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一年級下冊我們知道的動物教學設計01.教材簡析這一課是“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這一學科核心概念中的學習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系統與模型的跨學科概念。從《我們知道的動物》這課開始,教材將引領學生走進觀察與認識動物世界的大門。教材從學生所熟悉的“我們知道的動物”這一話題引入學習活動。通過列舉自己知道的、喜歡的動物,引導學生把已有的關于動物的認識說出來,同時通過對多種動物的列舉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動物的多樣性。“分小組觀察一種動物,說說這種動物有什么特點,把它畫下來”,教材中這段話指向對動物外形特征的認識,通過語言、圖示的描述,使學生對不同動物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表達、記錄的能力。通過多種動物的比較,引導學生描述出動物都有生命、會運動、需要吃食物、能繁殖、會生長、需要空氣等共同特征。最后,通過動物與玩具熊的比較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動物的共同特征,在培養學生證據意識的同時,指向“動物動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這一科學概念概念。02.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對有生命的動物有著天生的興趣,從他們開始運用感官觀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會動、會叫、會呼吸、會生長的動物就是最能引發他們關注的對象。通過電視、書本、家長講解、參觀動物園等渠道,他們對動物生長、運動、進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往往比較模糊。在科學技能上,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在表達的準確性上仍然欠缺。而動物更加復雜多樣的外部特征及“會運動”的特征,使學生在觀察和描述時會遇到不少困難。這意味著一年級的學生更難以概括出動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師對觀察、記錄方法的指導需要更加細致,以便幫助學生進行觀察、描述活動。03.教學目標1.通過教師的指導,學會按順序觀察動物,并用語言和圖示描述其特征。2.能結合動物的外部特征,概括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3.通過對仿生動物和動物的比較,用證據證明仿生動物不是動物,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培養親近動物、研究動物、愛護動物的意識。04.教學重難點重點:1.通過教師的指導能結合動物的外部特征,概括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2.通過對仿生動物和動物的比較,用證據證明仿生動物不是動物,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難點:通過對仿生動物和動物的比較,用證據證明仿生動物不是動物,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05.教學資源課本資源: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課本、記錄表等。學校資源:智慧黑板、動物標本。網絡資源:微視頻、教學課件等。06.教學準備教師:1.教學課件;2.微視頻;3.記錄表;4.動物標本;5.動物玩具。07.教學過程一、導入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森林里要舉辦動物大會了,好多動物都要來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視頻【設計意圖】播放視頻是為了有意無意地打開學生對動物的認識。二、聚焦把你最喜歡的動物介紹給大家,但是不要說出名字,讓大家猜猜。學生發言【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說,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維。二、探究觀察一種動物,和同伴說一說它的特征,并用圖片記錄下來。1.示范出示胸卡請看!(出示圖片)第一個求助的是誰?(公雞)(1)找一找、說一說我們仔細觀察它有哪些特征?(2)畫一畫(學生說,老師畫)注意:要畫的真實。2.學生分組還有一些小動物也來找大家設計胸卡了。請看都有誰?(烏龜、魚、雉雞、小貓等)每一組同學觀察一種動物標本。拿到標本后,先仔細觀察,找出特征,并說給同伴聽,然后畫下來。要畫的真實,看到什么畫什么。組長領動物標本。分配任務。3.匯報(投屏)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介紹“我們小組為()設計了胸卡,它有()()()……”哪一組來給大家展示一下?4.動物們可以佩戴自己的胸卡入場了。四、研討玩具兔聽說了,也想參加動物大會,請問它能參加嗎?說說理由。動物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呢?(播放動物吃、運動的視頻)(展示裝在袋子里的玩具兔)適時板書【設計意圖】視頻里運動的、吃食物的動物與裝在袋子里的玩具兔形成對比,讓學生理解動物是有生命的。五、拓展明天,動物們就可以佩戴胸卡放心地參加大會了。小設計師們,名片升級了,圖片換成了模型。請為你最喜歡的動物用橡皮泥做一個動物模型吧!板書設計我們知道的動物有嘴,能吃食物能自己運動需要空氣會長大有生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