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2第4課時 糖類【學習目標】1.知道糖類的組成、重要性質和主要應用。2.認識葡萄糖的分子結構和特征反應。3.能夠設計實驗確認淀粉水解的產物及水解的程度。【合作探究】【學習情境】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上相繼出現了許多“富貴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不能出現富含糖類的食品,所以我們在超市可以看到一些飲料、餅干、奶粉、營養麥片、八寶粥的食品外包裝上標有“無糖”“無蔗糖”字樣。從化學角度上看,這些食品真的無糖嗎 本課時我們將學習有關糖類的知識。任務1 葡萄糖的氧化反應【新知生成】糖類和 是重要的人體供能物質,兩者的組成元素均為 。一、 常見糖類的組成、物理性質物質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纖維素組成 (化學式) ,相對分子 質量從幾萬 到幾十萬 ,相對分子 質量在200萬以上物理性質 二、 葡萄糖的性質1.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s)+6O2(g) ΔH= kJ·mol-12.葡萄糖的特征反應:(1)與銀氨溶液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最終試管內壁出現 實驗結論 葡萄糖具有 性,能被 氧化 (2)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試管內產生 實驗結論 葡萄糖具有 性,能夠被新制的 氧化 【答案】油脂 C、H、O 一、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C6H10O5)n 易溶于水,有甜味 易溶于水,有甜味 不溶于冷水,無甜味 不溶于水,無甜味 二、 1.6CO2(g)+6H2O(l) -2803 2.(1)光亮的銀鏡 還原 銀氨溶液 (2)磚紅色沉淀 還原 Cu(OH)2堿性懸濁液【核心突破】典例1 已知:葡萄糖的結構簡式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葡萄糖能與鈉反應放出氫氣B.葡萄糖能與銀氨溶液反應C.葡萄糖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D.葡萄糖在一定條件下能水解【答案】D【解析】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羥基,能與鈉反應放出氫氣,A項正確;葡萄糖能與銀氨溶液反應,B項正確;葡萄糖在人體內代謝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的能量,C項正確;葡萄糖是單糖,不能水解,D項錯誤。【歸納總結】葡萄糖的特征反應1.與銀氨溶液反應(1)銀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將2%的稀氨水逐滴加到2 mL 2%的稀AgNO3溶液中,邊滴邊振蕩,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2)實驗成功的條件:水浴加熱,堿性環境,試管要潔凈,不能攪拌。(3)清洗銀鏡的方法:先用稀HNO3溶解,再用清水沖洗。(4)應用:檢驗葡萄糖。2.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1)新制Cu(OH)2懸濁液的制備:取10% NaOH溶液2 mL,逐滴加入5%的CuSO4溶液4~5滴,并振蕩。(2)實驗成功的條件:堿性環境,以保證懸濁液是Cu(OH)2,并加熱至沸騰。(3)應用:檢驗葡萄糖。訓練1 下列有關銀鏡反應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試管先用熱燒堿溶液洗滌,然后用蒸餾水洗滌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硝酸銀溶液,配得銀氨溶液C.可采用水浴加熱,也能直接加熱D.可用濃鹽酸洗去銀鏡【答案】A【解析】銀鏡反應實驗成功與否與試管是否潔凈有很大關系。先用堿液洗滌試管,主要是除去油垢,A項正確;配制銀氨溶液是將2%的氨水逐滴加到2%的AgNO3溶液中,且邊滴加邊振蕩,直到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B錯誤;銀鏡反應實驗一定是水浴加熱,C項錯誤;鹽酸不能洗去銀鏡,應用稀硝酸浸泡洗滌,D項錯誤。任務2 糖類的水解反應【新知生成】一、實驗探究:淀粉的水解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4 mL淀粉溶液 滴加碘水 溶液變 色 淀粉溶液遇 碘變 加入4 mL 20%的H2SO4溶液,水浴加熱4~5 min,待溶液冷卻后分裝兩支試管 滴加碘水 溶液不變 色 淀粉已經完全水解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 有 色沉淀 生成具有還原性的 二、淀粉水解的應用古人用糧食釀酒涉及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轉化,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途徑: 。【答案】一、 藍 藍 藍 磚紅 葡萄糖 二、 (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核心突破】典例2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水解的情況。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沒有水解D.淀粉已發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答案】D【解析】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過量NaOH溶液,I2會與堿發生反應而導致無法判斷中和液中是否還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無法判斷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若改為向水解液中直接加入碘水,則可證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歸納總結】1.原理淀粉在20% H2SO4溶液的作用下,加熱發生水解反應,其水解過程是分步進行的,最終水解產物為葡萄糖。水解過程如下:2.檢驗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實驗步驟:3.實驗現象及結論:情況 現象A 現象B 結論1 溶液呈藍色 未產生銀鏡 未水解2 溶液呈藍色 出現銀鏡 部分水解3 溶液不呈藍色 出現銀鏡 完全水解【特別提醒】1.淀粉的檢驗,必須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為碘能與NaOH反應。2.因反應是用硫酸作催化劑,而銀鏡反應或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的溶液必須呈堿性,所以應先加堿中和再檢驗。訓練2 為檢驗淀粉水解的情況,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試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熱5~6 min,試管乙不加熱,待試管甲中的溶液冷卻后再進行后續實驗。實驗①: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沒有磚紅色沉淀出現。實驗②: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幾滴碘水,溶液變為藍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實驗時,溶液不變藍色。實驗③: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調節至堿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劑和一定溫度下進行B.欲檢驗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卻后的水解液中直接滴加碘水C.欲檢驗淀粉的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可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并加熱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則實驗①可能出現預期的現象【答案】C【解析】題中實驗甲與乙、甲與丙都是對照實驗,前者探究溫度的影響,后者探究催化劑的影響,通過對照實驗可知A項正確;因為I2可與NaOH發生反應,故用I2檢驗淀粉是否存在時,不能有NaOH存在,B項正確;用新制Cu(OH)2懸濁液檢驗水解產物的還原性,必須在堿性環境中進行,故在水解液中先加NaOH調節至堿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并加熱,C項錯誤;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則不必加堿中和,直接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即可出現預期現象,D項正確。【課堂小結】【隨堂檢測】1.在化學魔術中,一張白紙在用碘溶液噴灑后會呈現藍色字跡,其奧秘在于這張白紙曾用一種“隱秘墨水”書寫過。這種“隱秘墨水”是( )。A.食鹽水 B.白醋C.淀粉溶液 D.蔗糖溶液【答案】C【解析】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所以這種“隱秘墨水”為淀粉溶液,故C項正確。2.糖類物質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下列有關糖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組成符合通式Cn(H2O)m的都是糖類B.糖類被稱為碳水化合物是因為糖類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和水C.糖類物質都有甜味D.糖類是人類及動物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答案】D【解析】化學組成符合通式Cn(H2O)m的不一定是糖類,如醋酸(C2H4O2),A項錯誤;糖類被稱為碳水化合物是因為大多數糖類化學式符合Cn(H2O)m,而不是因為糖類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和水,B項錯誤;糖類物質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纖維素等沒有甜味,C項錯誤;糖類物質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動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D項正確。3.某同學做葡萄糖的還原性實驗,現有4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 NaOH溶液,將它們混合后,滴入1.0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熱煮沸,結果沒有看到磚紅色沉淀生成。這是因為( )。A.葡萄糖濃度太大 B.加熱時間不夠C.CuSO4溶液的量不夠 D.NaOH溶液的量不夠【答案】D4.為了檢驗淀粉的水解情況,某同學設計了以下三個實驗方案,并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了相應的結論。方案A:淀粉溶液水解液溶液顯藍色結論:淀粉完全沒有水解。方案B:淀粉溶液水解液無磚紅色沉淀析出結論:淀粉完全沒有水解。方案C: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銀鏡現象結論:淀粉已經水解完全了。根據上述操作及現象首先回答結論是否正確,然后簡要說明理由。(1)方案A: 。(2)方案B: 。(3)方案C: 。【答案】(1)結論不正確,如果淀粉只是發生部分水解,則未水解的淀粉遇碘(I2)也會呈藍色 (2)結論不正確,如果淀粉發生水解會生成葡萄糖,但由于水解液沒有用NaOH溶液中和,所以加入的新制Cu(OH)2懸濁液會溶于硫酸,從而無法氧化葡萄糖,也就無磚紅色沉淀生成 (3)結論不正確,該實驗只能證實淀粉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水解,不能證明是否仍有淀粉存在,所以無法證明淀粉已經水解完全【解析】說明淀粉未水解的關鍵是實驗證明沒有水解產物葡萄糖生成;說明淀粉部分水解的關鍵是既要用實驗證明有水解產物葡萄糖生成,還要用實驗證明仍有未水解的淀粉存在;說明淀粉水解完全的關鍵是要用實驗證明淀粉已不存在。淀粉水解的條件是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熱,而證明水解產物葡萄糖的存在無論是用新制的Cu(OH)2懸濁液還是銀氨溶液都必須在堿性環境中才能進行,所以在加鑒別試劑前必須用NaOH溶液中和硫酸,在做題時必須十分關注有無此步驟。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