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第三章《運動和力》知識點總結及答案核心考點一:機械運動1.機械運動及分類: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空間位置的變化。機械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_曲線運動。直線運動又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2.參照物:研究某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同。3.速度和平均速度(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和比較通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2)速度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的計算公式:v= _。(3)平均速度:當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時,由公式v=算出來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的比值。(4)速度的單位換算:1 m/s=3.6km/h。(5)一般人的步行速度約是6 km/h,其物理意義是一般人步行每小時通過的路程是6 km_。(6)自行車4.2m/s、汽車28~33m/s、高鐵69~97m/s、飛機250m/s、光3x108m/s。核心考點二:力的存在1.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1)改變物體的形狀。(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改變物體速度的大小和物體運動的方向。3.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也同樣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說,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彈力:物體受力時發生彈性形變,不受力時又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這種性質叫彈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5.力的單位是牛頓 ,單位符號是N。6.測量力大小的工具是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測力計。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使用前必須先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為了不使其受損,被測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_。8.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箭頭邊上標上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核心考點三: 重力1.重力: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2.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物體的重心,施力物體是地球。3.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比值為 g。4.g的物理意義:質量為1 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 N。5.重力的大小還跟物體所處的緯度和高度有關。物體在極地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要略 大,在山腳受到的重力比在山頂要略大些。6.重垂線:測量墻體等是否豎直。水平儀:測量桌面等是否水平。核心考點四: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_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推理概括出來的。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影響慣性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核心考點五:二力平衡的條件1.二力平衡: 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 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是平衡力。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3.(1)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究竟是靜止還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取決于物體的初始狀態,若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它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2)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即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一定受到平衡力(或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反之,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則一定處于平衡狀態。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異同比較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不同點 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兩個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兩個力不一定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兩個力一定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兩個力的性質不一定 相同 兩個力的性質一定相同兩個力作用的效果使物體運動狀態不變 兩個力分別產生各自的效果共同點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靜止的物體處于平衡狀態,且速度為0。速度為0的物體不一定處于平衡狀態。核心考點六:摩擦力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①兩物體必須相互接觸、擠壓;②接觸面粗糙;③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或相對運動,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3.根據不同的運動狀態,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三類。4.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滾動為滑動等。6.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滑動為滾動核心考點七:壓強1.壓力(1)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2)壓力不是由重力產生的;壓力的方向不一定總是向下的;當物體自由靜止在水平臺面上時,它對臺面的壓力大小等于它的重力(即F=G=mg),這是求固體壓力常用的方法。(3)壓力的方向:與受壓物體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壓物體(4)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和壓力大小有關,受力面積越小,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壓強(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2)公式:p= 。(3)單位:帕斯卡(帕),符號為Pa。(4)當S一定時,p與F成正比;當F一定時,p與S成反比。3.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②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②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壓力。4.液體的壓強(1)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會產生壓強,液體的內部也存在壓強,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可用壓強計測量。(2)壓強計原理:橡皮膜受到的壓強 越大,兩管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3)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一切液體內部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