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梨園風采八年級音樂(下冊)第二單元單元綜合復習前言 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藝術,古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中國的戲曲。何為梨園?梨園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后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系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原先也指唐玄宗時期訓練歌舞藝人的宮廷機構。后人加以引申,把梨園一詞作為戲曲的代名詞,把稱演員為“梨園弟子”,演出劇本稱為“梨園傳本”,戲劇界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京劇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中國國粹之一,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京劇的起源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的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在中國戲曲中形成較晚。京劇的表現形式京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唱腔屬于板腔體,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京劇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京劇以歷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內容,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在三四百個以上。文場文場以胡琴為主奏樂器。武場武場以鼓板為主。京劇的角色現京劇中的角色,分為四大行當。生行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輕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除去紅生和勾臉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行內術語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凈俊美的。凈行俗稱花臉、花面。一般是扮演男性角色。·正凈(大花臉):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忠臣良將。·副凈(二花臉):俗稱架子花臉,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凈(武花臉):以武打為主的角色。只重武打,不重唱、念。·毛凈:指戲曲舞臺上天神、身體畸形者等人物。丑行又叫小花臉、三花臉。化妝時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丑”指扮相不俊美,并非專指品質的丑惡。丑行角色既有陰險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文丑:扮演各類詼諧人物。分為方巾丑、袍帶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武丑:俗稱“開口跳”,擅長武藝、性格機警、語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旦行扮演不同年齡、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青衣(正旦):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別是打出手。·刀馬旦: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滑稽的喜劇性人物。·花衫:能飾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的全才演員。作品介紹《海島冰輪初轉騰》是傳統京劇《貴妃醉酒》的唱段。《貴妃醉酒》是由梅蘭芳改編的一出旦角戲。《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主要描寫楊玉環醉酒抒懷的故事,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劇情介紹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第二天,楊貴妃先赴百花亭,但唐玄宗遲遲未到。太監來報唐玄宗已去江妃宮中,楊貴妃懊惱不已,開始自飲自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zǐ],字畹華,別署綴[zhuì]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大師、演員。其京劇演繹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流派,世稱“梅派”。·代表作品:《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京劇的四大名旦程硯秋1904-1958尚小云1900-1976荀慧生1900-1968梅蘭芳1894-1961演員飾角性別分配,現狀在建國以后,就設立了男唱男、女唱女的規定,京劇幾大流派的三四代弟子,基本上都是女性角色只由女演員唱,男性角色只由男演員唱。比如現在的生行基本全是男演員,旦行基本全是女演員。作品介紹《智斗》,是出自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的唱段。《沙家浜》由北京京劇團出品,汪曾祺(文)、楊毓珉(劇)、肖甲(導)、薛恩厚(戲)執筆。根據上海市人民滬劇團創作的現代滬劇《蘆蕩火種》改編而成的革命現代京劇劇目。1968年,該劇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角色介紹·阿慶嫂:春來茶館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扮演者:洪雪飛。·刁德一:忠義救國軍參謀長。·扮演者:馬長禮。·胡傳魁:忠義救國軍司令。·扮演者:周和桐。劇情介紹《沙家浜》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在沙家浜群眾的幫助下,全殲敵偽的故事。《智斗》是《沙家浜》第四場,阿慶嫂為掩護新四軍傷員,與國軍參謀長刁德一的一段斗智斗勇的唱段,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阿強嫂的機智和勇敢。革命樣板戲“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樹立為“革命藝術樣板”的以戲劇為主的舞臺藝術作品的專稱。代表作品有: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有哪些區別?現代京劇從廣義上來說,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現實生活的京劇。而從狹義上說,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雙百方針”指導下,通過戲曲改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創作的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新京劇。區別1:妝容傳統京劇,除了生行著素臉妝,其余基本都是濃裝,不同的行當有著不同的臉譜細分。現代京劇更接近于現實生活,化裝比較淡,沒有臉譜之說。區別2:劇目內容在內容上,傳統京劇多表現歷史題材,如《霸王別姬》《鍘美案》《四郎探母》等。而現代京劇多反映現實題材,如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等等。區別3:場景布置傳統戲很少有獨立的場景,大都是以桌椅代替,并且每出戲基本通用。現代京劇每出戲、每一場都有屬于自己專用的場景,每看到一個場景,就能知道是哪出戲的哪一場。因此,現代戲比傳統戲場景更豐富。·阿慶嫂應該屬于什么行當?·刁德一應該屬于什么行當?·胡傳魁應該屬于什么行當?青衣老生副凈總結 無論是傳統京劇還是現代京劇,都像是時代的一面鏡子,反映著在社會環境下人民群眾的各種故事、人生百態。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沒有優劣之分,也沒有誰能替代得了誰,它們都代表著不同的藝術價值、意義,也有著不同的觀眾群體和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