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對稱的美【教學目標】1.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對稱”的知識。2.教會學生運用“對稱”的形式原理組合作品。3.培養學生的視覺感悟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教會學生運用“對稱”的形式原理組合作品。難點:如何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創意,運用“對稱”的形式原理組合作品。【教學過程】引導階段師:同學們,看大屏幕,教室里飛來一只蝴蝶蝴蝶,蝴蝶是我們自然界常見的一種昆蟲,既對稱又漂亮,這節課我們就以蝴蝶為例。請仔細觀察蝴蝶的左右兩邊,有哪些特點?學生回答:左右兩邊的形狀、花紋、大小和顏都完全一樣。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對稱的概念。對稱是一個事物和圖形,在直線的左右兩邊的形狀、方向相反、大小排列和顏色都是一樣的,叫軸對稱,中間那條線是對稱軸。對稱也是一種美,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對稱的世界,去感受和表現對稱的美。引出課題(對稱的美)。二、了解對稱以及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老師展現生活當中的自然風光、動物、植物以及建筑。通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引出單體對稱和雙體對稱。1、列舉生活中雙體對稱(左右對稱))的事例。如:石榴、喜鵲和梅花、魚等,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含義。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寓意。石榴—多子多福;喜鵲和梅花—喜上眉梢;魚—連年有余左右對稱寓意:成說成對,好事成雙。2、列舉生活中上下對稱的事例。如:狐貍飲水的畫面、飲水的熊等。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寓意。上下對稱:主要是表現水中的倒影。3、列舉生活中中心對稱的事例。如:團花等。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寓意。中心對稱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三、教師示范中心對稱。(以蝴蝶為例)步驟:1、準備一張方形的紙。2對角折疊成三角形,再折疊一次。3、畫出蝴蝶的圖案。4、畫出圖稿。5、剪貼,注意連接點。6、粘貼到紙上。四、剪紙的歷史。剪紙在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隋唐繁榮,宋代普遍存在,明、清時期剪紙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大量出現,達到盛時期。剪紙作為我國的民間藝術,已列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方剪紙多以粗獷簡約為特征,南方剪紙則以精巧秀美而著稱。剪紙 產地以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江蘇、浙江、廣東和福建等地最負盛名。四、剪紙需要注意的問題:1.構圖:比例大小適中,飽滿。2.在折疊邊上要有連接點。3.剪刻的順序:先小后大,先里后外。五、作業要求。1.用剪紙的方法表現動物、人物或植物對稱的美。2.外形特點突出、紋樣裝飾美觀。3.剪刻注意安全。六、選擇自己喜歡的對稱形式進行創作,教師指導。教室在巡視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七.作業評價。學生作品互評,教師點評。(教師和學生指出作品的優缺點。)八、課后拓展:師:這節課我們主要用了剪紙的方法,課后我們還可以嘗試用繪畫、貼畫、對印、插紙、串珠等形式,來表現對稱的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