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 杠桿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杠桿的一些應用; 2. 會畫杠桿的力臂; 3. 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學會應用杠桿平衡的條件; 4.能對杠桿進行分類。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了解杠桿的構造; 2.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杠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1.本節的難點是了解杠桿的構造(五要素);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設計; 2.本節的難點是會畫出杠桿的力臂。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和課堂討論教學法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材、實驗器材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視 頻 導 入 觀看一些生活中的場景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場景; (觀看視頻) 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知道,人類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們又是有智慧的,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我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工具,這些工具我們將其統稱為機械。 對于剛才視頻中的問題,我們應用了一些工具來輔助,如用羊角錘拔出釘入木頭的釘子,用扳手扳動螺絲等, 接下來請同學們使用桌上的工具,并注意這些工具使用時有什么特點?(PPT) 我們發現工具使用時,都要繞著某一固定點旋轉。這些工具便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最簡單的機械——杠桿 (板書標題11.1杠桿)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讓學生初步認識本節課即將學習的內容新 課 教 學 認識杠桿 那什么是杠桿,根據同學們使用杠桿歸納總結,我們可以知道,杠桿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一、杠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堅實物體。 杠桿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如:吊車的吊臂是杠桿,救援人員運用杠桿原理撬動重物,還有老虎鉗、夾子、剪刀都是杠桿;因為他們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繞某一固定點轉動。 讓同學們根據杠桿的定義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工具是杠桿。 (PPT圖片展示) 好的,以上便是我們常見的一些杠桿。 為了更好的認識杠桿,我們來看看杠桿有哪些要素,首先,請同學們判斷PPT上的這幅圖是否是一個杠桿,如果你們要撬動這個重物,你們將會怎么做? 好的,我們要向下壓動杠桿的另一端;這時杠桿會繞哪一固定點轉動?“三角形頂點”,那么杠桿繞著轉動的那個固定點,我們把它叫做質點O,即: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我們為了讓這個桿轉動,我們要給桿一個力;這個力我們就把它叫做動力F1,即:使杠桿轉動的力。 有了動力,自然而然,還有一個阻力F2,即:阻礙杠桿轉動的力。此時阻力來自于物體的重力。 對于這個杠桿,同學們你們要想最輕松的把重物翹起來,你們會選擇哪里給它施加力?離支點近一些?還是遠一些? 我們根據生活經驗,可以知道動力離支點越遠,越省力,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杠桿的作用還和與支點的距離有關,我們將動力到支點的這個距離叫做動力臂L1,即: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過支點做F1的垂線時,若F1不夠長,我們需要將其延長。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即為動力臂L1,如圖所示。 與之對應的,還有阻力臂L2,即: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依舊當F2不夠長時,需將其延長,從支點O到F2的垂直距離即為阻力臂L2,如圖所示。 2.杠桿的五要素:支點O,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F1和阻力臂F2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PPT上給同學們展示了這一情景,我們就利用這一情景來聯系一下杠桿示意圖的做法。 對于一個杠桿,(第一步:找支點)我們應該先找到其繞著旋轉的固定點,即支點。圖上的支點O在(語氣拖長,產生問句)中間那顆星球上,接下來,我們要找...........,很好!(第二步:找動力和阻力)動力和阻力。 此時使杠桿轉動的力是阿基米德對桿的作用力,故動力由阿基米德施加,方向向下為圖中的F1,而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由地球施加,方向也向下,為F2。(第三步:找力臂)最后要找力臂 動力臂:過支點做F1的垂線,垂線段即為動力臂。 阻力臂:過支點做F2的垂線,垂線段即為阻力臂。 這邊是阿基米德撬動地球的杠桿示意圖。 如何畫杠桿的示意圖。我們第一步找到支點O。 第二步:找動力和阻力。 第三步:找力臂。 學以致用,趁熱打鐵。接下來,請同學們利用導學案上的兩個例題練習一下杠桿的示意圖。(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討論) 通過剛才對杠桿示意圖的學習,請同學們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力臂一定在杠桿上嗎? 2.若一力作用在杠桿上,作用點不變,但作用方向改變,力臂是否一定改變? 3.什么情況下杠桿才在杠桿上? 根據,剛才的兩個練習題,可知: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力的作用方向改變,力臂一定變化嗎? 利用剛才的練習題,我們來判斷一下,作用力方向改變時,力臂是否一定變化。 我們現將作用力,反向改變;可以發現力臂不改變。其余情況力臂改變。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杠桿的五要素及力臂的做法。接下來,我們來探究一下杠桿的平衡。 1.利用視頻及圖片向學生展示,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知識; 2.引導學生利用生活體驗來學習本節知識; 利用視頻和圖片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趣味性;并且讓學生帶著生活經驗進入課堂,讓其充分體會物理與生活的關系,明白物理學習的重要性。實驗探究 動滑輪的相特點關 前面,我們學習了物體的平衡狀態,請同學們告訴老師,物體的平衡狀態有哪兩種情況。 靜止狀態 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那類比物體的平衡狀態,杠桿的平衡狀態有 保持靜止狀態 (出現的較多) 保持勻速轉動 了解了杠桿的平衡狀態后,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根據導學案上的步驟,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第一步、觀察杠桿上的分度值和每個鉤碼的質量;m= 。 第二步、先按照書上74頁圖11-1-8組裝好實驗裝置;并在沒有掛鉤碼時,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三步、在杠桿相同刻度處掛上鉤碼,并調節鉤碼的數量,使杠桿平衡;并將對應數據記錄下表中。 第四步、在杠桿不同刻度處掛上鉤碼,調節鉤碼的數量,使杠桿平衡;并將對應數據記錄下表中。 第五步、再取兩處不同刻度,重復步驟四。 第六步、整理器材。 對實驗數據整理分析,可知: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1.先請同學閱導學案上的實驗步驟,讓學生提前了解實驗步驟; 2.老師操作實驗,學生跟著老師思路記錄實驗數據。 3.跟著老師的引導,進行實驗數據整理、分析。 利用現場演示實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趣味性。討 論 交 流 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為什么實驗之前需要將杠桿調在水平位置靜止”結合實驗過程來分析。 好的!請同學們停下來,(請一位同學告訴我你們的討論結果) 很好!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若一開始將杠桿調節在水平位置,撞上滿足平衡條件的重物后,杠桿也應在水平位置靜止。此時,阻力臂和動力臂我們發現在杠桿上,我們可以直接讀數, 而一開始傾斜,則不方便后續力臂的讀數。 學以致用,請同學完成導學案上的練習題。 以老師的問題為中心,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促進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的交流互動,提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課 堂 總 結 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總結一下本節課學習的重點知識: 杠桿是?(在力的作用下,繞著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杠桿的五要素分別是: 支點O,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 其中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是垂直動力和阻力作用線的垂線段。 杠桿的平衡狀態有: 保持靜止狀態 (出現的較多) 保持勻速轉動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根據老師提問,回答問題。集中思考本節所學知識,加以整合。 提問學生,促使所有學生思考板書設計11.1 杠桿 一、認識杠桿 1.定義: 2.杠桿的幾要素: 質點O、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 3.杠桿示意圖的做法 二、杠桿的平衡 1.杠桿的平衡狀態 2.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