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色彩的情感》【教材分析】《色彩的情感》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下冊第三課內容。是一節“造型·表現”課,也是本冊教材色彩學習中重要的一堂課程,本課是學生在了解色彩的冷暖、明暗、漸變知識的基礎之上對色彩認識的又一個提升,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搭配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聯想。通過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讓學生了解、體驗色彩的表現力,為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提高色彩的運用能力奠定基礎。【教學目標】1、 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色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感覺。2、教會學生利用色彩表達情感。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利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教學過程】一、導入1、音樂導入教師播放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談聽后的感受。過渡語:音樂可以給我們的內心帶來情感體驗,我們美術中也有一位朋友,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情感體驗呢?2、出示課題《色彩的情感》二、新授1、初探色彩教師出示不同的色彩卡片,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產生聯想,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色彩帶來的情感體驗。問題1:請用心感受色彩,它讓你聯想到了什么?給你帶來怎樣的情感體驗。實例:綠色——(聯想)大樹下乘涼——(心理感受)清涼綠色——(聯想)西瓜——(心理感受)甜藍色——(聯想)大海——(心理感受)快樂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順勢啟發:什么是色彩的情感?師生共同總結:(1)、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2)、同樣的色彩,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設計意圖】:通過呈現直觀的色彩卡片,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聯想,從而使學生將抽象的色彩情感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幫助學生完成從抽象到具象的轉變,幫助學生初步理解色彩的情感。2、色彩、色彩,大家談教師出示生活中不同色調的生活場景照片,讓學生談感受。師生共同總結:冷色調的畫面給人寂靜、孤單、涼爽等感受,暖色調的畫面給人溫暖、希望、幸福等感受,冷、暖色調均衡的畫面給人平衡、舒適的感受。【設計意圖】在初步明白什么是色彩的情感的基礎上,通過直觀生活場景圖片的呈現,把學生帶入特點的色調畫面中,讓學生感知不同的色調的畫面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豐滿色彩的認知。3、名畫之 窗出示畫家作品,學生賞析作品。(1)賞析詹建俊《回望》學生從畫面內容、色彩、空間等方面賞析作品,談作品帶給自己的感受,教師給予鼓勵與補充。教師出示該作品的色彩塊圖片,介紹長城的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從色彩方面分析,本作品的色調有什么特點?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師總結:作者用大寫意的手法,將長城描繪成紅色調,就是象征著為祖國而犧牲的英雄們,畫面用色以棕色、褐色等比較暗的暖色調為主,體現了長城的雄偉、厚重、莊重,作品以《回望》命名,就是要提醒我們,要不忘歷史、學習英雄。板書 :根據情感確定色調(2)賞析馬蒂斯《生命之樹》教師介紹該作品的創作背景。出示該作品的色彩塊,請學生從色彩方面賞析作品、談感受。教師總結:本幅作品以冷、暖色相對比的方法,營造了明快的畫面效果,也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板書 :色彩的冷暖對比(3)小組討論,賞析蒙克《吶喊》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補充蒙克相關作品資料,介紹蒙克的繪畫風格,總結該作品。板書 :色彩的明暗對比【設計意圖】:根據 前面對色彩的初步情感感知,學生已經知道從心里感知作品。本環境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走近大師作品,在大師作品中,探索色彩表達情感的方法。本 環節我借用提煉藝術作品色彩塊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準確的感知、總結色彩表達方法。4、教師示范教師根據色彩表達情感的方法,為學生演示作品。【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現場示范,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成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5、學生創作教師布置創作要求,學生進行創作,教師進行巡撫。【設計意圖】:明 確的創作要求、輕松的創作音樂,有助于學生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在學生創作時,進行巡視,有助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6、作品 展示教師將學生作品布置成作品展,請學生進行上臺介紹自己作品、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設計意圖】:美術作品是自己內心情感體驗的表達,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本身就是一次突破。通過學生自評,讓大家學習了他人表達情感時用到的方法,理解他們內心世界,通過互評,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給別人提建議,可以幫助自己與他人的提高,教師的評價,可以給學生樹立更多的方向,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三、課外拓展制作“情感相冊”,記錄、宣泄自己的情感。【設計意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很多同學可以把自己內心的快樂、急躁、糾結等情緒抒發出來,通過孩子們的交流,有很多情緒是從來不會給家長、老師說的,但通過畫出來,幫助自己進行了宣泄,那何不將色彩的情感運用的日常,幫助學生的健康成長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