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法治國家學案【學習目標】(一)學習目標掌握法治國家的內涵;理解建設法制國家的意義,認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措施。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培養交流合作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應用和遷移“法治國家”的知識;認同我國的憲法和法律,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核心素養】(一)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法治國家必須堅持憲法法律之上的理念2.科學精神:掌握法治國家的一般特征3.法治意識:通過對法治國家的了解增強法治觀念4.公共參與:積極參與普法活動,依法辦事【學習重難點】(一)學習重難點法治國家的內涵2.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預習新知】(一)法治國家的內涵議題二| 建設法治國家“法制”,就是法律和制度。改革開放初期,面對法律幾乎“蕩然無存”的局面,法制建設的重心是加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之后,在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的情況下,法治建設經歷了從法制到法治的發展。黨的十五大根據法學法律界的建議和依法治國的實踐邏輯,十五大報告把此前的提法修改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用“法治國家”代替“法制國家”,這不僅僅是提法上的變化,而且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標志著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認識上的飛躍。現行憲法第五次修改將原序言中的“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修改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探究任務]1.(解釋與論證·法治意識)從“法制國家”到“法治國家”,一字之差帶來哪些具體要求的變化?提示: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既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又要完善法律實施機制。2.(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為什么要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示: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能夠促進國家各項事業有序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內涵: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條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辨一辨] 有人認為,建設法治國家,就是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應如何看待這一觀點?提示: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3.要求推進憲法實施 原因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要求 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原因 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要求 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要求 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4.意義(1)權力: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2)權益:保障公民合法權益。(3)治理: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4)治安:實現長治久安。1.維護憲法權威(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有的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2.法律體系(1)法律體系(法學中有時也稱為“法的體系”):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簡單地說,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部門法,又稱法律部門,是根據一定標準、原則所制定的同類規范的總稱。(2)我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3)從法的制定和法的實施上考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只有一個。人大專門委員會、政府部門和地方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這些機構既沒有必要更沒有可能在國家法律體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3.法律實施(1)法的實施,也叫法律的實施,是指法在社會生活中被人們實際施行。包括法的執行、法的適用,法的遵守和法律監督。(2)“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是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的重要觀點,法律實施也是推進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關鍵環節。法律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最為關鍵的是要解決好“關鍵少數”的作用、司法公信力不足和在全社會樹立法律信仰等問題。(一)建設法治國家議題二| 怎樣建設法治國家1.內涵: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條件: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辨析] 建設法治國家,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提示: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3.要求憲治: 推進憲 法實施 原因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要求 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法制: 建立完 備的法 律體系 原因 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要求 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法治: 完善法 律實施 機制 要求 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4.意義(1)權力: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2)權益:保障公民合法權益。(3)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4)治安:實現長治久安。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2021年4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教育法修正草案、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草案、監察官法草案、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草案;審議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期貨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道路交通安全法等9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議案。(1)(分析立法的意義,培育法治意識和政治認同)我國為什么要推進立法工作?提示:建設法治國家,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2)(分析立法與法治中國建設的關系,提升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充要條件嗎?提示: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1.維護憲法權威(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有的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2.法律體系(1)法律體系(法學中有時也稱為“法的體系”):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簡單地說,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部門法,又稱法律部門,是根據一定標準、原則所制定的同類規范的總稱。(2)我國法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3)從法的制定和法的實施上考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只有一個。人大專門委員會、政府部門和地方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這些機構既沒有必要更沒有可能在國家法律體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3.法律實施(1)法的實施,也叫法律的實施,是指法在社會生活中被人們實際施行。包括法的執行、法的適用,法的遵守和法律監督。(2)“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觀點,法律實施也是推進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關鍵環節。法律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最為關鍵的是要解決好“關鍵少數”的作用、司法公信力不足和在全社會樹立法律信仰等問題。【易錯提示】(一)易錯提示1.在現代社會,法治社會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2.堅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內容。3.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成文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4.推進黨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5.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6.在法治國家,人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7.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保障機制、不能腐的懲戒機制、不易腐的防范機制。8.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基本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法性審查工作。9.維護憲法的權威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商發便10.政府部門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1.提示 X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2.提示X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3.提示X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4.提示X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5.提示X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6.提示X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7.提示X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8.提示X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9.提示X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10.提示X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議題二: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帶領人民不斷探索自己的法治之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將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保障人權等寫入憲法;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指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有效實施。可以預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之日,必將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有關知識,分析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政治認同)提示:①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②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2)結合材料,分析如何建設法治國家。(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提示:①推進憲法實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③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有效實施。1.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措施:(1)建設法治中國,以法律為準繩,一絲不茍地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推動憲法實施。(2)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立法先行,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2.法律的實施:(1)含義:法的實施,也叫法律的實施,是指法在社會生活中被人們實際施行。包括法的執行、法的適用、法的遵守和法律監督。(2)地位:“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是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的重要觀點,法律實施也是推進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關鍵環節。法律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最為關鍵的是要解決好“關鍵少數”的作用、司法公信力不足和在全社會樹立法律信仰等問題。(3)要求:遵守法律 即守法 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去從事各種事務和行為執行法律 即執法 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執行法律適用法律 即司法 國家司法機關依據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法律監督 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依法所進行的監察和督促【鞏固訓練】(一)鞏固訓練1.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及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涵蓋依法治國各個方面,為法治中國建設描繪出新的路線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②前提是讓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③總目標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行為④要落實改革舉措,直面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志,良法善治是現代法治的基本標準和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標,法治應當是良法與善治的有機結合。關于良法善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②制定良法要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公民的立法權③善治要把制定良好的法律付諸實施,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辦事④良法與善治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二者缺一不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漢高祖劉邦攻入關中后,與灞上的名士和父老鄉親們“約法三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人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劉邦因此得到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約法三章”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法要通過民主程序制定②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需要對等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④堅持良法之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法治國家必須規范國家權力運行。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國家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②國家權力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③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加強國家權力的互相制衡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加強人大的監察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將于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污染防治、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等方面做了規定。此法的頒布( )①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②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決定權的具體體現③旨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④將推動法治中國的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指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將憲法實施和監督提高到新水平。這說明( )①司法機關要發揮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②必須把依憲執政作為黨的執政理念③我國致力于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國家④我國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某法官始終堅持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思想,認真將“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理念融入執行工作中,落實到司法為民的行動中去。憲法法律至上是指( )A.法律的制定過程中應該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做到體系完備、類別齊全B.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C.通過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D.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8.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障。這表明全面依法治國能夠( )①貫徹中國特色法治理論②決定中國特色事業取得成功③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④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制定和實施憲法,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建設法治國家( )①要推進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②要不斷建設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③要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全面撤銷憲法以外的文件④要求政府部門公正司法,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目前,全國31個省份均已建立高齡津貼制度,與此同時,有30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和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各類津補貼共惠及3000多萬老年人。這從側面表明( )①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②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③我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④國家尊重公民權利,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全民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③錯誤;①是從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角度分析,④說明了依法治國的要求,說法均正確且符合題意。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堅持良法善治。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①正確;公民沒有立法權,②錯誤;善治側重法律實施,要求法律的實施過程也是“良好”的,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辦事,③正確;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良法的目標,兩者不是互為前提的,④錯誤。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堅持良法之治。材料強調約法三章,內容包括:規定三條法令,殺人的處死,傷人或者偷東西的要受到與其罪行相應的處罰。這啟示我們不能用嚴刑峻法進行殘暴統治,要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堅持良法之治,③④正確;材料強調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堅持良法之治,不涉及法律制定的民主程序,①排除;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而非對等,②錯誤。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法治國家的特征、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國家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國家權力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①②正確;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來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國家權力的互相制衡”說法錯誤,③排除;人大沒有監察權,④排除。5.答案:B解析:①③:《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污染防治、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等方面做了規定。這說明此法的頒布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旨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故①③符合題意。②: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的具體體現,②錯誤。④:《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的頒布有利于推動法治中國的建設,但并不能推動法治中國的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此項夸大了此法的頒布的意義。④錯誤。故本題選B。6.答案:D解析:建設法治中國,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說明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致力于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國家,③正確。該規劃提到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充分說明我國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④正確。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①錯誤。黨的執政理念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②錯誤。7.答案:B解析:憲法法律至上,指憲法和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B符合題意。A、C與題意不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不是“各項”權利,D排除。8.答案:D解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障,這表明全面依法治國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③④正確。貫徹中國特色法治理論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①因果倒置。②夸大了依法治國的作用。9.答案:A解析:建設法治國家要不斷建設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要推進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①②正確。建設法治國家要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③錯誤。建設法治國家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公正司法是對司法部門的要求,④錯誤。10.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題意,全國31個省份均已建立高齡津貼制度,與此同時,有30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和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各類津補貼共惠及3000多萬老年人。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我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②不合題意,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材料并沒有涉及;④錯誤,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民主,民主不具有全民性。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