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尋覓“武陵”,心懷“桃源” ——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合輯(下)任務:探尋意象,感受理想世界之美好;認識自我,完成價值排序。一、桃花流水 (一)意象分析 陶淵明用流水、桃花的意象將漁人和讀者帶進他精心構建的人間樂土,作者塑造桃花源這樣一個典型環境,是不是別有用心?可以從故事情節、文章內涵、文章結構等角度進行分析,也可以自選角度。(參考蔡明妍《<桃花源記>教學設計》)二、下見小潭 (一)文章是案頭之山水 柳宗元游小石潭時見到了哪些景物呢?請在課文中尋找美景,每種景物用一個字表達出來。 (二)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小石潭記》中,作者“聞聲繪形”“移步換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依次描寫了聽潭、觀潭、樂潭、感潭等“情節”。如果拍成電影,讓你來當導演,請從聲、色、形、影、光等角度說說你的拍攝理念? (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柳宗元雖政治失意卻從未放棄過追求,你還知道哪些與柳宗元有同樣遭遇的文人志士,他們又是如何對待命運的?三、所謂伊人 (一)眾里尋他千百度 《蒹葭》中的“伊人”是誰呢?古往今來,學者們針對這一問題都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下面這三種看法中,你更偏向于哪一種?請說明理由,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并說明理由。 1.諷喻說:毛詩序認為,“《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因秦襄公不能遵奉周禮,將會招來亡國之禍。故以“伊人”喻周禮,指責、諷勸秦襄公。 2.愛情說:《蒹葭》是一首愛情詩,“伊人”即意中人。如華東師大程俊英、蔣見元教授即持此見:“這是一首抒寫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詩。” 3. 求賢說:清代學者姚際恒認為,“伊人”是春秋時期隱居水邊的賢人, 該詩表達了君主求賢招隱之意。 (二)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伊人”,青年時代正是一個多夢的時代 , 在你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一定有不少美夢吧,在紙上羅列出你心目中的“伊人”,并按在你自己心中的重要程度排排序。筑夢桃源,我手寫我心任務: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創設一個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召開“桃源盛會”,分享創作理念和心得。一、筑夢——閱讀感受 材料一: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個魯濱遜。他有一個小小的貶謫官職,利用著,挖了井,辦了學,種了樹,修了寺廟,放了奴婢。——余秋雨《柳侯祠》 材料二:方宅十余畝 , 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前者貶謫,后者辭官,他們都是失意之人,但災難也給了他們一份寧靜,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也創造了屬于他們的“桃源”,聯系材料,說說他們心中的理想世界有什么異同。二、入夢——創作設計 結合自身的人生志趣,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創設一個自己心中的“桃花源”,用畫筆描繪意境,用文字書寫心境。 (一)設計文字稿:可以嘗試文言或詩歌創作。 (二)設計場景畫面:注意景物的挑選,明確景物特點。 (三)圖文編排:圖文并茂,充分展示“桃源”。三、話夢——交流討論 (一)召開“桃源盛會” 根據下面的評分表標準,以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推選出每個小組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全班展示交流。 (二)永遠的“桃源” 1.將推選出的紙質版“桃源”作品,粘貼在宣傳欄展出; 2.把“桃源”作品的電子版編排好,在學校公眾號推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