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認識計算機(一)》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認識計算機(一)》是青島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 3課的內容,在現代社會中,信息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資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的主要部件,以及計算機硬件的一些參數指標。讓學生初步嘗試組裝計算機。了解常見的智能終端設備及特點。了解信息編碼的含義、常用的進位計數制、二進制編碼、ASCII碼,掌握常用進制的轉換方法,從而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能說出計算機的一般組成部分的名稱。(2)能夠說出計算機常見的輸入、輸出設備。(3)了解常見的智能終端設備及其特點。(4)了解信息編碼的含義、常用的進位計數制、二進制編碼、ASCII碼,掌握常用進制的轉換方法,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技能目標:通過教師的講授,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情感目標:能夠規范地使用計算機,并注意愛護它。重點難點重點:認識計算機的硬件和、智能終端和信息編碼及數值轉換。難點:信息編碼和數值轉換教學素材 多媒體計算機教師、課件、素材教學方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實驗探究法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隨著時代發展,計算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剛升入初中的小明想購買一臺用于學習的高性價比計算機,但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子市場卻無法決斷,你能幫幫他嗎 觀看課件,聽老師介紹 通過課件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從而有目的地引出探究任務。啟發探究 , 技巧點撥 師:臺式計算機中有哪些硬件呢?下面讓我們一起探究計算機中的主要硬件設備。 在老師的講解下,了解本節課所學知識,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個更深刻的理解,為更好地學習奠定基礎 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的基礎上,給予必要的啟發,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同時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師:計算機系統分為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硬件系統主要由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登組成,慶閱讀課本認識一下這些部件及其作用。師:演示打開計算機機箱,認識機箱里面的部件及結構。師:同學們自己動手拆開機箱認識內部部件。 (教師在學生間巡視,并指導部分學生的操作) 根據老師布置的任務閱讀并尋找答案。觀看教師演示同學們自己動手練習,小組內相互幫助,討論演示操作步驟(展示)學生動手操作 讓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后,對自己喜歡探索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自主探究的結果進行分享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地激活,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使學生在獨立探索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精講點撥,技能提高 師:剛才同學們做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了解一下常見的智能終端。師:看課件圖片,認識不同的生活中常見的智能終端。個別輔導師:認識一下英文字母 ASCII碼參照表,并根據十進制計數規律,嘗試二進制的表示方法以及轉換方法。 演示講解。學生練習操作。 學生上臺解說演示。 開闊學生思路,進一步理解知識的目的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師: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檢查一下這節課的學習掌握情況。 學生做課堂練習題教師問,學生回答及時糾正............ 在學生理解知識和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布置適當的任務讓學生進行實踐創作,使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發揮與提升。梳理總結,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同學們聽的非常認真,超出老師原先的預料,有哪位同學愿意總結一下,在本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在老師的指引下,由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老師在學生回顧、總結的基礎上,就某些問題做適當補充。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計算機的硬件系統組成、常見的智能終端、信息編碼和數值轉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和操作技能,今天的作業是課本第 17頁我實踐我創新中的第 1題和第 2題。板書設計 第三課認識計算機 (一)學習目標 活動一 探究計算機的硬件系統組成 活動二 了解常見的智能終端 活動三 探究信息編碼和數值轉教后反思 1. 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對比研究,我們認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因此,學生的學習方法更加靈活多樣,學生對掌握學習方法的興趣越來越濃,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創設了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組教學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增加了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掌握動畫制作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目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