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學探究性實驗光學探究實驗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在安裝器材時最后裝的是________ (填“酒精燈”或“溫度計”)。(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____________ .(2)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物質此時的溫度為 _______℃.(3)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象,如圖丙所示.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該物質是 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B 點的內能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點的內能.(4)比較圖象中 AB 段與 CD 段可知:該物質在 ______(選填“AB”或“CD“)段吸熱能力強.(5)小新同學用質量為 m1 的海波做實驗,繪制的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丁中的a。若用質量為 m2(m2>m1)的海波做實驗,得到的圖線可能是圖丁中的______(選填“b”“c”或 “d”)。小晴和小雨分別用甲、乙兩套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組裝器材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應適當將________(選填“A 處向上”或“B處向下”)調整。(2)調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當水溫為 90℃時,每隔 1 分鐘記錄一次水溫,直到水沸騰后持續幾分鐘為止,根據記錄數據繪制出如圖丙所示的水溫與時間關系圖象,實驗中,是通過________(選填“熱傳遞”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內能。當水沸騰時,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內是 ________(選填“空氣”或“水蒸氣”)。a為小晴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與時間圖象,分析可知她是選用 圖中裝置做的實驗,由小雨所繪制的b圖象可知,此時周圍環境的大氣壓____(選填“低于”或“高于”)一個標準大氣壓。(4)如圖丁所示,實驗過程中有些氣泡沒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這些氣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氣,氣泡里的水蒸氣去哪里了? (請利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此時水發生的 _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沸騰現象。如圖所示是“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特點”的實驗裝置.(1)加熱過程中,用攪棒攪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2)關于該實驗的變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確的是 ________(填字母)A.采用相同的加熱方法 B.使用相同的燒杯C.水和煤油的初溫一定相等 D.燒杯中分別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煤油(3)某同學用同一個加熱裝置分別給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熱,分別記錄加熱時間和升高的溫度,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了兩種液體的溫度(T)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①根據圖象,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應給________加熱更長的時間,這說明________的吸熱能力強些.②已知水的比熱容是 4.2×103 J/(kg ℃),則煤油的比熱容是 ________J/(kg ℃).(4)小明再用 50g 水和 100g 水做實驗,以吸收的熱量 Q 為縱坐標,升高的溫度△t 為橫坐標,分別畫出 50g 水和 100g 水的 Q﹣△t 圖象.它們都是過原點的直線,即:Q=k△t.進一步分析,發現這兩條直線的 k 值與對應水的________ 之比相等小明在做“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如圖所示:(1)在玻璃板的前面小明放了一個跳棋 A,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個跳棋 B,對跳棋 A 和 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 ,這是為了比較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________ 關系.(2)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該把跳棋 A 放在 (填“較亮”或“較暗”)的環境中.實驗時你選擇的是 ________(填“透明的玻璃”或“茶色玻璃”).(3)在尋找跳棋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跳棋 ________(填“A”或“B”)這一側觀察.小明無論怎樣調節后面的跳棋,都不能使之與跳棋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測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實驗過程中,當將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動時,他發現跳棋的像 移動;如果將玻璃板繞右側邊在水平桌面上順時針轉動,發現跳棋的像相對原來的位置 移動(均選填“向左”、“向右”或“不”).(5)小明將跳棋 A 逐漸遠離玻璃板時,發現跳棋所成的像 ________(選填“遠離”、“靠近”)玻璃板同學們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由此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 cm.(2)調整器材高度時,應 ________(選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3)用該凸透鏡做成像實驗,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如圖乙所示的位置,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這與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相同.若把蠟燭移到與透鏡距離 11cm 的位置,發現無論怎么移動光屏都無法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著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 25cm 的位置,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再接著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 28cm 的位置,再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由實驗可知像“A”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像“B”.(5)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環境應該________ (選填“較亮”或“較暗”)一些,此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后逐漸變短,則光屏上燭焰的像也將逐漸向 ________移動.(6)根據上述(3)的操作,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之后,張老師取下自己戴的眼鏡放于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得模糊,小李同學發現:當光屏向左移動適當距離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張老師所戴的眼鏡是________ 透鏡,張老師的眼睛屬于________ (選填“近視眼”、“遠視眼”或“正常眼”).曉紅在早上 9:00 利用太陽光進行觀察凸透鏡焦點的活動,她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的亮點,她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你認為她這種活動過程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王同學將透鏡及蠟燭、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圖丙),做成像實驗,記錄每次成實像的物距 u,像距 v,物像間距 L(u+v),繪出圖線丁(以 f 為長度單位).由圖可知,要想成實像,蠟燭與光屏的間距應滿足 L≥4f.經“百度”發現,物理學中,有一個凸透鏡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 n= v/u ,結合丙、丁兩圖,可知當物距 u=1.5f 時,n=________ .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的探究性實驗如圖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器材有:木塊 A 一塊、砝碼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長木板一塊和棉布一塊。(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 A,使其在長木板上做 直線運動,根據_________原理,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甲實驗中,木塊 A 受到的摩擦力為 _________N;(3)比較甲、乙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_________有關;比較 _________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4)比較甲、丁實驗,發現甲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于丁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小明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你認為他的結論是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5)本實驗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6)有同學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證勻速拉動物體,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并不穩定.經老師引導后,將實驗裝置改成如圖戊所示,這樣改進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當他拉出木板的過程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仍然不穩定,你認為仍然不穩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利用小桌、海綿、砝碼等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圖甲、乙、丙所示。(1)圖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我們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2)通過比較圖甲和圖乙,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通過比較圖_________(填序號)和圖丙,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3)實驗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填“控制變量法”或“理想實驗法”)。(4)將該小桌和砝碼放在如圖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較圖丙中海綿受到的壓強 p 和圖丁中木板受到的壓強 p′的大小關系為 p_________ p′(填“>”“<”或“=”)。(5)實驗時如果將小桌換成磚塊,并將磚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戊所示。小明發現它們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如甲圖在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1)通過比較 C、D 兩個圖,可得到結論:同一種液體的壓強隨 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2)通過比較 D、E 兩個圖,可得到結論: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 _________越大,壓強越大(3)通過比較 A、B、C 三個圖,可得到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如乙圖為利用 U 型壓強計驗證“在受力面積不變時壓強與壓力的定量關系”的裝置。實驗前,橡皮膜朝上,金屬盒水平固定,玻璃管中液面相平。實驗中,改變疊放在橡皮膜中央的硬幣數(規格相同),測得有關數據如表。(1)實驗中當液面高度差為 h 時,盒內外氣壓差為_________ 。(已知玻璃管內液體密度為 ρ)(2)U 形玻璃管足夠長時,選用密度 _______(填“較大”或“較小”)的液體可以減小實驗誤差。(3)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實驗中,小雨用每小格(一黑或一白)為 0.5N 的彈簧測力計、密度大于水的桶等器材進行實驗,實驗操作步驟如圖所示,實驗過程如下:A.用細線將合金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合金塊的________;B.將水倒入溢水杯中:C.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合金塊浸沒水中,讓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時_____________:D.將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E.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F.整理實驗器材.請根據小雨的實驗過程簡答下面問題:(1)請將實驗步驟的空格內容填上.(2)小雨的實驗操作漏掉了一個步驟,該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雨的實驗操作中存在一處錯誤,是步驟________ (選填實驗步驟序號),應糾正為_________.(4)根據圖中步驟_______ (選填實驗步驟的序號)可知合金塊浸沒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合金塊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如圖所示,將一根細線上端固定,下端系上一小鐵球,該裝置便是“單擺”,實驗小組的同學用該“單擺”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將鐵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鐵球擺到豎直位置時,撞擊水平面的木塊,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1)本實驗使鐵球獲得動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 來判斷的。(2)如圖甲、乙所示,將質量為 m1、m2 的小球分別移動到與豎直方向成θ1 角時放手,m2>m1,兩個小球運動到B點時速度相同,此時撞擊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塊,木塊被撞后在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如圖所示。則單擺的運動速度與鐵球的___________無關,由甲、乙兩圖可知,物體的質量越大, _________________ _越大。(3)如圖丙所示,將質量為m2 的鐵球移動到與豎直方向成θ2 角時放手,∠θ2>∠θ1,鐵球運動到B點時撞擊同一木塊,比較___________ 兩圖可知,物體的速度越快,動能越大。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杠桿刻度均勻,每個鉤碼的質量都相等。(1)實驗開始時,杠桿如圖甲所示處于靜止狀態。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______________ 移動(選填“左”或“右”)。(2)調節杠桿水平平衡后,在杠桿上掛了如圖乙所示 2 組鉤碼。放手后,杠桿在水平位置是否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3)實驗過程中使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彈簧測力計和鉤碼配合使用,也可以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如圖丙所示,若每個鈞碼的質量是 50g,則可用量程為 0~5N 的彈簧測力計在_______ 處(選填“A”、“B”或“C”)豎直向上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獲取實驗數據。(5)用繩子拴住一根粗細不同的木頭某處,靜止后木頭水平平衡,如圖丁所示,現將木頭從拴繩處沿豎直方向切成 A、B 兩段,可判斷 GA_______ GB(選填“>”、“=”、“<”)。學校要 開運動會,幾個同學討論怎樣才能把鉛球擲得更遠.小麗認為:鉛球擲出的距離,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速度大小有關;小強認為:鉛球擲出的距離,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射出仰角 θ(投擲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有關.小紅說:“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吧”,于是,他們制作了一個小球彈射器(如圖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彈射方向與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鐵架臺上的量角器讀出,他們通過 5 次實驗得到表中的數據:請你根據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關證據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驗證小麗的猜想,應選用序號為 的三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驗證小強的猜想,應選用序號為 ____________的三組數據,射出仰角θ為 ______時,物體拋出的距離最遠.(3)根據研究結果,請你給參加擲鉛球的運動員提出一條有價值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來源:學,如圖所示,小明在“研究氣泡的運動規律”的實驗中,發現氣泡運動得較快,測量時間的誤差較大。如何使氣泡運動得慢一些?氣泡的運動快慢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跟氣泡的大小有關猜想二:跟玻璃管與水平面的坡角∠α 有關于是小明課后找了幾位同學一起探究“氣泡運動的快慢與氣泡的大小、坡角有什么關系”。得到的數據如下(玻璃管內徑 8mm,氣泡通過路程為 80cm,玻璃管內液體為水):(1) 實驗中,小明將標有刻度的玻璃管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高,如圖甲所示。為了完成實驗,他還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滴管、棉線和___________ 。(2)計時的起點“0”刻度線沒有設定在玻璃管的底端,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數據,可以發現氣泡運動的快慢隨坡角的變化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表中第 ____________(填表中實驗序號)次實驗數據可知,氣泡運動的快慢與氣泡的大小有關。在分析過程中,小明他們運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___ (選填“類比法”、“轉換法”或“控制變量法”)。(5)要使氣泡運動得慢一些,小明他們選擇的氣泡大小為2cm,坡角大小應為_________(選填“5°”、“45°”或“90°”);請你猜想氣泡運動的快慢還可能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探究電流電壓電阻關系實驗名稱 電阻一定,探究電流電壓關系 電壓一定,探究電流電阻關系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電路圖相同點 (1)連接電路時,開關斷開,滑動變阻器“一上一下”接法、滑片移動到最大阻值處、電表選擇合適的量程“正入負出”; (2)常考的故障問題: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電阻斷路; 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電阻短路;不同點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保護電路、改變電阻 兩端電流電壓; 實驗結論: 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 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保護電路、控制導體 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的移動方向:根據串聯 分壓特點,要控制電阻兩端壓不變,當電阻 變大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也變大; 滑動變阻器的選取:根據定值電阻最大 時,由串聯電路的特點及歐姆定律求出此時 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確定規格; ④實驗結論:當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 流跟它的電阻成反比.探究焦耳定律實驗電路圖探究方法 (1)控制變量法:研究電熱與電流關系時,控制電阻與通電時間相同;研究電熱與電阻關系時,控制電流與通電時間相同. (2)轉換法:根據U形管液面高度差,比較電流產生熱的多少;實驗結論 在電阻與通電時間相同時,電流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在電流與通電時間相同時,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探究電磁感應實驗電路圖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影響感應電流方向因素: 磁場方向和切割方向影響感應電流大小因素 磁場強弱及切割快慢能量轉化 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所用的電源是兩節新的干電池。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繼續完成圖乙中實驗電路的連接。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移動,電流表示數減小。(2)小明按要求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電壓表指針偏轉到滿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實驗中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測出通過電阻 R 的不同電流和對應的電壓值如圖丙所示。由實驗數據可知:小明在本次實驗中所用電阻 R 的阻值為________Ω;通過分析表格數據可以得到的初步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測出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實驗時所用的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應不小于_______ Ω(4)僅通過一個電阻探究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為了避免偶然性,小明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將實驗電路中的電阻 R 更換成一個額定電壓為 3.8V,阻值為 10Ω 的小燈泡,進行“測量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的實驗,則對原來連接的實驗電路還須進行的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 。如圖甲,是張勇實驗小組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的電路圖,電源電壓恒為 6V.電壓表、電流表無損壞,有阻值為 5Ω、10Ω、20Ω、30Ω、40Ω 定值電阻 5 個.(1)根據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完成圖乙的實物圖.(2)實驗過程中,需要改變定值電阻,觀察電流的變化,為了科學地得出實驗結論,當每次更換電阻后,都要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此時眼睛應注意觀察 ____________(選填序號).A.變阻器滑片 B.電壓表 C.電流表 D.電源(3)某次實驗,更換電阻 R,合上開關后,電壓表示數為 0,電流表示數正常,其原因可能是(4)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將 5 次實驗數據描繪在圖丙中.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選填序號).A.電流 B.電壓 C.電阻 D.電功率(5)實驗中,他們選擇下列哪個滑動變阻器最合適____________ (選填序號).A.10Ω 0.5A B.50Ω 0.5A C.50Ω 1A D.200Ω 1A(6)請你用平滑曲線將圖丙中 5 個點連接起來,觀察圖象你可以得出實驗結論:當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和小華同學為了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兩個燒瓶 A、B 中盛有質量、初溫相等的煤油,RA與 RB是阻值不同的電熱絲.(1)RA與 RB采用串聯的連接方式,其目的是為了控制通電時間、____________ 相等.(2)小明同學為比較 RA與 RB阻值的大小,用電壓表分別測出 RA與 RB兩端電壓大小.發現UA<UB,則 RA ____________RB(選填“>”、“<”或“=”).(3)在相同時間內,可通過觀察____________ 來比較電流通過電熱絲產生的熱量多少;為了升溫較快,實驗液體選用煤油而不選用水,主要是水的比熱容比煤油____________ .(4)小華想改裝實驗裝置用來“測量煤油的比熱容大小”,則他們應將燒瓶 A 中煤油換成與其____________(選填“質量”或“體積”)相等的水,并將電熱絲 RA換成阻值和 ____________相等的電熱絲.測量時,水和煤油的初溫均為 t0,通電一段時間后,水和煤油的末溫分別為 t 水、t 煤油,請寫出煤油比熱容的表達式:c 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水的比熱容為 c 水)小明認為這樣測量煤油的比熱容會有較大的誤差,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只要寫出一條即可)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的實驗中,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實驗.(1)如圖甲所示,導體 ab 向右運動,電流計指針不發生偏轉,這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2)如圖乙所示,導體 ab 在蹄形磁體中豎直上下運動,電流計指針 _______________(選填“偏轉”或 “不偏轉”);(3)如圖丙所示,導體水平左右運動電流計指針發生偏轉,說明電路中有_______________產生;(4)由大量實驗現象可知,導體在磁場中運動產生電流的條件是:導體必須是_______________電路的一部分,且一定要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5)產生感應電流時,_______________ 相當于電源;(6)在這個實驗中 _______________能轉化為了電能.雨天乘車時,小華發現小車前擋風玻璃上的 刮水器隨著雨的大小,刮動的速度相應地發生變化.雨停后,刮水器自動停止工作.小華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它的工作電路中安裝有“雨水檢測金屬網”裝置.小華想,該裝置究竟在刮水器工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于是他自制了如圖甲所示的雨水檢測金屬網(以下簡稱檢測網),并設計了如圖乙所示模擬電路進行探究.(1)小華按照所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實驗時,檢測網未放入雨水中,電路處于斷開狀態,再將檢測網放入雨水中,電路接通,表明雨水是_________(選填“導體”或“絕緣體”).小華通過觀察電路中_________的變化,來判斷電動機轉速的變化,從而反映刮水器刮水速度的變化.(2)將檢測網豎立并浸入雨水中 不同深度處進行實驗,記錄如下數據:①結合上述實驗將表格中的數據補充完整.②分析數據可知,檢測網浸入雨水中深度越深,電流表示數越大.這說明 a、b 間接入電路的電阻在_________ (選填“變大”或“變小”) .根據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可知:a、b 間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化是由導體的 _________變化引起的.(3)小華設計的電路在無雨水時,電動機不能轉動,無法實現車窗的清洗.請你在不拆卸原電路的基礎上,在該電路中加裝一個電路元件,以解決此問題。加裝的元件是:_______________;簡述你如何將加裝的元件接入電路:__________________ .離渠邊不同距離處水流速度相等嗎,小科想到順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與水流速度相等,于是進行了如下實驗:選一段流速穩定、寬為 2m 的水平水渠為實驗場地,如圖甲所示,在 A1A2連線上,同一時間把 11 個乒乓球等間距地輕輕放入水中,并開始計時,t=5s 時測得實驗數據如表:(1)分析數據可以得出:離渠中心線距離 r 越大,水流速度 v_________ 。(2)為了得出 v 與 r 的定量關系,小科根據上表數據繪制 v 一 r 2 圖線如圖乙,據此圖可得到 v與 r 的關系式是 v= __________________。(3)圖丙是該段水渠的橫截面示意圖。假如上述結論同樣適用于水下,則實驗時圖丙中同一深度的 B、C 兩點處的壓強大小關系為 PB _________PC。(4)上《電流》一課時,老師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來類比電量和電流。理想水渠交叉點上,單位時間內流入的總水量等于流出的總水量,同理,在電路的某連接處,流入的電流總和等于流出的電流總和。圖丁是某實驗電路的一部分,電流表的示數為 _________A,若通過導線 ab 電流為0.6A,請分析通過導線 cd 的電流大小及方向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用到的器材如下:鐵架臺、燒杯、溫度計、秒表、硬紙板、石棉網等。(1)組裝器材時如何確定鐵圈(石棉網)的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時用溫度計測出不同時刻水的溫度,并記錄在如表中,其中第 3min 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示數為 __________℃(3)某時刻觀察到燒杯中出現圖乙所示的現象,表明水 _________沸騰。(4)請在圖丙方格紙上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5)小明回家后發現媽媽正在燉湯,湯沸騰后媽媽將火調小,湯仍在沸騰。小明又把火調得更小,這時雖還在加熱,湯卻不沸騰了你覺得不沸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和小紅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小明將一把木質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觀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斷調節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___________ ,這時尺的方向就與太陽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動,小紅將光屏 A 和凸透鏡 L 按照圖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擺放,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__ cm。(2)將此凸透鏡、點燃的蠟燭、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燭焰的倒立、_________ 的實像;保持圖乙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到光具座上_______ cm 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次呈現燭焰清晰的像。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實驗中,水平桌面上的器材有: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水平木板和毛巾,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甲、乙、丙三次實驗中,每次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操作是為了測量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_____________兩次實驗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3)鞋底做的凹凸不平,應用了比較 _______________兩次實驗所得的結論。(4)從本實驗的器材中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添加斜面和小車還可以做“探究速度對動能大小的影響”實驗。為探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浸入水中的體積和深度的關系,小明和小華把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到臺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細線系住金屬塊并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測力計示數為 G.然后將金屬塊緩慢浸入水中,且始終不與杯接觸,如圖。(1)金屬塊浸沒前的過程中,測力計示數逐漸變小,說明浮力大小逐漸 。據此,小明認為金屬塊受到的浮力隨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而小華則認為浮力隨浸入水中的體積增大而增大,根據以上實驗你認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 。A.只有小明的觀點合理 B.只有小華的觀點合理C.兩人的觀點都不合理 D.兩人的觀點都合理(2)接下來他們繼續實驗,增大金屬塊浸沒在水中的深度,發現測力計的示數始終不變且為 F,據此可得出的觀點不具有普遍性。這個過程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 F 浮=____________ 。(3)為了深入研究,他們測出量筒中水的體積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_______________ , 通過比較數據發現F浮=G排,換用不同的物體和液體重復上述實驗,都能得出F浮=G排, 說明決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排。(4)從金屬塊開始浸入直至浸沒一定深度的過程中臺秤的示數變化情況是 __________________。練某小組同學準備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器材有:干電池 2 節,滑動變阻器(20Ω,1A)、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各一個,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及導線若干,圖甲是他們連接的實驗電路。(1)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 移到 ________(選填“A”或“B”)端(2)閉合開關后,他們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電壓表示數為 0.7V,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接著繼續探究,把所測數據填在了下表中①圖乙中電流的示數為________ A。②圖丙是以電流Ⅰ為縱坐標、電壓 U 為橫坐標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請根據他們所測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畫出 I﹣U 圖象,并標標記為 a。(3)圖丙中 b、c、d 三條 I﹣U 圖象,是其他組同學選擇 5Ω、10Ω 和 20Ω 的定值電阻,按圖甲電路測量數據所畫。①單獨分析圖丙中每條 I﹣U 圖象,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小組同學發現,分析圖丙中的 I﹣U 圖象,還能得到:“當導體兩端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一規律。請寫出分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驗證②中的規律,該小組的同學選擇了 5Ω、10Ω、20Ω 的定值電阻,準備分別接入圖甲電路,測量電流進行探究,有同學提議:既然探究時需要保持電阻兩端電壓不變,圖甲中可以不用連接滑動變阻器和電壓表。他們按照提議分別將三只電阻由小到大接入電路,閉合開關后,讀出電流表示數分別為 0.42A,0.24A,0.13A,發現無法驗證②中的規律。于是他們計劃仍按圖甲進行探究,分析測量數據后,選定準備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值 U.為確保完成驗證,則這個電壓值 U的范圍為 ________________。A.1.5V<U≤3V B.1.3V<U<2.1V C.1.3V<U≤2.6V D.2.1V<U<2.6V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典例精練例1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3溫度/℃溫度t/℃----b4890時間/min時間It/min丙(1)在安裝器材時最后裝的是(填“酒精燈”或“溫度計”).()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使物頂的度趙(②)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物質此時的溫度為2一℃(3)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象,如圖丙所示.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持存 植知,該物質是(選填晶體”或“非晶體”)·B點的內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點的內能(④)比較圖象中AB段與CD段可知:該物質在_CD(選填“AB”或CD)段吸熱能力強(⑤)小新同學用質量為ml的海波做實驗,繪制的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丁中的a.若用質量為m2(m2>ml)的海波做實驗,得到的圖線可能是圖丁中的C(選填“b”“c”或“d”).例2小晴和小雨分別用甲、乙兩套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溫度/℃102b9894812時間/mim甲丙圖丁(1)組裝器材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應適當將處@填“A處向上'或B處向下”)調整。(2)調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當水溫為90℃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水溫,直到水沸騰后持續幾分鐘為止,根據記錄數據繪制出如圖丙所示的水溫與時間關系圖象,實驗中,是通過種修年(選填“熱傳遞”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內能。當水沸騰時,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內是堡選填“空氣·或“水蒸氣)·探究性實驗專題(3)a為小晴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與時間圖象,分析可知她是選用圖中裝置做的實驗,由小雨所繪制的b圖象可知,此時周圍環境的大氣壓有子(選填“低于”或“高于”)一個標準大氣壓。(4)如圖丁所示,實驗過程中有些氣泡沒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這些氣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氣,氣泡里的水蒸氣去哪里了?(請利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此時水發生的不是(選填:“是或不是)沸騰現象爛氣千升區禍中品礦水例3如圖所示是“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特點”的實驗裝置攪攪煤油動動654煤油20123456ts(1)加熱過程中,用攪棒攪動的目的是色均凡一,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植時間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2)關于該實驗的變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確的是填字母)A.采用相同的加熱方法B.使用相同的燒杯C.水和煤油的初溫一定相等D.燒杯中分別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煤油(3)某同學用同一個加熱裝置分別給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熱,分別記錄加熱時間和升高的溫度,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了兩種液體的溫度(T)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①根據圖象,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應給加熱更長的時間,這說明水,的吸熱能力強些,②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則煤油的比熱容是0/(kg℃)(4)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實驗,以吸收的熱量Q為縱坐標,升高的溫度△t為橫坐標,分別畫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圖象.它們都是過原點的直線,即:Q=k△t.進一步分析,發現這兩條直線的收值與對應水的登之比相等例4小明在做“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如圖所示:OBA(1)在玻璃板的前面小明放了一個跳棋A,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個跳棋B,對跳棋A和B的要求是賓金相同,這是為了比較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關系。探究性實驗專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物理二輪專項 第3講 探究性實驗專題.docx 第3講探究性實驗專題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