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冀教版美術六年級下冊課題 名稱 15課《留下美好回憶》 課型 綜合.探索教學分析 學習者 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美術的基礎,只是對美術的興趣已經沒有中段的學生那么濃厚了。所以,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成就感。在小學即將結束的這一特殊時刻,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感受為基礎,讓學生回憶生活,學會用各種美術形式表現生活、學會合作、學會珍惜和感恩。學習內容分析 小學生活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每個人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感慨。學生在6年里所有的歡笑和淚水,成功和失敗,努力與收獲都將成為人生中一段最值得回味的記憶。這節課旨在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對小學的感受保留下來,用真摯的情感記錄下難忘的小學生活。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回憶快樂的小學生活,感受同學、師生間的或對母校的情意,在今后的學習中要維護母校的榮譽,對母校報以感恩之情。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回憶生活、走進生活,學會表現生活,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相互合作意識及探究精神。知識與技能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技能,用自己喜歡的美術形式進行藝術創作,運用美術語言來表現快樂的小學生活及對母校的懷念和感激之情。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回憶小學生活,尋找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刻,用自己喜歡的美術形式表現出來。(2)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美術知識、技能,用多種形式進行美術創作,運用美術語言表達小學的生活懷念。教學難點:用喜歡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把握集體創作作品的整體美感。教 學 思 路 本課教學活動圍繞“快樂的小學生活“這一主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和需求,合理地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繪畫或制作。采用以下過程:暢談感想——欣賞評述——討論方案——探究方法——設計制作——展示交流。在安排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從學生的情感需要出發,引導學生回顧小學時光的感受,討論策劃獨立或合作留給母校的紀念。而在“欣賞評述”和“探究方法”的教學環節,應從已學的知識(如繪畫、立體制作)方面,讓學生主動思考、選擇,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活動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多嘗試。教學準備 教師:表現小學生活的各種圖片,繪畫或者手工材料。 學生:各種材料的準備。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清單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背景音樂播放歌曲《童年》。 師:同學們,日子過的真快,轉眼間我們就要畢業了,要離開我們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回首我們的小學生活,哪些片段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自由回答。 師:像同學們說的那樣,我們在一起的時光有快樂、有苦惱、尷尬、有趣、難忘…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老師的培養,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我們的母校。 二、新授1、打開書40、41頁 師:我們來看一看,往屆畢業生的優秀作品,看看他們在離別之際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快樂的小學。 欣賞各種表現形式,重點分析《畢業生畫展》《留給母校的紀念》。 分析制作方法,引導學生思考: 作品表達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表現形式?你喜歡哪幅作品?小組之間可以討論。 3、小組討論后,教師針對三種藝術形式重點指導。 紀念冊制作:首先同學們要使用統一規格的紙張,以便訂在一起,同學們既可以畫下自己的畫像,也可以畫老師或者是好朋友的畫像,畫完后,采用文字與繪畫相結合的形式寫下感言或者詩句,最后裝訂成冊。 用繪畫表現小學生活:自己的小學生活發生過哪些美好而深刻的事情?哪些是最有特點、最有畫面感?有哪些人參與?繪畫的工具可以任選,結合以前學過的各種美術形式,恰當的運用構圖,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集體創造立體或平面手工:先畫出設計方案,材料要容易找到分頭搜集所需材料,根據設計方案,合理分工,集體創造。 四、布置學習活動 根據小組和個人情況任選其一。 1、用集體合作的形式制作一本《快樂的小學生活》紀念冊。 2、以個體創作的形式,選取小學生活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或場景,創造一幅繪畫作品。 3、采用集體創造的形式,利用廢舊媒材為母校制作一件立體或平面的手工藝術品,作為留給母校的紀念。 作業提示: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美術知識、技能技法,完成一件繪畫或制作作品。 五、學生構思,教師指導 1、出示學生集體合影和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生活、成長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2、指導學生剪紙、粘貼或繪畫進行創作。 五、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教師巡視,加強個別輔導,及時表揚展示造型美觀,新穎的學生作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有創意的實踐活動。 六、課堂評價: 展示優秀作業,學生間相互觀摩評價。 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和收獲,談繪畫感受。 小組成員介紹設計意圖及作品所表現的情感。 六、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現了我們快樂的小學生活,這些作品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樂趣,更注入了我們對快樂的小學生活熱愛的情感。因為時間的關系,不少同學還沒有完成,課下我們還可以繼續。 學生欣賞音樂。 生自由回答:下了課,在操場上開心的玩;在興趣小組畫畫、歌唱;在節日的聯歡、春日的郊游,拼搏的運動會場;班里的趣事、糗事;曾經留下美好回憶的學校的角落等等。 生欣賞圖片并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及時鼓勵。 學生自由回答,小組討論時老師循環輔導,參與進各個小組,指導學生利用擅長的分工和作品材料形式的確定。 翻看老師準備的上一屆學生的紀念冊。 欣賞優秀的學生作品,感受同齡人的創作內容。 立體制作時材料和分工進行簡單的草稿。 各小組經過討論,明確合作或獨立完成的形式。 學生構思、制作。 學生自評或互評結合展示作品。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美好童年時光的回憶,對后面對小學生活的創作做了鋪墊。 教師要引領學生回憶小學生活,學會表達情感,學會感恩。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感受”這一環節去積極發現、思考制作的方法,使學生對制作過程有一個全面、感性的認識。 通過欣賞記討論明確制作的方法,它直接指向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紀念冊設計鍛煉了學生對文字、繪畫、平面設計等綜合設計與應用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策劃能力。繪畫部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入手,讓學生學的清楚和明白,舉些典型的例子,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喜好去思考。 集體創作讓學生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獨特的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合理利用材料,多角度創作生活。 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體驗集體或個人創作的樂趣。 評價環節,使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有個準確的認識,通過展示優秀作品,拓展思路,肯定成績,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重點點評,強化所學的知識,總結學生繪畫經驗。 小結今天課堂的重點和收獲,明確創作是各持續的過程。課后反思 本課屬于綜合美術活動的課程,學生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運用學過的美術知識,以繪畫或制作等形式表現小學快樂生活,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綜合表現能力等方面。同時讓學生學會用美術語言表達對母校的懷念和感恩之情,是我在本科教學力求完成的主要教學目標。 學生由于面臨畢業,課前準備情況材料比較單一,基本上以繪畫類居多,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學生的表現手段,我們只能因地制宜,引導學生重點放在用畫筆把對母校的回憶與喜愛之情畫出來。他們的情感是真摯的,在即將離別之際,他們流露出了對母校的不舍之情。在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為集體或個人創作一件作品,針對這一主題,用什么方式來創作,創作什么內容在教學時進行了集體的討論。同學們討論的很熱烈,最后各小組拿出不同方案,自由創作,繪畫手工均可,在學生創作中我看到了他們的激情,每個人都在努力使自己的作品美一些,我想,孩子們這些真摯的表現會是他們美好的記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