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認識其他動物的卵教學設計認識其他動物的卵——觀察雞卵【教材簡析】本節課基于第一課學生對蠶卵的認識,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認識更多動物的卵。本課包括觀察比較不同動物的卵以及觀察雞卵的內部結構兩個主體活動,了解動物卵是多種多樣的,卵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初步理解卵是動物生命的開端,培養學生用分類的方法認識紛繁復雜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構建結構與功能、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認識。從畫頭腦中雞蛋內部結構到觀察縱切開的熟雞蛋,再到生熟雞蛋的比較,一步步引領學生梳理和完善雞蛋結構的已有認知,指導學生用科學的詞匯描述雞蛋的結構,并能準確指認各部分結構。【學情分析】孩子們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蠶卵,對于他們來說,除了蠶卵一定還見過不少其他動物的卵。最為熟悉的應該是雞卵,也就是雞蛋。還有鵪鶉的卵(鵪鶉蛋)、鴨卵(鴨蛋)等許多鳥類的卵大部分學生都不陌生,不少學生還見過蛇卵、烏龜卵、青蛙卵、魚卵等,但是他們對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對于動物的卵多種多樣,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們的具體內部結構是怎樣?分別又有什么作用?學生們可能從沒有思考過,更沒有研究過。【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知道雞卵有卵殼、卵黃、卵白、氣室等結構以及它們的作用。2.知道什么是卵生動物。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推測、動手實驗、解釋、類比等過程進一步了解雞卵的內外部特征,給卵分類。探究實踐通過實際操作,觀察生、熟雞卵,進一步了解雞卵的結構。態度責任基于卵為什么能孵化出小動物的好奇心,表現出對動物卵的探究興趣。通過了解和觀察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卵,感受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以及生命的神奇,進一步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雞卵的內部結構。難點:根據雞卵各部分結構的特點,推測各部分的功能。【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蠶卵、鵪鶉蛋等常見動物卵、PPT等。學生準備:生、熟雞蛋各一枚、放大鏡、培養皿、鑷子等。【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導入1.提問:在之前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蠶是通過什么繁殖后代的?(預設:蠶卵)2提問:還有哪些動物也是通過卵來繁殖后代的呢?(預設:雞、烏龜、鴿子……)3.今天我們先來仔細研究我們最熟悉的雞卵。二、探究:雞卵結構和功能[材料準備:熟雞蛋、生雞蛋、放大鏡、培養皿、鑷子等每組一份]活動一:觀察生雞卵的內、外部結構1.出示雞卵,學生交流描述雞卵外部特征:氣孔、鈍端、尖端。2.提問:它里面是什么樣呢?3.完成活動手冊中“我印象中的雞蛋”(內部)畫圖。4.簡單展示部分學生畫圖作品,引入:雞蛋內部到底是什么樣?最好的辦法是我們親自觀察一下。5.動手實驗,按步驟小心操作,從外至內,觀察雞卵的結構:卵殼、卵黃、卵白、氣室等多個結構。活動二:交流和推測雞蛋各結構的功能1.提問:雞卵的這些結構,分別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2.交流梳理,并適時出示PPT雞蛋內部各部分作用圖進行補充提示。3.提問:雞蛋的哪一部分將會發育成小雞?(學生可再次用放大鏡觀察蛋黃上的“小眼睛”。)發現:雞蛋的卵黃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小白點,這就是胚盤。它是生命的開端,小雞就是由胚盤中的受精卵發育來的。雞蛋的最外面的是(卵殼),里面有一層薄薄的卵殼膜,相當于穿了保護外套。雞蛋內部的(卵白)和(卵黃)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蛋黃上的小白點是(胚),在適宜的條件下,會發育成小雞。在發育過程中,(氣室)能提供一定的空氣。4.觀察完畢后,完成活動手冊“我觀察到的雞蛋”畫圖,學生完善自己活動手冊雞蛋內部,補充標注。活動三:觀察熟雞卵的內部結構1.提問:生、熟雞卵的內部結構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呢?2.解剖熟雞卵,觀察具體結構:卵黃、卵白。3.交流補充相同與不同之處。活動四:根據特征給動物卵分類1.出示魚卵、蟾蜍卵等多張張動物卵圖片,提問:你能根據某一個特征,給下面的卵分類嗎?2.同桌討論后集體進行交流梳理。(建議重點關注學生各種分類的依據,只要合理都可,若學生沒有提到外殼,可引導:如果根據有沒有外殼,可以怎么給卵分類呢?)三、總結1.交流總結什么是卵生動物。學生發表看法后老師再補充:像青蛙、雞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做卵生動物。2.還想認識卵生動物外其他的類別的動物嗎?課后用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下次我們再一起研究。教學反思教學設計方面,我更主張于多讓學生思考與動手,希望先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共同得出研究目標,再一起系統性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學習科學觀念的過程,更是通過觀察、推測、動手實驗、解釋、類比等方式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雞卵是十分常見的實驗材料,通過使用我們常見的材料完成此實驗,有利于實驗課的開展,實驗成功率也很高。在實驗中孩子們能夠分工配合,用科學的方法對雞卵有了系統性的認知。在這其中孩子們還獲得了意外收獲,比如,有一個小組發現了“三胞胎”雞卵,孩子們好奇與激動的心情推向了高潮,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也愈發濃厚。微課視頻制作方面,這次我沒有使用傳統的PPT課件將整個教學過程串聯起來,而是使用了Focusky動畫大師。使用Focusky創建思維導圖,生成演示文檔,制作動畫演示視頻。創建思維導圖方式風格的動畫演示文稿,以邏輯思維來組織內容,能讓看視頻的觀眾、學生們跟隨我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思考本課的內容,功能比PPT更強大也更流暢。總時長5分多鐘,實驗操作視頻使用第一視角的方式拍攝,清晰明了,后期剪輯還使用了“剪映”剪輯視頻,“剪輯師”配音等。本視頻片段教學還有進步的空間,例如拓展的部分還可以增加其他內容聯系下個部分的知識,可以增加課堂活動檢驗學習情況,增加與學生互動的環節等等,進一步提升視頻微課的有趣性,留下更多學生思考的空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