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章 對環境的察覺 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章 對環境的察覺 知識點

資源簡介

第二章 對環境的覺察 知識點
第一節 感覺世界
人的感覺
人體的常見感受器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痛覺、觸覺、冷覺、熱覺感受器。
人的感覺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膚等。其中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
形成感覺的基本過程(必需條件):
注意:神經末梢(感受器)、神經(傳遞信息)、神經中樞(位于大腦,形成感覺的部位)
每種感受器只對特定會的刺激敏感,如熱覺感受器只對溫度刺激產生反應、而對疼痛刺激不興奮
皮膚和皮膚的感覺
皮膚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對觸覺最敏感的是指尖,對熱覺最敏感的是手背,因為這些部位的相應神經末梢比較豐富。在皮膚的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保護意義最大的是痛覺。
鼻和嗅覺
嗅覺的形成:氣味→嗅覺神經末梢(接收刺激)→嗅覺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嗅覺)
嗅覺的特點:
(1)長時間處于某種味道的環境中,會因為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疲勞)而聞不出這種味道;(賣魚的在魚堆里呆久了就感覺不到魚的腥味了)
(2)不同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狗的嗅覺比羊要靈敏)
(3)嗅覺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小孩子的嗅覺通常比成年人更靈敏)
(4)動物對不同氣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貓對老鼠的氣味靈敏程度比狗更高)
舌和味覺
舌的表面不滿許多小突起,內藏味蕾,味蕾內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對液態物質的刺激最敏感。四種基本的味覺是:酸、甜、苦、咸;綜合味覺有:麻、辣、澀。
味覺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溶于唾液)→味覺細胞(接受刺激)→味覺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味覺)。
注意:人的嗅覺與味覺相互聯系、同時工作,嗅覺受到損傷,會直接影響到味覺。如:人感冒時,因為鼻腔分泌的黏液覆蓋嗅覺細胞,使嗅覺感受器的靈敏度降低,導致吃東西時味覺的靈敏度降低、吃東西也沒味道。思考:小孩在嗅檸檬以后馬上吃蘋果,將產生什么味道?(蘋果、檸檬混合味道)
第二節 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聲音的產生
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如:發出聲音的喇叭是聲源,關掉聲音的喇叭就不是。
聲音發生的條件:振動。
(音叉實驗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其中乒乓球起到放大振動效果的作用)
聲音的傳播
聲音傳播的條件:需要介質。
聲音可以在固體(土電話)、液體(魚被嚇跑)和氣體(日常講話)中傳播。
(玻璃罩抽空氣,電鈴聲音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空氣;因為該實驗中沒有說明真空,因此不能直接說明“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說明:物體振動一定能發出聲音,但我們要聽到還需要有傳播介質的條件)
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們面對面大喊也聽不見聲音,他們只能通過無線電設施進行交流。
聲波
聲音傳播的形式:疏密相間的聲波。
聲音傳播的快慢
影響聲音傳播速度的因素:
①與溫度有關。在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同種介質中,氣溫越高,聲音傳播越快)
②與介質有關。固體傳聲較快,液體其次,氣體最慢(例:一根足夠長的鐵管中裝滿水,敲擊一端,聽到三次聲音依次是鐵管、水、空氣傳播的)
回聲: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障礙物反射回來,兩次聲音間隔在0.1秒以上就產生回聲。
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來回距離2S = v·t(所以聲源物體到障礙物距離需要除以2)
第三節 耳和聽覺
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耳的結構:
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收集聲波)
②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傳遞振動)
③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和半規管(接受刺激、產生興奮)
注意:聽神經和聽覺神經中樞不屬于耳的結構
聽覺產生過程: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放大振動并傳導)→耳蝸(接受振動的刺激、產生興奮)→聽神經(傳導信息)→大腦(產生聽覺)。
咽鼓管:連接咽部和中耳的鼓室。急性中耳炎就是因為細菌從從咽部沿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的炎癥。
飛機起飛時或遇到巨大的響聲時可以迅速張開嘴(或者閉上嘴巴同時捂住耳朵),目的是張開咽鼓管,使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傳導性失聰:鼓膜、聽小骨功能性障礙,可治愈(或戴助聽器);
神經性失聰:耳蝸、聽神經、聽覺神經中樞功能性障礙,不可治愈。
耳的主要功能:聽覺(感受器是耳蝸)和位覺(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規管)
我們平時會暈車(船)的原因是:
1.位覺感受器太靈敏(內因);
2.過長或過強的外部刺激(外因)
聲音的特性
聲音的三要素(填空題中常見的幾組詞語搭配:物體的振動、振動的頻率、聲音的音調、音調的高低)
(1)音調:聲音的高低,主要與振動的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50Hz表示物體在1秒內振動50次。
人的聽覺頻率大約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叫做超聲波(超聲波的應用:雷達、B超、洗牙、粉碎結石、聲納等),低于20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
解題關鍵詞:(高音、低音、低沉、尖細、弦的長短、粗細、松緊)
物體越短、越緊、越細,音調越高。
例:相同的瓶子裝不同量的水,吹氣時(或往瓶中灌水)是空氣柱振動,所以水越多空氣柱反而越短,音調就越高;敲瓶子時是液柱振動,所以水多的液柱長,音調較低。
音樂中的“1、2、3、4、5、6、7”以及“C”、“D”調等指的是音調。女高音、男低音主要是由于聲帶的粗細、長短差異引起的,一般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女人的音調比男人的高。演奏弦樂時,手指按壓不同弦的部位就是在控制振動部分的長度,改變聲音的音調。
(2)響度:聲音的大小,主要與振動的幅度和到聲源物體的距離有關,其次還與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高聲喧嘩”、“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是音量,所以不是指“音調”,而是指“響度”。
解題關鍵詞:(敲擊力度大小、距離遠近、振動幅度)
在聲學上常用分貝(dB)來表示,0dB表示人能聽到的最小的聲音,不是指沒有聲音。超過50dB的嘈雜聲音就可認定為噪音。
(3)音色: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與物體的結構、材質有關,同一個人的音色還與年齡有關。我們常說的聲音不同、有無辨識度指的就是音色。利用聲音的音色不同,可以辨別不同的人以及不同樂器。
解題關鍵詞:(不同聲音、結構改變、結構檢測、材質)
(4)課本相關實驗
a.音調相關:
b.響度相關:
c.示波器圖像問題:(能反映聲音的振動快慢和振動幅度)
例:右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
解析:甲、乙圖像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相同即振動快慢一致,所以音調相同;甲、丙兩圖,振動的幅度相同,所以響度相同。
人聽不到聲音可能的原因:(1)物體沒有振動產生聲音;(2)缺少介質,聲音無法傳播;(3)聲音音調過低或過高,超出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4)聲音響度過低或距離太遠。
聲音可以傳遞信息:B超、超聲波測探裂痕、雷達
聲音還可以傳遞能量:洗牙、粉碎結石、喇叭前的燭焰左右來回晃動
噪音污染
控制噪聲的措施有:①在聲源處減弱(如:禁鳴喇叭、公共場合不準大聲喧嘩)
②在傳播途徑中減弱(如:路邊的隔音屏障、路邊種樹、關上窗戶)
③在人耳處減弱(如:戴上耳塞、捂住耳朵)
第四節 光和顏色
一、光源
自身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和所有的恒星都是光源,行星(地球)、衛星(月球)不是;開著的電視的屏幕是光源,電影屏幕(反射光)不是;湖水旁燃燒的篝火是光源,湖水倒映的篝火不是。
二、光的傳播
光的傳播特點: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是存在的,光線是不存在的,模型法)
“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典型應用有:排隊對齊、打靶瞄準時三點一線,小孔成像,陰影(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光的直線傳播原理
(1)成像性質:光源物體的倒立實像。
(2)像的大小:與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有關。
當物距>像距時,成縮小實像:物體向左遠離小孔、光屏向左靠近小孔、小孔向右移動,像均變小;
當物距=像距時,成等大實像;
當物距<像距時,成放大實像:物體向右靠近小孔、光屏向右遠離小孔、小孔向左移動,像均變大。
(4)小孔:成像與孔的形狀無關,始終成光源物體的倒像;大孔:呈現孔的形狀。
注意:這個實驗改變了孔的大小,也改變了孔的形狀
(5)應用:陽光下樹陰中的圓形光斑,就是倒立的太陽的實像;此時太陽是光源物體,樹葉間隙是小孔,地面是光屏。由于物距非常大,樹葉間隙的大小、形狀對圓形光斑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光斑大小只與樹葉間隙到地面的距離有關。樹葉間隙離地面越高(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就越大。
光速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快(3×108 m/s或3×105 km/s),空氣中次之,液體再次,固體中傳播最慢。
光年是長度單位:光在真空中一年走過的路程。1光年=3×108米/秒×365天×24小時×3600秒=9.46×1015米。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現象:陽光(白光)經三棱鏡(正放)折射后,彩色光帶的顏色自上到下的順序為——紅、橙、黃、綠、藍、靛、紫(順序不能顛倒)。
典型的光的色散現象:彩虹。
結論:(1)白光是復色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單色光混合而成。
(2)紫色光的折射程度最大,紅光折射程度最小。
注意:光的色散是現象,色散現象的光學原理是光的折射。
物體的顏色
思考:為什么同一件衣服在陽光下比白熾燈下看起來顏色更鮮艷?(因為陽光中所含的單色光種類更全)
物體顏色:
透明的物體的顏色由透過它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例:陽光照射綠色透明薄膜后的紅色物體,物體顯 色;照射綠色透明薄膜后的白色物體,物體顯 色。
解析:陽光是白光,含全部單色光,透明物體只透過與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因此只有綠光能透過綠色透明薄膜,但紅色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所以綠光會被它吸收,從而顯黑色;而白色物體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綠光會背白色物體反射,從而呈綠色。
植物的葉子看上去大多是綠色的,這是因為植物葉子中含有的葉綠素對綠光反射能力強,所以我們看到的植物葉子大多呈綠色。到了秋天,葉綠素受氣溫下降等因素的影響而分解,而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則比較穩定,終于在秋天“重見天日”了
看不見的光
在可見光以外還存在不可見光!如紅外線和紫外線。
在紅光區域以外的紅外線:利用其熱效應,可用于遙控器(光的反射)、人體感應、溫度計、夜視儀、導彈追蹤等。
在紫光區域以外的紫外線:(1)能使熒光物質發光、使膠卷感光 (2)消毒滅菌 (3)引發皮膚癌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所有單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
第五節 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光從一種均勻的物質射到另一種物質的表面上時,會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質中。
2.光的反射兩方面應用:
(1)光線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漫反射(原理)
(2)物體成像:平面鏡成像、球面鏡成像(現象)
(
β
)3.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實驗
1.屏與平面鏡的如何放置? 垂直
本實驗中,光屏起什么作用? (1)更清晰地呈現光路 (2)探究三線共面
改變AO的入射方向,記錄下AO和OB的徑跡,觀察兩條光線的位置關系。探究: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用量角器分別量出多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角度,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關系。探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為什么要測量多組角度? 便于得出普遍規律
將反射光線所在的一半光屏沿ON向后翻折,觀察上面是否還能出現反射光線。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位于同一平面。
將光線沿反射光線BO方向射入,觀察是否沿OA方向射出。探究:光路具有可逆性。
光的反射定律
(
α
)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圖 β=α,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④光路具有可逆性。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垂直射入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三線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
4.在科學上往往用一個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其中箭頭的指向表示光的傳播方向,且箭頭位于線段的中間。當人看某事物時,畫的光線箭頭應當從事物指向眼睛。
四種實線:光線、實物、平面鏡、實像
四種虛線:法線、垂線、光線的反向延長線、虛像
常見反射光路圖作圖
(1)補充光路圖
步驟:①先畫出法線的角平分線,即法線②再畫缺少的光線
2)補充平面鏡
步驟:①先用虛線畫出兩條光線②再畫法線的垂線,就是平面鏡
注意:光線的箭頭方向要連貫,標出必要角度
要標出角相等符號和垂足,平面鏡加短斜線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鏡面反射:黑板反光、閃亮鏡面、波光粼粼 (強調過亮以及特定方向)
(2)漫反射:每個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電影屏幕(強調各個方向)
例:如圖,有月亮的夜晚,路面上有個水坑。迎月光走,水坑發生鏡面反射,人眼接收到整齊、定向的反射光線,地面發生漫反射,人眼也能接收到反射光線,但由于水坑反射的光線更多而集中,所以水坑亮、地面暗;背著月光走,水坑發生鏡面反射,人眼接收不到定向反射的光線,地面發生四面八方的漫反射,人眼仍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所以水坑暗、地面亮。
平面鏡
1.該實驗適合在什么環境中操作? 黑暗環境,燭焰的平面鏡成像更明顯
2該實驗能不能選用平面鏡替代玻璃板? 不能
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選用兩段相同大小的蠟燭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比較蠟燭A的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
移去蠟燭B,在該處放一個光屏,能否出現乙的像? 不能,因為成的是虛像,不能出現在光屏上
若出現多個蠟燭的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玻璃板太厚,所以玻璃板應該盡量選薄的(實際會有兩次反射,兩次折射)
若無論怎么移動B蠟燭,A的像都無法與B重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玻璃板沒有垂直桌面放置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如右圖,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1)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垂直
【注意】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體本身大小有關,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
例: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人在鏡中的像高 1.6 m,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 2 m,若此人面鏡1m,則像與人的距離變為 2 m,像的大小 不變 。
平面鏡成像的實質:如圖,人眼將反射光線反向延長得到虛交點,就是平面鏡所成的像。
(1)平面鏡能否成像的關鍵在于是否有反射光線(如右圖,蠟燭肯定能成像);但能否看見平面鏡中的像,取決于眼睛是否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如圖,眼睛在上面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所以看到蠟燭的像,但如果眼睛在很下面的地方,就可能接收不到向上去的這些反射光線,則會看不到該像,但其實該像還是存在的,因為眼睛在上面的人能看到。
(2)蠟燭的光經鏡面反射進入眼中,人眼感覺反射的光線好像是從虛像的位置發出的,但實際仍來源于燭焰本身。所以當我們想讓鏡子中某物體的像更亮一些,應該用燈光照亮物體本身,而不是去照鏡子中的像。
常見的平面鏡成像作圖:
(1)對稱法:①作垂線,②標垂足,③找等距,④標字母,⑤畫虛像(虛像必須是虛線)
(2)延長線和反向延長線法: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光源S
兩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光源所成的像S’
例:①根據已知光線畫出S’
注意:該方法不需要畫垂線
②根據入射光線做出S’
注意:入射光線反向延長線不能出頭
③根據反射光線畫出S
注意:先畫出S’再做對稱(垂足)
④要使光源S發出的光經反射后穿過點A(作法如右圖)
步驟:a.根據對稱法做出光源S的像S’(垂線、等距)
b.連接S’和A點交平面鏡于O點,OA就是反射光
c.連接SA,就是入射光線
注意:SS’是虛線(垂線),SO和OA是實線(光線),OS’是虛線(反向延長線)
凸面鏡和凹面鏡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如:汽車觀后鏡,擴大觀察視野)。
凸面鏡成虛像。
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太陽灶)。
凹面鏡成實像。
光的折射
1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透明物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光的
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
(反射前后,介質不變,所以傳播速度不變,傳播方向改變;折射前后,
介質改變,所以傳播速度改變,但傳播方向不一定改變,如垂直射入時。)
(
γ
)12.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③入射角變大時,折射角也隨之變大;
④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γ < α)
(
β
) 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γ > α)
概括理解:空氣中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最大,折射后光線向密度大的物質一側偏折。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如圖 ∠γ )。
②垂直射入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
③光發生折射時,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④折射光通常比入射光暗,因為還有部分光線在界面上反射回去了。
例1:判斷右圖中的三條光線、法線和界面、以及界面的哪一側是空氣或水。
(1)首先根據BO和CO的對稱關系,判斷出這兩條一定是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則OA一定是折射光線,MN一定是法線。
(2)反過來再根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判斷出CO一定是入射光線,則PQ一定是界面。
(3)由于折射角∠AOM大于入射角∠CON,所以PQ的上面是空氣,下面是水。
例2:光線斜射入平行玻璃磚 光線斜射入三棱鏡
13.水下的物體發出或發射的光在水面處發生折射,岸上的人將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相交于一點,就是平面折射形成的虛像。所以岸上人看水中的物體覺得 淺 ,筷子會往 上 折;反之從水中看河岸上的樹覺的 高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其實是陽光經過大氣層折射后形成的虛像,太陽的實際位置在虛像位置的下方。
注意:光線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是向下折;放在水中的物體是向上“折”。所以要先區分清楚是光線還是物體。
第六節 透鏡和視覺
透鏡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面鏡也有會聚光線的作用)
凸透鏡光路特點:
(1)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穿過焦點射出
(2)穿過焦點的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射出
(3)穿過光心的入射光沿直線射出
作圖關鍵點:一平行,一斜線,光線必過焦點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散光線的作用。(凸面鏡也有發散光線的作用)
(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而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
凹透鏡光路特點:(1)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穿過焦點射出
(2)延長線穿過焦點的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射出
(3)穿過光心的入射光沿直線射出
作圖關鍵點:一平行,虛斜共線,光線不過焦點
補充光學元件(思路:虛線延長,分析會聚還是發散)
注意:會聚作用下的光線不一定會聚到一點,有可能仍是發散光線;發散作用后的光線可能仍然會聚。所以要區分出發散作用和發散光線、會聚作用和會聚光線。
4.有關凸透鏡成像的幾個概念:
●焦點F:凸透鏡能將太陽光(平行光)會聚成一點,這點叫做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而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
●物距u:透鏡到物體的距離。
●像距v:透鏡到像的距離。
凸透鏡成像實驗
實驗中,光具座上依次擺放的順序是:蠟燭、凸透鏡、光屏。
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要求放置在 同一高度 ,目的是什么?
使凸透鏡成的像呈現在光屏中央。
3.像偏于光屏的上方,怎樣使像移回中央?
(1)光屏向上移;(2)凸透鏡向下移;(3)蠟燭向上移。
4.物體F在光屏上成什么樣的像? 倒像(倒過來看)
順時針旋轉的物體,像呈什么方向旋轉? 也是順時針
當光屏上不出現像,可能的情況是什么?
(1)物體在焦點上(不成像)或一倍焦距以內(虛像)
(2)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
如果凸透鏡碎了一半,會出現什么現象? 仍成完整的像,但像變暗。
如果蠟燭遠離凸透鏡,為了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 靠近 凸透鏡,重新得到的 實 像比原來 小 。
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將凸透鏡正對太陽(或平行光),移動凸透鏡直至光屏上接收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焦點),焦距(f)就等于此時的物距(u);
當光屏上出現倒立等大實像的時候,此時的物距(u)恰好等于兩倍焦距(2f),則 。
作圖方法:從光源出發,做兩條特殊光線——
(1)平行主光軸射入,穿過焦點射出
(2)穿過光心射入,沿直線射出
這兩條特殊光線折射后的交點就是實像。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體到透鏡的距離u 像的特點 像與透鏡的距離v U和v的大小關系 應用
倒立或正立 縮小或放大 虛或實
倒立 縮小 實 u > v 照相機
倒立 等大 實 u = v 測焦距f
倒立 放大 實 u < v 幻燈機
不成像 獲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注意:1.像的水平運動方向與物體水平運動方向一致(物近像遠,物遠像近);
2.像距越大,像就越大;
3.物距2f處,像分大小;物距f處,像分虛實;
4.實像一定倒立,虛像一定正立。
5.放大鏡觀察像,靠近物體,像逐漸變小
眼睛
眼球結構:
眼的折光系統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虹膜/瞳孔不屬于折光系統)。
眼球中央有顏色的結構:虹膜
控制進入眼球光線多少的結構:瞳孔。光線過強則瞳孔會縮小。
人能看清遠處或近處的物體,是由于睫狀肌的收縮和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從而改變折光系統的焦距。
我們看近處的物體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變厚,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大,近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看清近處物體;當我們看遠處的物體時,睫狀肌放松,晶狀體變薄,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小,遠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看清遠處物體
視覺的形成:
在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形成物像(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視覺感受器:視網膜 視覺形成的部位:大腦
人體的眼球結構中,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整個機制相當于凸透鏡成像中的照相機。
原因 矯正
近視 成像在視網膜前: (1)晶狀體變凸,折光能力變強,焦距變小 (2)眼球前后徑過長 佩戴凹透鏡
遠視 成像在視網膜后: (1)晶狀體變薄,折光能力變弱,焦距變大 (2)眼球前后徑過短 佩戴凸透鏡
近視和遠視的原因及矯正
附:
實像和虛像的判斷方法:
本質區別:實像——光線實際相交,虛像——光線反向延長相交
是否能出現在光屏上:實像能出現,虛像不能出現
正立還是倒立:實像是倒立,虛像是正立
光學原理及應用區分
1.光的直線傳播原理:(1)排隊對齊、達標瞄準、激光準直 (2)陰影、日食、月食 (3)小孔成像
成像性質: 小孔成像是實像
2.光的反射原理:(1)改變光線方向:潛望鏡、幕布、黑板 (2)面鏡成像:照鏡子、湖光山色、球面鏡
成像性質: 平面鏡成像是虛像
3.光的折射原理:(1)光線的折射:光的色散現象(彩虹)
(2)平面折射成像:海市蜃樓、魚翔淺底、筷子“折斷”
(3)透鏡成像:照相機、放大鏡、投影儀、眼睛成像
成像性質:虛像(海市蜃樓、魚翔淺底、水中筷子“折斷”、放大鏡)
實像(照相機、投影儀、眼睛成像)
例:請將以下生活現象填到對應的橫線上:
1.夏天樹蔭下的圓形光斑;2.平面鏡成像; 3.放大鏡成像;4.放映機投影出來的像;5.汽車反光鏡; 6.水中白云的倒影;7.海市蜃樓; 8.水中游魚的影子。
其中屬于實像的是 1、4 ,屬于虛像的是 2、3、5、6、7、8 ;
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2、5、6 ,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3、4、7、8 ,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沛县| 石嘴山市| 陕西省| 广东省| 易门县| 新建县| 敖汉旗| 家居| 额敏县| 清水县| 岑溪市| 腾冲县| 奉化市| 宜良县| 陵川县| 夏津县| 仪陇县| 扶余县| 万盛区| 尼勒克县| 萨迦县| 中西区| 慈溪市| 德兴市| 淮南市| 云梦县| 海门市| 乌拉特前旗| 千阳县| 台山市| 兴隆县| 射洪县| 宜兰县| 吉安县| 神农架林区| 清苑县| 虎林市| 嵊泗县| 漳州市|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