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第2課時學習目標1.知道綠色植物的細胞在光下能夠產生氧氣。2.知道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學習重點:說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 閱讀課本中“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用品和材料:金魚藻(或黑藻等沉水植物)、玻璃漏斗一個、比 稍寬大的燒杯一個、試管一只、火柴、細木條、清水。 2.實驗原理:氧氣能助燃。 3.實驗過程:將裝有水和 的試管放在 下。 4.實驗現象:有 產生。 證明這種氣體是氧氣:將氣體收集到試管中,把帶有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口內,可見到木條 ,說明這種氣體是氧氣。 5.實驗結論: 。 知識點二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閱讀課本中“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的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變量:二氧化碳。實驗現象是A中的葉片經脫色→沖洗→滴碘液后變藍色,B中沒有這種現象。實驗結論: 。 2.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經過葉表皮上的 進入葉肉細胞,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 ”。 【答案】知識點一1.漏斗的直徑3.金魚藻 光4.氣泡 重新燃燒起來5.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知識點二1.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氣孔 氣肥【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小明想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金魚藻在光下能否產生氧氣。他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氧氣不易溶于水,但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為此,他設計了以下探究方案。A.把裝置移到光下B.把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C.把金魚藻放在燒杯里,用漏斗和試管依次反扣D.將收集到一定量氣體的試管取出(1)該實驗的正確順序是什么 (2)觀察漏斗和試管中出現的變化,想一想,產生了什么物質,怎樣證明。任務驅動二 閱讀課本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內容,分析下列問題。(1)為什么要把同一植株的兩片同樣大小的葉片分別置于盛有氫氧化鉀溶液和清水的兩種環境中 (2)實驗前需要進行暗處理嗎 為什么 (3)經過暗處理后的葉片還要經過哪些實驗步驟 (4)實驗現象是什么 通過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任務驅動三 回答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基本過程的問題。(1)植物光合作用原料是什么 (2)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哪些 光合作用在什么場所進行 (3)光合作用的條件是什么 (4)寫出光合作用的公式。【答案】任務驅動一(1)C→A→D→B。(2)試管中產生了氣體。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說明產生的是氧氣。任務驅動二(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在盛有氫氧化鉀溶液的錐形瓶B中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鉀溶液吸收,沒有二氧化碳。(2)需要暗處理48小時。耗盡葉片中的有機物。(3)暗處理48小時→整個裝置置于陽光下照射2小時→取錐形瓶A、B中的兩片葉進行脫色處理→沖洗→滴碘液→沖洗→觀察。(4)A中的葉片滴碘液后變藍色,B中沒有這種現象。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任務驅動三(1)水和二氧化碳。(2)有機物(淀粉)和氧氣,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3)光照。(4)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