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課標要點】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素養目標】科學精神:理解邏輯思維的三大要求;明確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的關系。公共參與:生活、學習中自覺遵循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重點難點】三大規律:明確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公式及要求。兩大辨別:邏輯矛盾與客觀矛盾的辨別;矛盾律與排中律的辨別。【自主學習】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同一律的作用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 的思維。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和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同一律的內容(1)常用公式:(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 ;如果是假的,就是 。3、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 。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 ”或“ ”同一律誤區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 及其變化和發展。同一律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矛盾律作用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 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 的要求。矛盾律的內容(1)常用公式:“ ”。(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 ”(表示對A否定的論斷)不能同真,其中 。3、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 ”.4、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1)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 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 的。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排中律的含義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 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 ”的態度。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1)常用公式:“ ”。(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 。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4、排中律的意義識別把握“A”與“非A”這種不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的矛盾關系,對于提升 能力有重要意義四、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1、地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 的基本規律。2、形成 這些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 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 人們通過無數次社會實踐,既認識了客觀事物的規律,也認識到了 自身的規律。3、作用。實踐證明,只有遵循 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 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知識延伸】排中律在法律工作中應用的具體要求:法律用語不容“兩不可”。案情認定是不容含糊的,或者A,或者非A,必須明確,不能既不是A又不是非A。如果否定是自然死亡,就要肯定非自然死亡,反之亦然。起訴意見、審判結果必須明確,不能含混不清。【知識整合】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規律名稱 內涵/基本內容 公式 要求 適用范圍 邏輯錯誤同一律 任何一種論斷都必須具有確定性 A是A 確定性(自身同一) 概念和判斷 偷換/混淆概念、偷換/轉移論題矛盾律 任何一種論斷都與其否定論斷不能同時為真,必有一假 A不是非A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判斷和反對判斷 自相矛盾 /兩可排中律 任何一種論斷都否定論斷不能同時為假,必有一真 A或者非A 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矛盾判斷 兩不可【課堂檢測】1、對同一律認識正確的是( )①遵守同一律就是思維中反映的事物是不變的 ②人的思維一旦確立就要始終保持不變 ③在一定條件下,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④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2、某顧客與小吃店的服務員對話如下:顧客:你們這兒是怎么搞的 啤酒里有蒼蠅!服務員:啊,不要緊,我們這兒的蒼蠅不會喝很多酒。上述對話中服務員的回答( )①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③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 ④并沒有違反邏輯的基本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矛盾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之一。下列違反矛盾律的有( )①不等速的等速運動 ②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③可以計算的無限序列 ④在他們當中,有些人是學生,有些人不是學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分析下圖,該村公告欄的兩個公告( )A.違背了矛盾律 B.違背了排中律 C.違背了同一律 D.不違反邏輯規律5、在班會上討論“買飯該不該排隊”時,有的同學說“排隊不好,不排隊也不好”,該同學錯誤在于( )A.違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兩可的錯誤 B.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C.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D.違反了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6、某教師:“小紅是什么時候轉學到你們班的 ”某學生:“小紅剛剛來我們班不到兩個學期。”這個學生回答的錯誤之處是( )①自相矛盾 ②違背了矛盾律 ③違背了排中律 ④違背了同一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甲說:“你贊成丙為班長嗎?”乙答:“我不贊成。”甲問:“你反對嗎?”乙答:“我不反對。”乙的回答( )A.正確,符合不矛盾律的要求 B.正確,沒有違反排中律的要求C.錯誤,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錯誤,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8、金代文學家王若虛云:“或問文章有體乎 曰:無。又問無體乎 曰:有。然則果如何 曰:定體則無,大體須有。”王若虛的論斷( )A.并不違反形式邏輯的要求 B.違反了同一律,轉移了論題C.違反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 D.違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2.2導學案答案與解析1、C解析: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變化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和判斷,排除①②,故選C。2、B解析: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題中服務員的回答轉移了顧客的話題,犯了“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③符合題意;②④與題意相悖。故本題答案為B。3、B解析:矛盾律的基本內容是,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①中“不等速”與“等速”、③中“可以計算”與“無限”,都自相矛盾,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中“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結束,“活著”是指精神永存,是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事物的,因而屬于辯證矛盾,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④表示兩類不同身份的人,并不矛盾。故正確答案為B項。4、A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對不矛盾律的理解和運用。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依據矛盾律,該村公告欄的兩個公告自相矛盾。5、A解析:本題考查對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該同學既否定了“排隊”,也否定了“不排隊”。排中律要求“A”與“非A”即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免犯“兩不可”的錯誤,是保證思維明確的基本條件。本題選A。6、A解析:“剛剛”表示時間不長。一個學期至少四個月,“不到兩個學期”,這個時間不算短。“時間不短”與“剛剛”是矛盾的。可見,該同學的回答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違反了矛盾律,①②符合題意;③④與題意不符。7、B解析:在上述材料中,“贊成”與“反對”并不是“A”與“非A”非此即彼的矛盾關系,有第三種可能情況存在,對“A”或“非A”暫不明確表態也是允許的,未違反排中律的要求,故選B。8、A解析: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王若虛對同一對象“文章”從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論斷,并不違反邏輯規律,故A符合題意;B、C、D與題意不符,直接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