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3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名稱 《聲音的變化》課題目標 科學觀念目標: 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聲音高低和強弱的變化由于振動的變化引起的;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的簡易裝置。 探究實踐目標: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動;能分工協作,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科學思維目標: 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多樣設計完成有關聲音高低、強弱的探究設計,并能夠進行初步的科學分析。 態度責任目標: 1.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 2.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評價任務 設計評價任務一 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 設計評價任務二 知道物體振動的變化會使聲音的高低、強弱發生改變。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對聲音高低、強弱不同的原因進行探究。 設計評價任務三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水杯琴,并且分析水杯琴聲音的變化。 設計評價任務四材料準備 尺子、木板、豆子、小鼓、水杯、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標準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設計評價任務一 知道物體振動的變化會使聲音的高低、強弱發生改變。 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 教師:聽古箏演奏,聲音有什么特點了?播放視頻。 教師:明確“高低起伏、強弱不同”聲音是有變化的 為什么彈奏古箏時,古箏能發出高低起伏、強弱不同的聲音 (板書:聲音的變化) 聽古箏演奏回答 能夠知道聲音有高地和強弱之分。 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究活動(一)如何改變聲音的高低、強弱 設計評價任務二 知道物體振動的變化會使聲音的高低、強弱發生改變。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對聲音高低、強弱不同的原因進行探究。 教師: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它們都有著高低起伏、強弱不同的特點,現在我們再來聽一下,感受聲音的變化。 教師:聲音有高低、強弱之分,怎樣改變聲音的高低、強弱呢?請大家大膽猜想一下,并說明猜想的理由。 教師:那現在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做個“拍手游戲”,通過這個游戲看看大家有什么發現。 教師:使勁拍手的時候,聲音大;輕輕拍手的時候,聲音小。(我們在描述聲音變化時,可以把音量大描述為聲音強,音量小描述為聲音弱。) 教師:有了我們的直觀感受那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器材做一個實驗方案,來探究聲音的強弱與什么有關? 展示實驗方案,老師組織同學們作補充。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各自的實驗方案,完成實驗。 教師:請同學們分享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得出的實驗結論。 小結: 1. 尺子震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 尺子震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2. 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鼓聲越強; 用力越小,鼓面振幅越小,鼓聲越弱。 結論:聲音的強弱是由于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造成的。 教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聲音不僅有強弱的不同還有高低之分。下面再請同學們通過實驗探究一下聲音的高低變化與什么有關。先請同學們大膽猜想一下。、 教師:請同學們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教師指導,這是一個對比實驗,要控制單一變量) 實驗發現:用手撥動伸出桌面較長的鋼尺時,鋼尺振動得比較慢,發出的聲音比較低;用手撥動伸出來面較短的鋼尺時,鋼尺振動得比較快,發出的聲音比較高。 結論: 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也就是跟物體的大小、粗細、長短、松緊等因素有關。 1.聽聲音,感受聲音的變化并且組織語言進行描述。 2.聯系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猜想聲音的高低、強弱與振動大小、快慢有關。 3.跟隨老師做“拍手游戲”說發現。 4.小組討論制定實驗方案,并且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 實驗: (1)將一把鋼尺用木板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注意:鋼尺的位置不變,用不同的力度。) ①輕輕撥動,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 ②用力撥動,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 重復3次,有什么發現 觀察比較聲音強弱變化 (2)取一面小鼓先輕輕敲擊鼓面,再用更大的力敲擊鼓面同一位置。注意觀察鼓面振動幅度大小和聲音強弱的變化。(鼓面上可放一些小綠豆進行觀察) 實驗猜想:與震動快慢有關。 ①將一把鋼尺用木板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 ②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鋼尺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③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強弱。 1.能夠根據已有知識儲備大膽提出猜想。 2.小組內討論探究制定試驗方案。 3.小組內分工明確完成實驗,并做好記錄,討論總結實驗結論。 知道聲音的強弱是由于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造成的。 知道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也就是跟物體的大小、粗細、長短、松緊等因素有關。活動(二)制作水杯琴 教師:通過上面的研究,我們知道改變振動物體的長短,可以來改變聲音的高低。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小活動,制作水杯琴。 教師:取8只相同的水杯,為了制造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我們在水杯中裝不同量的水,然后用筷子敲擊杯子,看看有什么效果。 實驗現象: 敲盛水多的杯子,聲音聽起來低;敲盛水少的杯子,聲音聽起來高。 教師:如果把8個杯子按加水多少排列,就能敲擊出美妙的音樂 根據老師的指導制作水杯琴,按照水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杯子,用小木槌依次敲擊。先從水量多的杯子開始到水量最少的為止,然后再從水量少的杯子開始敲擊,依次到水量最多的為止。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聲音有強弱、高低之分。物體振動的幅度大,聲音強;物體振動的幅度小,聲音弱。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也就是跟物體的大小、粗細、長短、松緊等因素有關。檢測評價 (一)選擇題 1.用不同的力敲擊同一支音叉,我們觀察到( ) A.聲音的高低不同 B.聲音的強弱不同 C.不確定 2.聲音的強弱是由( )決定的。 A.物體的粗細 B.振動的快慢 C.物體的松緊 3.彈奏小提琴,首先要定弦,也就是調節琴弦的松緊,主要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 A.強弱 B.振動幅度 C.高低 4.唐代詩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這樣的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句詩中的“高”指是( ) A.聲音的高低 B.聲音的強弱 C.聲音尖銳與否 (二)判斷題 1.聲音的高低與聲音的強弱其實是一回事。( ) 2.我們周圍的聲音有著高低、強弱等不同特點。( ) 3.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系。( ) 4.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系。( ) 5.相同的玻璃瓶中注入不一樣多的水,擊打時發出的聲音高低是一樣的。( ) 檢測學習成果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自己動手探究與在老師的引導下動手探究,特別突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觀察、總結等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作為主要模式,對小組內的分工協作要求較高,特別鍛煉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如何讓小組活動高效進行是關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