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跨學科主題學習——絲綢之路 教學設計課題 跨學科主題學習——絲綢之路 單元 第七單元 學科 信息科技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本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七年級第七單元的教材,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絲綢之路”為主線,巧妙地將歷史、地理、藝術、文學等多學科知識融入信息技術學習中。教材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絲綢之路的深厚底蘊,不僅提升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拓寬了他們的跨學科視野。教材中的活動設計豐富多樣,既有歷史人物對話的情境模擬,又有地理環境、藝術之美的探索,還有詩詞歌賦的賞析,以及現代“數字敦煌”的走進,最后更是將絲綢之路與當代的“一帶一路”倡議相聯系,體現了教材的時代性和前瞻性。整體而言,本教材既注重知識傳授,又強調能力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學習目標 信息意識: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絲綢之路相關信息的敏感度和獲取能力,能夠主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對絲綢之路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計算思維:學生能夠運用計算思維的方法,通過邏輯推理、模式識別等方式,對絲綢之路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和整合,形成有條理的知識體系,并能夠將計算思維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通過跨學科的主題學習,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工具,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創新性的學習實踐。學生將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自己對絲綢之路的理解和創意,如制作多媒體作品、編寫故事等,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信息社會責任:通過學習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學生能夠增強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認識到自己在維護信息安全和傳播正能量方面的責任。學生能夠遵守信息法律法規,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正確、合法地使用信息技術,為促進信息社會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重點 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理解:學生需要深入了解絲綢之路的起源、發展、歷史地位及其對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通過對絲綢之路歷史人物的對話,學生能夠理解不同歷史人物在絲綢之路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與貢獻。絲綢之路地理環境探究:學生應探究絲綢之路的地理走向、經過的地區及其自然環境特征,理解地理環境對絲綢之路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影響。通過地理探究,學生能夠形成對絲綢之路地域特色的直觀認識。藝術之美與詩詞賞析:學生需要欣賞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藝術風格,包括繪畫、雕塑、建筑等,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賞析絲綢之路相關的詩詞歌賦,能夠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古代文人墨客對絲綢之路的情感和描繪。“數字敦煌”與現代技術應用:學生應了解“數字敦煌”項目,探究現代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和價值。通過走進“數字敦煌”,學生能夠理解現代科技在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的作用。難點 歷史與文化的深入理解:絲綢之路涉及的歷史時期長、地理范圍廣、文化內涵豐富,學生可能難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其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學生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儲備,包括歷史、地理、藝術、文學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絲綢之路的各個方面。地理環境的綜合分析:絲綢之路穿越多個自然地理區域,涉及復雜的地貌、氣候和生態變化,學生可能難以把握其整體特征和區域差異。學生需要學會運用地圖、圖表等地理工具,對絲綢之路的地理環境進行綜合分析。藝術賞析與詩詞解讀:藝術和詩詞作為文化表達的高級形式,其內涵深刻、意境深遠,學生可能難以準確把握其精髓和深意。學生需要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和文學鑒賞能力,以便更好地賞析絲綢之路的藝術之美和詩詞歌賦。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是一個復雜而新穎的話題,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其內在邏輯和實踐應用。學生需要了解現代科技的發展趨勢和應用領域,思考如何運用現代技術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視頻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問學生:“你們知道絲綢之路是什么嗎?它有什么重要意義?”簡要介紹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和跨學科學習的價值,為后續學習做鋪墊。 觀看視頻,對絲綢之路產生初步認識。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討論。 通過視頻和提問,激發學生對絲綢之路主題的興趣,同時明確學習目標,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講授新課 一、項目目標教師活動:確立跨學科學習目標,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本項目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設計能夠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跨學科學習能力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二、項目分析教師活動:分析絲綢之路的跨學科性質,明確其與歷史、地理、文化等學科的關聯點。確定適合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的活動內容和難度,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三、項目開展1. 建議活動:對話絲綢之路的歷史人物教師活動:搜集絲綢之路時期的歷史人物資料,整理成故事或案例。設計角色扮演或模擬對話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扮演歷史人物,了解他們的生平事跡和對絲綢之路的貢獻。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查找更多歷史人物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和拓展。2. 建議活動:探索絲綢之路的地理環境教師活動:利用數字地圖等工具,展示絲綢之路的路線和沿線地理環境。組織學生進行在線地圖探索,了解絲綢之路穿越的國家和地區,分析其地理特征對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影響。指導學生搜集地理資料,制作絲綢之路地理環境的報告或展示。3. 建議活動:探索絲綢之路的藝術之美教師活動:收集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藝術品圖片或視頻資料。組織學生在線欣賞和分析藝術品,探討其風格特點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作與絲綢之路藝術相關的作品,如繪制壁畫風格的畫作或制作電子相冊。4. 建議活動:賞析絲綢之路的詩詞歌賦教師活動:選取與絲綢之路相關的經典詩詞歌賦,進行解讀和賞析。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更多詩詞歌賦,進行自主學習和分享。組織學生進行詩詞朗誦或創作活動,表達對絲綢之路文化的理解和感受。5. 建議活動:走進“數字敦煌”教師活動:介紹數字敦煌項目,展示虛擬漫游敦煌的資源和工具。指導學生利用數字敦煌平臺進行在線參觀,了解敦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鼓勵學生進行數字敦煌的創意應用,如設計虛擬旅行路線或制作數字導覽視頻。6. 建議活動: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教師活動: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和意義,與絲綢之路進行對比分析。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查找關于“一帶一路”的資料,了解其在現代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的作用。組織學生討論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的聯系與區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考。四、成果展示與評價教師活動:設計多樣化的成果展示形式,如報告、演示、展覽等,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制定評價標準和方法,對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教訓,提升學習效果。 分組討論與選擇活動: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積極分組討論,每個小組都熱烈地探討各個建議活動的特點和吸引力。學生們通過討論,權衡各自的興趣和優勢,最終選擇一個建議活動作為小組的研究方向。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展現了積極的合作精神和自主選擇的能力。深入研究與資料搜集:確定研究方向后,學生們開始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如書籍、網絡資源等,進行深入學習和資料搜集。他們仔細閱讀相關歷史資料,了解絲綢之路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同時,他們也通過網絡平臺,觀看絲綢之路相關的紀錄片和訪談,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理解。跨學科學習與實踐: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進行跨學科學習。他們不僅學習歷史知識,還涉及到地理、藝術、文學等多個領域。例如,在探索絲綢之路的藝術之美時,學生們學習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并嘗試自己動手繪制或創作相關的藝術作品;在賞析詩詞歌賦時,他們不僅朗誦詩詞,還嘗試理解并分析詩詞背后的文化內涵。分享與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定期舉行小組內的分享會,交流各自的學習心得和發現。他們互相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創作的作品,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疑問。通過分享與交流,學生們不僅拓寬了視野,也加深了對絲綢之路的理解。 培養跨學科學習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選擇并深入研究絲綢之路的不同方面,旨在培養他們的跨學科學習能力。學生需要綜合運用歷史、地理、藝術、文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來全面理解絲綢之路的豐富內涵。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自主學習與探究精神:通過分組學習和自主選擇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精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深入研究。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效果。促進合作與交流:通過小組內的分享與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可以在分享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交流,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種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深化對絲綢之路的理解與認識:通過跨學科學習和實踐,深化學生對絲綢之路的理解與認識。學生不僅可以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還可以感受到絲綢之路在現代的延續和影響。這種深入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國際視野,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練習 根據分組情況,設計相關的練習題目,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巡視課堂,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及時解答疑問。收集學生的練習成果,進行初步評估。 在小組內合作完成練習題目,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遇到問題及時向教師請教,與同伴交流討論。 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精神。課堂小結 總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強調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點評學生在各個活動中的表現和收獲,提出改進建議。布置課后作業,鼓勵學生繼續深入探究絲綢之路主題。 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整理自己的學習心得。聽取教師的點評和建議,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完成課后作業,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通過課堂小結,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明確學習成果和不足,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深入學習和探究。板書 跨學科主題學習——絲綢之路項目分析項目探索 項目開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