小學》,可以了解一下本地區、本家族在宋朝以來出現過哪些理學家,他們有哪些主持和參與社會教化的事跡,了解一下相關理學家創立的書院,可以翻閱一下家譜或族譜,了解理學向家族教育與規范的滲透。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 知識重點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基本特征□克里特島文明搖籃,精致宮殿法律淵源,成文習慣□法律銘文城邦決定如次:某人若曾為官,十年內將不得為官;如若為官—無論其審判如何—將受到雙倍的懲罰,而且余生將被剝奪公民權,為官所為亦屬徒勞。讓我們發誓:為官之人,土地所有者以及城邦的“二十人團”。①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及發展★學習聚焦:在羅馬法的基礎上,英國和法國分別發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羅馬法源起,中古三家立近代兩體系,成文與判例□《十二銅表法》成文開端,廣場圍觀按律量刑,限制特權□《大憲章》十三世紀,傳統奠基法律至上,近代武器 歷史縱橫: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不同起源不同:英格蘭—羅馬法依據不同:判例法—成文法法官不同:權限大—必依法范圍不同:海洋小—陸地大☆思考點:法國大革命對法律建設有什么重要貢獻?法國大革命推翻舊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啟蒙運動中資產階級的思想得以實現。法國大革命中,法國資產階級頒布的一系列法律,充分體現了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權、社會契約等啟蒙思想。大革命中上臺的拿破侖捍衛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對資產階級法律進行了總結,最終確立了法國的資產階級法律體系。因此,法國大革命在性質和內容等方面都對法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學習聚焦: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獨立,強調保障個人的權利。司法須獨立,保護私權利公正的程序,階級大限局□林肯辯護仗義執言,侃侃而談司法公正,保障人權 歷史縱橫:陪審團制度和律師制度的起源司法實踐,兩大制度程序公正,減少失誤▓史料閱讀:疑罪從無—(意大利)貝卡里亞《論犯罪與刑罰》無罪推定,程序公正打擊保障,二者并重③宗教倫理與教化★學習聚焦:基督教的宗教倫理不僅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歐洲中世紀,教會權統一文化共孕育,價值觀體系學校宣教義,介入喪嫁娶禁欲敬上帝,忍受世間逆愛人如愛己,涵養正風氣如果持異議,那就對不起改革新道理,也是利與弊□中古婚禮生死病老,不離宗教教士主持,否則無效□宗教法庭異端審判,恐怖兇殘教權王權,不服就干 歷史縱橫:宗教法庭宗教倫理,不許質疑最殘為西,嚴懲異己◇學思之窗:基督教在中古時期的歐洲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中古時期,基督教神學影響了歐洲社會的各個方面,幾乎所有的思想文化和生活習俗都滲透了基督教的說教。無論是政治、法律,還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1.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類似春秋時期“周天子”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彌合社會矛盾。2.成為攫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教廷 施行“贖罪券”、“什一稅”制度。3.成為宗教戰爭和殺戮的源泉,迫害持不同見解的人。▓史料閱讀:馬克思評價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權威信仰,信仰權威新教思想,推動社會◎問題探究:談談對法律的認識。任何一種法律都是一定政治、經濟基礎的反映,都是統治者進行國家統治和社會治理的工具。所以,法律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學習拓展: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異同。相同點: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都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法律,都與羅馬法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古時期的日耳曼法、教會法的影響。不同點: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在形成過程中遇到的情況不同。英國更多地繼承了英國日耳曼人的習慣法,日耳曼法是它的主要歷史淵源,因此英美法系有遵循先例原則這一顯著特點,法官在審判中的權力較大,注重法官的經驗和判例的作用。法國則更多地受到了中古后期羅馬法復興運動的影響,大陸法系的法律體系比較完備,條文嚴謹,概念術語準確,法官必須按照法律條文審判,等等。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知識重點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基本特征□一屆政協成立初期,有法可依一屆會議,法治開啟①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學習聚焦:法制建設為依法治國及法治建設奠定了基礎。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初步奠基五十年代初期,法治建設奠基五四憲法可喜,文革動亂消極¤全面立法改革開放新期,民主有法可依八二憲法意義,基本法律一批九十年代高級,依法治國始提¤形成體系治制分辨明晰,二零一零體系法典命名第一,整合汲取學習百科全書稱譽,保護人民利益 歷史縱橫: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依法治國,人民主體制定法律,體現民意□憲法宣誓就任公職,忠誠宣誓依法執政,一六始施☆思考點: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改為“治”。請你談談對這一字之改的認識。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的范疇;“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同時,“法治”還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2.法制的本質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法治的本質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3.法制的基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4.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學思之窗:體會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材料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制度的關系;第二部分,講的是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聯系;第三部分,講的是依法治國事關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人民的幸福安康、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材料既明確了依法治國的性質,又明確了依法治國的方向,還突出了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學習聚焦:社會主義建設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激情歲月中國人民站起,百廢待興貧瘠艱苦奮斗不息,譜寫詩篇壯麗模范精神激勵,舉國上下學習奉獻全心全意,新型人際關系¤開拓進取改革開放時代,五講四美三愛三大文明創建,促進風氣好轉愛國主義凸顯,思想道德高端核心價值提煉,精神集中體現□模范獎章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勞模精神,必備條件☆思考點: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什么作用與影響?愛國主義是個歷史范疇,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應突出愛國主義的時代精神和要求。愛國主義教育是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偉大旗幟,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我們需要凝聚人心、團結全部力量去攻堅克難,為更高的目標努力奮斗。愛國主義始終是凝心聚力的興國強國之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目標,凝聚著中華兒女的共同夙愿。實現這個偉大目標,就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澄清關于愛國主義問題的思想是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于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由上可知,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建設解決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問題,具體包括: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又國家;普及道德教育,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這一切都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史料閱讀: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和原則—1994年《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振奮精神,增強凝聚四有公民,四化奮力繼承傳統,吸收積極對外開放,和平一起□楊善洲像草鞋書記,矢志不移無私奉獻,淡泊名利 歷史縱橫:黃大年教授吉大,歸國專家甘于奉獻,振興中華◎問題探究:闡述社會主義建設文明建設的作用與地位。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在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分析改革開放新時期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再進一步分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作用與地位。1.分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生的雙重影響2.說明開展社會主必精神文明建設要解決哪些問題。3.說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體現了哪些優勢。◎學習拓展:談一談對我國“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的理解。憲法結構的調整,更加有利于人民當家作主。具體表現在:一是充分保障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二是有利于動員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三是有利于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實行民主集中制,保證國家統一組織各項事業;四是切實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法律是最重要的制度形式,也是制度的最高形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隨著人民對包括法治在內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斷增長,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和形勢的日益復雜,我們要健全保障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制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