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3.4認識星座 單元整體分析+課時課件+課時教案+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3.4認識星座 單元整體分析+課時課件+課時教案+素材

資源簡介

(共32張PPT)
認識星座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
內容總覽
目錄
單元主題
01
單元結構化活動
02
新知導入
03
活動探究
04
生活應用
05
課堂練習
06
作業布置
07
板書設計
08
探索宇宙奧秘
單元主題
從《火星救援》到《地心引力》再到《流浪地球》,近些年來,除了互聯網創業的興起之外,另外一個領域的新聞也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那就是人類太空探索技術的發展。在很多人歡呼技術取得突破的同時,也會有很多人質疑,人類為什么要花那么大代價去探索宇宙?
這一次,就讓我們穿越行星、踏入浩瀚的宇宙,一探究竟……
單元結構化活動
探索宇宙奧秘
認識太陽系
太陽系大家庭
八顆行星
日食
對星系的認識
認識星座
夏季星空
對星系的認識
浩瀚的宇宙
探索宇宙
認識星座
科科已經對宇宙的天文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十分開心。周六,爸爸、媽媽帶著他去文化館,體驗3D項目——宇宙中的星座,看著滿天的星座,圖像各異,科科十分感慨。于是,科科想進一步細致地了解星座的知識,但是他無從下手,于是他請教果果老師。在果果老師的幫助下,他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嗎?
故事導入
活動探究
同學們,你們見過北斗七星嗎?在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許多閃爍的星星。天空中眾多的恒星組成了不同的星座。
活動一:情境導入,提升興趣
北斗七星
活動探究
1.夜空中絕大多數的星星都是像太陽那樣的恒星。
2.星座是人們根據恒星圍成的圖案劃分的。
那么你們自己了解星座的哪些知識呢?
活動探究
一分鐘了解星座
活動探究
為了方便認星,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被人們劃分成的不同區域就稱為星座。
活動探究
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88個星座。不同的季節,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星座。
活動探究
活動二:探索新知,步步為營
星座連連看
教師出示星座連線題目,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小組討論,進行連線。哪個小組又快又準,哪個小組獲勝。
活動探究
天秤座
獵戶座
雙魚座
天蝎座
星座連連看
活動探究
活動材料:正方形紙板、橡皮泥小球、細線、手電筒
建立星座模型
(1)橡皮泥小球模型
活動探究
活動步驟
1.找一張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按圖所示打上7個小孔。
建立星座模型
(1)橡皮泥小球模型
活動探究
活動步驟
2.在1~7號小孔上分別掛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長的細線,并在細線下端掛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建立星座模型
(1)橡皮泥小球模型
活動探究
活動步驟
3.用投影機的光從四個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會在屏幕上投下影子。把觀察到的由橡皮泥影子組成的圖像畫下來。
建立星座模型
(1)橡皮泥小球模型
拓展探究
視頻:建立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模型)
活動探究
活動材料:泡沫板、竹簽、橡皮泥、手電筒。也可用可發光的LED燈球代替橡皮泥球
建立星座模型
(2)泡沫板和竹簽模型
拓展探究
視頻:建一個星座模型(泡沫板和竹簽模型)
活動探究
匯總我們的觀察結果
1號方向 2號方向
3號方向 4號方向
活動探究
活動三:總結研討,進行提升
1.你們畫下來的星座圖像相同嗎 為什么會不同呢
我們畫下來的星座圖像不相同。光從正方形紙板下的四個不同的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會出現不同的投影,因為視覺角度改變了,它們在平面上組合出來的圖形看上去不同。
活動探究
2.哪一個圖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狀相同
光只有從模型的這個側面照射時,才能看到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構成了一個勺子形,和北斗七星的形狀相同。
活動探究
3.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動給了你們什么啟發 你們對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組成北斗七星的星體離我們有遠有近;北斗七星的形狀是我們從地球這一個角度所看到的情況,如果從宇宙中其他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形狀會不相同。一個星座實際是由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組成的視覺圖像。
拓展探究
進一步認識星座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組成斗狀的七顆星其實離我們的距離并不相同,它們分布在離我們有50~150光年遠的宇宙空間里。我們抬頭所見的星座,其實是從地球角度看到的一些恒星組成的圖像。而這些恒星的大小可能不同,與我們的距離也不等,同時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十分遙遠。
拓展探究
一分鐘了解光年
生活應用
怎么利用北斗七星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七顆明亮的星,形狀有如勺子,因容易辨認,故作為辨別其他星的用途。當身處北半球,只要找到北斗七星,就可找到北極星,因北極星長期固定位于天北極的位置,故用作辨認北方的指標。尋找北極星的方法是,先尋找北斗七星,從北斗七星的斗口方向,向上延長5倍就可以找到北極星。
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
1.天空中被人們根據其形態分成的許多區域就稱為( )。
A.星系 B.星座 C.星空
2.光年是一個計量單位,它是用來計量( )的。
A.距離 B.速度 C.時間
3.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都是( )。
A.行星 B.恒星 C.衛星
B
A
B
課堂練習
二、判斷題
1.星座實際上是幾顆彼此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排列圖像。( )
2.從不同角度觀察星座,得到的圖形也會不同。( )
3.組成星座的星星離地球的距離都相同。( )
作業布置
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一個北斗七星的模型。
板書設計
3.4認識星座
星座的由來:方便認星;恒星;88個星座
常見的星座: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獅子星座、巨蟹星座
觀察星座模型: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形成的視覺圖像不同角度,圖像不同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課時《認識星座》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
科學思維: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探究實踐: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態度責任: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會越來越多。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星座觀,能夠認識到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
難點: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釋。
三、評價任務(根據需要設計評價量規)
評價任務 評價標準 表現程度 自評 互評 師評
☆☆☆ ☆☆ ☆
情境導入, 提升興趣 學生通過討論,初步了解星座的知識 能 基本能 不能
集體討論, 步步探索 對不同星座進行連線 能 基本能 不能
制作星座模型,對結果進行展示。 能 基本能 不能
總結 各個小組可以互相討論,完成探討問題。
四、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
(一)情境導入 科科已經對宇宙的天文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十分開心。周六,爸爸、媽媽帶著他去文化館,體驗3D項目——宇宙中的星座,看著滿天的星座,圖像各異,科科十分感慨。于是,科科想進一步細致地了解星座的知識,但是他無從下手,于是他請教果果老師。在果果老師的幫助下,他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嗎? 通過故事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學生融入故事情節,對能夠聯系本節內容的,要給予積極評價。
(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情境導入,提升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北斗七星嗎?在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許多閃爍的星星。這些星星絕大多數是太陽那樣的恒星,天空中眾多的恒星組成了不同的星座。像剛剛同學指出的北斗七星,就位于大熊星座。 教師出示北斗七星圖片。 那么你們自己了解星座的哪些知識呢?組織學生共同討論。 參考答案: 1.夜空中絕大多數的星星都是像太陽那樣的恒星。 2.星座是人們根據恒星圍成的圖案劃分的。 現在,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了解一下星座吧! 教師播放視頻:一分鐘了解星座 課件出示星座圖: 師:為了方便認星,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被人們劃分成的不同區域就稱為星座。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88個星座。不同的季節,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星座。 評價活動二:探索新知,步步為營 我們通過討論已經初步了解星座的知識,現在我們來進一步進行探索。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星座連連看的游戲。 游戲規則: 教師出示星座連線題目,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小組討論,進行連線。哪個小組又快又準,哪個小組獲勝。 通過比賽我們對星座有了一定認識,現在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星座模型來幫助我們認識星座! 活動名稱:建立星座模型 (1)橡皮泥小球模型 活動材料:正方形紙板、橡皮泥小球、細線、手電筒。 活動步驟: 1.找一張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按圖所示打上7個小孔。 2.在1~7號小孔上分別掛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長的細線,并在細線下端掛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3.用投影機的光從四個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會在屏幕上投下影子。把觀察到的由橡皮泥影子組成的圖像畫下來。 教師播放視頻《建立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模型)》 (2)泡沫板和竹簽模型 活動材料:泡沫板、竹簽、橡皮泥、手電筒。也可用可發光的LED燈球代替橡皮泥球 教師播放視頻《建一個星座模型(泡沫板和竹簽)》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兩種方法制作星座模型,并分小組集體展示,匯報觀察結果。 評價活動三:總結研討,進行提升 教師組織活動: 1.你們畫下來的星座圖像相同嗎 為什么會不同呢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結論。 參考:我們畫下來的星座圖像不相同。光從正方形紙板下的四個不同的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會出現不同的投影,因為視覺角度改變了,它們在平面上組合出來的圖形看上去不同。 教師組織活動: 2.哪一個圖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狀相同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結論。 參考:光只有從模型的這個側面照射時,才能看到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構成了一個勺子形,和北斗七星的形狀相同。 教師組織活動: 3.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動給了你們什么啟發 你們對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結論。 參考:組成北斗七星的星體離我們有遠有近;北斗七星的形狀是我們從地球這一個角度所看到的情況,如果從宇宙中其他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形狀會不相同。一個星座實際是由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組成的視覺圖像。 拓展:閱讀課本第48頁的科學資料,了解北斗七星的更多知識。 現在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了解一下吧! 視頻名稱:一分鐘了解光年 活動一: 讓學生欣賞美麗的星空圖,激起學生對神秘的星空、浩瀚宇宙的探究欲望,在科學探究與科學審美的氛圍中,積極投入到對星空的學習中來。 活動二:學生通過游戲初步了解星座,然后進行第二個探究活動,制作北斗七星星座模型,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建立起科學的星座概念。 活動三: 及時開展研討反思交流,有助于學生對星座的認識。 活動一:學生能初步了解星座的知識。 活動二:學生能制作出北斗七星星座模型并知道從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會產生不同的形狀。 活動三: 學生認識到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與同伴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分析模擬實驗現象的過程理解和建構科學的星座觀。
(三)生活應用 怎么利用北斗七星辨別方向? 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參考: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七顆明亮的星,形狀有如勺子,因容易辨認,故作為辨別其他星的用途。當身處北半球,只要找到北斗七星,就可找到北極星,因北極星長期固定位于天北極的位置,故用作辨認北方的指標。尋找北極星的方法是,先尋找北斗七星,從北斗七星的斗口方向,向上延長5倍就可以找到北極星。 拓寬領域揮新知、知識運用巧遷移。 觀察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談論以及現象解釋。
(四)知識總結 學生自主總結,用簡報或思維導圖等形式,進行展示。 幫助學生學會設計思維導圖,通過導圖總結歸納本節課內容。 教師考查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給予評價。
四、成果集成
總結星座知識學習過程,用思維導圖形式展現。
五、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一、選擇題。
1.天空中被人們根據其形態分成的許多區域就稱為( )。
A.星系 B.星座 C.星空
2.光年是一個計量單位,它是用來計量( )的。
A.距離 B.速度 C.時間
3.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都是( )。
A.行星 B.恒星 C.衛星
二、判斷題
1.星座實際上是幾顆彼此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排列圖像。( )
2.從不同角度觀察星座,得到的圖形也會不同。( )
3.組成星座的星星離地球的距離都相同。( )
參考答案
一、1. B 2. A 3. B二、1.√ 2.√ 3.×
【綜合實踐類作業】
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一個北斗七星的模型。
板書設計
3.4認識星座 星座的由來:方便認星;恒星;88個星座 常見的星座: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獅子星座、巨蟹星座 觀察星座模型: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形成的視覺圖像不同角度, 圖像不同
七、教學反思
過調查學生的前概念,可以發現學生對占星學上的十二星座稍有了解,但對于星座的由來、含義及特征知之甚少。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星座概念是本課的重要教學目標。因此,本課先通過介紹星座的由來和觀察統一的星座圖,引導學生對星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讓學生更直觀地去認識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確的有關星座的概念,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當學生使用投影機(或手電筒)的光來照射星座模型時,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投下來的影子會較大,難以直接畫下來,可以指導學生先用白紙做紙屏,直接在白紙上畫出七個橡皮泥小球的影子,然后縮小并畫在活動幫助卡中。拓展部分,通過向學生出示北斗七星的詳細資料,并結合視頻認識光年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宇宙的恢宏龐大。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宇宙》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宇宙》
單元主題 從《火星救援》到《地心引力》再到《流浪地球》,近些年來,除了互聯網創業的興起之外,另外一個領域的新聞也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那就是人類太空探索技術的發展。在很多人歡呼技術取得突破的同時,也會有很多人質疑,人類為什么要花那么大代價去探索宇宙? 這一次,就讓我們穿越行星、踏入浩瀚的宇宙,一探究竟……
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 宇宙中的地球 學習內容: 9.5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⑤比較太陽、地球、月球的相對大小,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描述太陽系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⑥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恒星,通過觀察或借助軟件識別織女星、牛郎星等亮星,學會利用北極星辨認方向;知道大熊座、獵戶座等星座,了解劃分星座的意義。 9.6 太空探索拓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⑦了解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的歷史,知道太空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進展。 ⑧了解天文觀測和利用航天器探測宇宙的歷史,關注我國月球和深空探測事業的進展。 學業要求: 1.能說出太陽系的基本結構,了解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與進展。 2.能運用太陽系的簡單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陽等天體有規律地運動與相關的周期性自然現象之間的關系。 3.能借助動畫演示或動手制作簡單模型,模擬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互關系,解釋相關自然現象的成因。 4.能科學認識星座劃分的意義,了解常見的天文現象,關注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的進展,激發探索太空的好奇心,樹立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宇宙”單元,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人類通過不斷地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本單元共7課,大致分為3個部分。 第1~3課“太陽系大家庭”“八顆行星”與“日食”,從學生最熟悉的太陽系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太陽系的基本結構,掌握收集資料、處理數據、建立模型、做模擬實驗等研究宇宙的方法,并在探究太陽系的過程中初步建構宇宙空間的概念。 第4~5課“認識星座”和“夏季星空”,引導學生學習觀星、認星。通過學習星座圖、制作星座模型、借助模型推理,從而理解星座實際上是遠近不同、彼此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視覺圖像。通過觀察夏季星空,掌握利用典型星座辨認方向、利用活動觀星盤觀察星座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天文的興趣。 第6~7課“浩瀚的宇宙”和“探索宇宙”,通過“側視圖”“結構圖”與建立模型的方法認識銀河系,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更加浩瀚的宇宙。通過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和我國在宇宙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深化對宇宙的認識。
學情分析 神秘浩瀚的宇宙是學生的興趣點。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已經知道了許多有關地球、太陽、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知識,有的甚至可以講出黑洞、超新星爆炸、類星體等科學詞匯。但學生在課外學習時對信息的篩選和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對信息的加工整合,對部分信息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一知半解。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能忽略學生的前概念,需要通過談話、問卷、畫圖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前概念,然后展開教學。
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 知道太陽、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運動以及相關的自然現象; 能認識到太空探索拓寬了人類的視野;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它們在其特定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 日食現象與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和相對運動變化有關;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它們的圖形也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尋找北極星的位置; 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銀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宇宙是運動變化、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宇宙是可以被人類逐漸認識和了解的。 2.科學思維: 通過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展示對事物的系統、結構、關系、過程及循環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構模型,解釋有關的科學現象和過程; 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假設,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觀點,建立證據與假設或觀點之間的聯系; 具有基于事物的結構、功能等展開想象的能力,能運用重組思維、發散思維、突破定勢等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基于科學原理提出有一定新穎性和合理性的觀點; 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并對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讓模型更具解釋力有所認識。 嘗試從實物模型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能基于所學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信息。能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觀點或看法,如畫簡圖、示意圖、結構圖或做實物模型等; 能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探究實踐: 能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實地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信息,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統計圖表等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并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判斷結論與假設是否一致。初步具有獲取信息、運用科學方法描述和處理信息并得出結論的能力。 采用不同方式呈現探究的過程與結果,嘗試運用科學原理進行解釋,對探究活動進行過程性反思和總結性評價,完善探究報告。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對探索宇宙產生較濃厚的興趣。 認識到在討論交流中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對于豐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認識是必要的。 樂于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溝通交流,愿意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 4.態度責任: 在好奇心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發生原因的因果興趣; 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實踐,初步具有創新的興趣; 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
單元結構化活動
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4.探究宇宙知識的過程及相關的生活應用。
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 (或問題) (一般1-2個) 達成評價1活動課太陽系大家庭通過資料了解太陽系中太陽的特點和其他天體。知道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 能夠根據資料提煉太陽系的相關信息。1實驗課八顆行星用紙帶建立行星的相對位置關系模型。知道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它們在其特定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能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對位置關系模型。1實驗課日食模擬日、地、月三球運動及日食現象。知道日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模擬日食現象。 能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和解釋。1實驗課認識星座制作星座模型,理解星座是遠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知道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能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1活動課夏季星空根據北極星辨認方向,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能夠根據北極星辨認方向,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 制作活動觀星圖,并運用到實際的觀察中去。1實驗課浩瀚的宇宙制作銀河系模型,對銀河系有更深入的認識。知道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知道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制作銀河系模型,對模型進行評價和改進。 根據模型,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1活動課探索宇宙了解人類通過改進技術與工具認識和探索宇宙的過程。知道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知道人類通過改進技術和工具,不斷地認識和探索宇宙。能通過多途徑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梳理和提煉。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阳县| 宣化县| 荣昌县| 文化| 托克托县| 达孜县| 玉田县| 邵阳市| 辰溪县| 额济纳旗| 常山县| 太保市| 长岭县| 东兰县| 宁武县| 瑞金市| 瓮安县| 兴化市| 全椒县| 汝州市| 昌乐县| 全南县| 福安市| 麦盖提县| 莱芜市| 东乌珠穆沁旗| 景宁| 柳州市| 聂荣县| 水城县| 仁布县| 揭阳市| 南江县| 江源县| 定州市| 长岭县| 徐汇区| 洛扎县| 乌什县| 通化县|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