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4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教學目標】【物理觀念】體現科學論證觀念,通過用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體驗驗證過程和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思維】要明確實驗原理,掌握實驗的操作方法與技巧、學會實驗數據的采集與處理,能夠進行實驗誤差的分析,深化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科學探究】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實驗數據的處理。【科學態度與責任】使學生通過實驗體會成功的樂趣與成就感,激發對物理世界的求知欲;【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導、建立過程,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2.在具體的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數學表達式。教學難點1.從能的轉化和功能關系出發理解機械能守恒的條件。2.能正確判斷研究對象在所經歷的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確分析物體系統所具有的機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斷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新課導入】1:導入—實驗激疑,提出猜想(黑板上固定一個單擺;講臺前,從天花板垂一條繩子,繩子下端掛一個重球。)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年過花甲的美國教授,為了尋求這一規律,準備以生命為賭注來做一個實驗。我現在要邀請我們班最勇敢最有膽識的同學,和我一起來完成這個實驗。請大家推薦一位勇士。這是一個由重球組成的大型單擺,現在我把重球放在幾乎挨近這位同學鼻子的地方然后靜止釋放,大家來猜猜看,重球擺回來之后,會不會撞傷他的鼻子?(進行實驗)老師:同學們剛剛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擺動過程中,能量是怎么轉化的?通過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揭示其中的原理。【新課講解】追尋守恒量伽利略曾研究過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如圖示,發現無論斜面B比斜面A陡些還是緩些,小球的速度最后總會在斜面上某點變為0,這點距斜面低端的高度高度與它出發時的高度基本相同,如果忽略阻力和摩擦力,兩個高度應該完全相同,不會低些也不會高些。思考:在小球運動過程中,有哪些物理量是變化的?哪些是不變的?教師總結:小球每次好像“記得”自己的起始高度,到達另一邊總要到達原來的高度,這說明小球運動過程中動能和勢能是相互轉化的,轉化中某個量是保持不變的。小游戲,找一名同學上講臺,用一細線栓一小球,將小球拉倒該同學鼻尖位置,釋放,觀察學生的反映。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1.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分析下落的果實、過山車、斜拋的物體等自然現象中機械能之間是怎樣轉化的?2.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光滑橫桿上一端,另一端與小球相連,讓小球在水平的橫桿上做往復運動。跳水運動員起跳跳水運動員從起跳至落水全過程中,各種能是如何轉化的?教師總結:以上事例中,涉及到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3.機械能⑴定義:物理學中把物體由于_做機械運動而具有的能_稱為機械能。物體的機械能是物體動能和勢能的和。⑵說明:①機械能是標量 ②機械能的大小是相對的。(為什么?)③系統性動能和勢能可以通過重力或彈力做功,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在轉化過程中遵循怎樣的規律呢?機械能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物體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對物體做功。用我們學過的動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推導出物體在A處的機械能和B處的機械能相等。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推導出機械能守恒定律。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學生:獨立推導。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推導的結果為:即也即可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同樣可以證明:在只有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總的機械能也保持不變。1.機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總的機械能也保持不變。這就是機械能守恒定律。2.公式:。3.條件:只有重力或者彈力做功。例題:把一個小球用細線懸掛起來,就成為一個擺,如圖,擺長為l,最大擺角為θ,小球運動到最低位置時的速度是多大?學生: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講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討論。教師:幫助學生總結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要點、步驟,體會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優越性。總結:1.機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和時間,用它來處理問題要比牛頓定律方便。2.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必須明確初末狀態機械能,要分析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板書】8.4機械能守恒定律2、表達式:E=Ep+Ek3、標量4、相對性二、機械能守恒定律(1)內容(2)條件(3)表達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