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概覽單元名稱: 聲音的秘密單元主題: 小雨沙沙,滋潤萬物生長。小溪潺潺,奔向江河海洋。小鳥喳喳,在樹林里嬉戲歌唱。歌聲陣陣,優美的旋律在空中飄蕩。 在聲音的世界里,讓我們插上探究的翅膀,一起去窺探聲音的秘密吧!單元設計確立依據 【核心概念】 3.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學習內容與要求】 3.3 聲音與光的傳播 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 舉例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 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聲音高低和強弱的變化由于振動的變化引起的;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的簡易裝置。 知道噪聲的危害和防治,學會保護聽力的常用方法。 【學業要求】 能解釋聲音產生與物體振動的關系,以及聲音高低、強弱的改變與振動變化的關系,能說明聲音可以在不同物質中傳播,了解生活中的噪聲現象和防噪辦法。 能解釋物體振動與聲音產生及其變化之間的關系。 能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探究聲音與物體振動的關系。 能在探究過程中描述現象并如實記錄。【單元內容】 《聲音的產生》結合學生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以探索聲音產生為主線,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觀察、實驗、搜集、信息整理等科學探究過程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具有能量。 《聲音的傳播》是在學生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了解聲音能在那些物體中傳播以及傳播的方向和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 《聲音的變化》結合學生生活中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聲音,以聲音的高低和強弱變化為主線,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探究的樂趣,探索聲音高低和強弱變化的原因。 《噪聲的危害與防治》本節課結合學生生活中聽到的各種噪聲,觀察到的各種噪聲污染現象,以噪聲的危害與防治為線索指向噪聲的產生環境以及怎樣進行防治。 本單元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搜集、信息整理等科學探究過程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以聲波的形式通過介質向四面八方傳播的,并且具有高低強弱的變化規律,以及噪聲的害與防治方法。【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 聲音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在我們的周圍無時無刻不充滿著各種聲音所以學生對聲音有著豐富的直觀體驗與感性認識。能夠熟知各種聲音,對于聲音的傳播,聲音的高低變化也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噪音有直觀感受。 認知水平和困難: 學生雖然對聲音非常熟悉也能辨別各種聲音,但是對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以及聲音是如何傳播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得介質,聲音的傳播方向,大小高低變化還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解,雖然能直觀的感受噪音帶來的煩惱,卻沒有一個朱雀的認識。 能力基礎和問題: 四年級的學生對科學知識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未知事物有很強的探究欲望,已經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觀察、實驗、搜集、信息整理等科學探究過程來進行試驗臺干就,但探究實驗的步驟及實驗操作仍然存在不規范的情況。三、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 1.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知道聲音具有能量。 2.舉例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 3.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聲音高低和強弱的變化由于振動的變化引起的;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的簡易裝置。 4.知道噪聲的危害和防治,學會保護聽力的常用方法。 科學思維: 1.能在教師引導下,對聲音的產生進行合理的分析與推理,觀察聲音產生時的共同特征,在老師引導下,通過分析歸納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能應用已有知識經驗對聲音的傳播提出自己的假設,并且能夠提供支撐性的證據,設計簡單的實驗。 3.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多樣設計完成有關聲音高低、強弱的探究設計,并能夠進行初步的科學分析。 4.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噪聲的危害的本質特征,建立噪聲危害與防治之間的必然聯系。 探究實踐: 1.在教師引導下,能從對聲音現象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對聲音的產生、傳播以及聲音高低、強弱的變化進行探究。 3.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4.在教師引導下,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并進行交流。 態度責任: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聲音產生的原因、傳播等方面表現出探究興趣。 2.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有關聲音的探究,體會創新樂趣。 3.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動;能分工協作,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了解所學的聲音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可能會產生噪聲,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四、單元評價任務: 1.在熟悉的情境中,根據觀察到的物體發生的現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能夠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對聲音的產生原因進行探究。 2.小組合作,利用各種實驗材料制定探究方案,設計實驗,基于觀察到的現象得出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應用已有知識經驗對聲音的傳播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且能夠選擇恰當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設計,并嘗試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完成對聲音傳播的探究。 4.通過水杯琴的制作,探究聲音高低、強弱不同的原因。 5能通過交流、討論,明確噪聲的危害與防治并能通過反思接受他人建議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案。第二單元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名稱 聲音的產生課題目標 科學觀念: 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知道聲音具有能量。 科學思維; 能在教師引導下,對聲音的產生進行合理的分析與推理,觀察聲音產生時的共同特征,在老師引導下,通過分析歸納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探究實踐: 在教師引導下,能從對聲音現象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態度責任: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聲音產生的原因、傳播等方面表現出探究興趣。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有關聲音的探究,體會創新樂趣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一 能夠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說出身邊的不同的聲音,并且嘗試自己制造聲音。 評價任務二 在教師引導下,能根據觀察到“自己制造聲音”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征,探究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評價任務三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和聲音是具有能量的。材料準備 音叉、尺子、水槽、燒杯、塑料瓶、銅鑼、鼓、蠟燭、音響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標準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請先閉上眼睛,看看你能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取哪些信息呢?(播放聲音) 教師:大家獲取了哪些信息呢? 學生:狗叫聲、風聲、打雷的聲音、音樂…… 教師: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種各樣的聲音伴隨著我們,訴說著大自然的千變萬化;這一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聲音王國,去探索有關聲音的奧秘。 (板書:聲音的產生) 1.閉上眼睛,聽老師播放的聲音。 2.回答聽到的各種聲音 以同同學們的自身直觀感受引出課題。探究活動(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評價任務一 能夠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說出身邊的不同的聲音,并且嘗試自己制造聲音 教師:根據你的知識經驗,你認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師:現在各小組看著桌子上實驗物品,小組內能試著想辦法讓他們發出聲音嗎? 1.學生動手制造聲音。 能夠有序進行探究制造聲音 。 。評價任務二 在教師引導下,能根據觀察到“自己制造聲音”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征,探究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教師:大家覺得這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 教師:科學是要靠事實說話的,要想得出結論,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制定出可行的實驗方案,用不同的方法使他們發出聲音(溫馨提示:發生物體的狀態) 教師:請同學們展示匯報一下你們組的試驗方案。 教師: 1小組內做好分工,選出實驗員、觀察員和記錄員。 2.操作,不比誰的力氣大,而要比誰的辦法多,咱們不比誰的聲音大,看誰觀察的更仔細,記錄的更認真。 教師:實驗結果展示匯報。 小結: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尺子發聲時在抖動,塑料瓶發聲時在顫動……這些“抖動”“顫動”在科學上統稱為震動。固體液體發聲時都會出現震動(板書:振動產生聲音) 教師:剛才同學們的實驗證明了振動產生聲音,那么怎樣能讓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呢?咱們還是以剛才的探究模式來探究一下。 教師:我們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不同的物體發出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物體一旦停止震動,聲音就會消失。 用手敲音叉、撥動尺子、吹瓶子 1.小組討論,制定試驗方案。 2.小組展示,完善方案。 3.小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表 先敲銅鑼,銅鑼震動發出聲音。 用手捏住銅鑼,銅鑼震動消失,聲音消失。 1.能夠提出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 2.能夠小組合作交流指定試驗方案。 3.能夠根據實驗方案進行試驗并歸納實驗結論。 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體現出了科學需要嚴謹,靠事實說話。也體現出了科學學科的靈魂就是實驗。探究活動(二)聲音具有能量 評價任務三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和聲音是具有能量的。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猜測 (1)敲擊鼓面,蠟燭的火焰有什么變化? (2)音響聲音太大,耳朵有什么感覺? 教師: (1)實驗過程中認真觀察,詳實記錄; (2)小組成員人人參與; (3)探究結束后小組代表將本組發現和推測在全班交流。 觀察實驗現象,根據自身感受得出聲音是具有能量的。 能夠正確進行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在探究實驗中,通過觀察、交流、分析,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拓展活動 教師:聽一聽周圍的聲音,找一找是什么物體發生振動產生的。 學生課下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所學知識進行感受分析。 科學來源于生活,又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現象。檢測評價 1. 選擇 (1)用力敲擊銅鑼,會發出響亮的聲音,停止敲鑼,仍能聽到一段余音,這是因為( ) A. 人耳的錯覺,實際上是聲音已經消失 B. B.鑼面停止震動后仍能發聲 C.鑼面繼續振動了一段時間 (2)這時,我們用手按住鑼面,鑼聲就消失了。這是因為( ) A. 手擋住了聲音的傳播 B.手使鑼面跟空氣隔開了 C.手使鑼面停止了振動 2.連線題(檢測目標2、目標3) a.聲音太大震疼人的耳朵 聲音具有能量 b.用力敲鼓,鼓聲響起 物質振動產生聲音 c.敲擊鼓面,附近的蠟燭火焰晃動 d.鑼響后用手捂住鑼面,鑼聲停止板書設計 聲音的產生 震動產生聲音 聲音具有能量教學反思 “如何發出聲音”、“物體發聲的原因”是學習聲音的起點,當我們明白了生活中的物品到底為什么能發聲,才可能明白“聲音的傳播”需要什么條件以及世界上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聲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