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章 第2節 液體的壓強一、教材分析液體壓強八年級物理第九章第2節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壓強》后對壓強知識的延伸。學習本課既能鞏固前面所學知識,也能讓學生懂得不但固體產生壓強液體也會產生壓強。而且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為今后學習浮力、大氣壓強做好知識鋪墊。所以本節是聯系前后知識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二、學情分析初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歡看實驗和做實驗,并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他們對液體壓強會有一定的認識,但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如果直接讓他們想辦法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來,未免難度過高。然而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求知欲強,而固體、液體的壓強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節設計是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固體壓強概念之后,再根據固體壓強的特點,通過類比,進一步探究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三、教學目標1. 物理觀念:(1)知道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3)學會使用U形管壓強計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2. 科學探究與科學思維:(1)經歷探究液體壓強特點的實驗過程,感受液體的壓強。(2)通過探究液體壓強特點的實驗過程,熟悉使用轉換法、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3. 科學態度與責任:(1)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2)通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認識規律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3)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四、重難點重點:液體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的大小。難點:液體壓強的影響因素和液體壓強公式。五、教具準備PPT、瓶子、托盤、微小壓強計、燒杯、水、鹽水、玻璃管。六、教學設計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新 課 引 入 帕斯卡僅僅用了幾杯水就把木桶壓裂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播放視頻 水可以把玻璃壓裂是因為水的壓強。我們今天一起探究一下液體的壓強。 觀看視頻 引入新課新 課 推 進 一、認識液體的壓強 液體有很強的流動性,屬于流體。在液體中,液體受重力,同時分子間會有相互的碰撞,液體壓強由此產生。 液體作為流體,它的壓強與固體有何區別? 1.探究液體壓強的存在 (1)提出問題 液體對容器底,容器壁有壓強嗎?液體內部有壓強嗎?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實驗、制定計劃 請展示你們的設計方案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①液體對容器底是否有壓強 將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一端包上橡皮膜,另一端開口向上倒入水,觀察橡皮膜的形變。 得出結論 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 ②液體對容器壁是否有壓強 I.將側面開口的玻璃管包上橡皮膜,另一端開口向上倒入水,觀察橡皮膜的形變。 得出結論 液體對容器壁有壓強。 II.將塑料瓶上下扎兩個小孔,倒入水后觀察水流出的軌跡。 得出結論 液體對容器壁有壓強。 ③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 將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一端包上橡皮膜伸入水中,觀察橡皮膜的形變。 得出結論 液體內部有壓強。 2. 液體壓強的特點與影響因素 (1)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可能與深度,液體的密度,液體的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制定計劃 微小壓強計是測量液體壓強的儀器,使用前U型管兩側液面相平,伸入液體后兩側液面出現高度差。 請展示你們的設計方案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①同一深度液體壓強的特點 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伸入液面下同一深度,改變探頭的方向,觀察并記錄液面高度差。 得出結論 同一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②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伸入液面下不同深度,觀察并記錄液面高度差。 得出結論 同一液體中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 數據分析 得出結論 同一液體壓強與深度成正比。 ③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伸入不同液體的相同深度,觀察并記錄液面高度差。 得出結論 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④液體壓強與液體質量的關系 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伸入不同質量的水中,保持深度相同,觀察并記錄液面高度差。 得出結論 液體壓強與液體的質量無關。 誤差分析 1.改變探頭的方向時,手拿探頭不穩定,導致高度差讀數略有不同。 2.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伸入液體時,液面會略微上升,導致深度測量出現誤差。 二、液體壓強公式 將包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豎直伸入水中,向玻璃管中倒水。 橡皮膜沒有凹凸時,橡皮膜上方的水柱對橡皮膜向下的壓力和燒杯中的水對橡皮膜向上的壓力相等。 學生認真聽講,了解液體壓強的產生。 猜想:液體對容器底,容器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 展示設計方案 現象:倒入水后,橡皮膜向下鼓起。倒入的水越多,橡皮膜的形變越明顯。 現象:倒入水后,橡皮膜向側面鼓起。倒入的水越多,橡皮膜的形變越明顯。 現象:倒入水后,水噴出,下面的小孔噴出的距離更遠。 現象:伸入水后,橡皮膜向上鼓起。 進行實驗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得出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進一步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分析數據,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分析誤差的產生原因。 推導液體壓強公式 培養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培養自主設計實驗的能力 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通過實驗感受壓強的大小。 通過公式計算培養科學思維和計算能力。板書設計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 特點: 影響因素: 2. 液體壓強公式:七、教學反思這是一堂集新課講解和實驗探究教學的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習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多種學習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多點開花,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物理是實驗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去驗證。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液體中是否存在壓強到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及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都給每位學生提供探討用的實驗。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步驟分明,并結合實驗,讓學生對控制變量法有所體會。堅持下去,必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不足之處:1、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2、講述過程中語速過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造成了他們跟不上節奏而放棄聽講的念頭。3、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超過規定要求。4、課前學情估計不足,沒有積極調動所有學生,這也是我教學經驗不成熟的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