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學習目標】1.運用歸納與概括的方法,說明基因工程技術在微生物、動物、植物等方面應用的實例,認同轉基因技術的成果。(科學思維)2.探討轉基因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帶來的影響,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理性看待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社會責任)【自主預習】一、轉基因成果令人嘆為觀止1.轉基因微生物方面(1)微生物的優點:生理結構和遺傳物質簡單、 生長繁殖快 、對環境因素敏感和容易進行遺傳物質操作等。 (2)主要成果a.減少啤酒酵母雙乙酰的生成,縮短啤酒的發酵周期。b.構建高產、優質的 基因工程菌 來生產氨基酸和 基因工程藥物 。 2.轉基因動物方面(1)科學家將生長激素基因、 促生長激素釋放激素 基因等轉入動物體內,培育了一批生長迅速、營養品質優良的轉基因家畜、家禽。 (2)將某些 抗病毒 的基因導入動物體內,培育出了抵抗相應病毒的動物新品種。 (3)建立了某些人類疾病的 轉基因動物模型 。 3.轉基因植物方面: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蟲、抗病、抗除草劑和耐儲藏等 新性狀的作物 。 二、對轉基因產品安全性的爭論1.爭論的原因:當人們面對原本是自然造就的生命形式被人為改造后具有了全新特征的現實時,出現激烈的爭論是 正常 的。 2.影響因素:人們所生活的國家或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經濟發展水平、歷史背景、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觀念等的差異,決定了人們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取向。三、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1.要求:轉基因作為一項技術本身是 中性 的,由這項技術研發出來的產品需要經過一系列的 安全性評價 ,符合相應的標準后才能上市。 2.前提: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需要建立在完備的 科學知識基礎 之上,還應該看到人們的觀點受到許多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要靠確鑿的證據和嚴謹的邏輯進行思考和辯論。 3.我國對轉基因技術的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推廣上要慎重,做到 確保安全 ;管理上要嚴格,堅持依法監管。 4.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并成立相關機構(1)維護了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的 知情權 和 選擇權 。 (2)保證了轉基因技術和已經上市的轉基因產品的 安全性 。 (3)為保障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合作探究】任務 關注轉基因成果活動 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自1984年第一例轉基因魚在我國誕生以來,轉基因魚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如轉入生長激素(GH)基因的魚生長速度快,餌料轉化率高。但魚類易于逃逸、擴散,因此轉基因魚的生態安全性問題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需研究轉基因魚對生態系統的壓力及外源基因的擴散問題。我國科學家只將三倍體的轉基因魚投入自然系統。請據材料思考回答:1.轉基因魚通過較高的能量轉化效率取得較高的特定生長率,以致生長速度大于非轉基因魚,蛋白質轉換效率也顯著高于非轉基因魚。試分析可能的原因。提示 轉基因魚合成了大量生長激素,生長激素能促進蛋白質合成。2.魚類易于逃逸、擴散,因此轉基因魚的生態安全性問題值得研究,試分析其易引起生態安全性問題的原因。提示 轉基因魚與同種野生魚雜交,使野生魚也帶有轉基因,具有生長優勢,從而使其捕食對象大量減少,并且與其他物種競爭,容易引起生態危機。3.試從保障生態安全的角度分析只投放三倍體魚的原因。提示 三倍體魚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養殖數量和范圍,避免發生雜交、競爭,引起生態危機。知識拓展 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1.應認識到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以基因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術成果,已進入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在醫藥和農業生產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2.正視轉基因技術帶來的安全性問題,切實認識到個別有害轉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趨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廢食。3.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利用法制手段確保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我國保證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的監控和預防措施(1)立法監控是保證轉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2)多環節監控。轉基因農作物研究,從實驗室走向大田試驗各階段,以及產品商品化都有相應法規進行嚴格的監控,只有在每一階段試驗獲得認可證書后,才可進入下一階段。例 (2022·濟寧月考)轉基因作物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對農作物進行精確的改造而產生的,轉基因作物一方面在產量、抗逆性及品質等方面有顯著改進,極大地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科學家通過動物實驗發現轉基因作物可能對人類健康存在著危害。據以上材料,下列說法欠妥的是( )。A.轉基因技術應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組,轉基因作物是轉基因技術的一種產物B.如果轉基因作物對人類健康及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我們應該堅決抵制轉基因作物C.科學家必須在現有知識與技術的基礎上,盡量考慮轉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D.國家必須對轉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進行嚴格管理與有效控制【答案】 B【解析】 盡管轉基因作物有可能對人類健康及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但應正視轉基因技術可能帶來的安全性問題,要趨利避害,不能因噎廢食,B符合題意。知識拓展 基因污染1.概念外源基因通過轉基因作物或家養動物擴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種并成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2.途徑(1)轉基因植物的相關基因通過花粉傳播而進入附近的野生植物或鄰近的非轉基因農作物。(2)轉基因作物在自然條件下存活并發育成為野生的、雜草化的轉基因植物。(3)土壤微生物或動物腸道微生物吸收轉基因作物后獲得外源基因。3.基因污染的危害性表現(1)污染傳統作物,影響已形成的農業生態系統。(2)污染自然界的生物基因庫。(3)影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4)污染“微生態”菌群。(5)能夠在自然界中增殖和擴散。對點練 (原創)下列不屬于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的是( )。A.要清晰地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規程B.要靠確鑿的證據和嚴謹的邏輯進行思考和辯論C.要看到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D.社會輿論導向不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答案】 D【解析】 要清晰地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規程,要靠確鑿的證據和嚴謹的邏輯進行思考和辯論,要看到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A、B、C屬于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社會輿論導向會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D不屬于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隨堂檢測】課堂小結 課堂小測1.轉基因抗蟲植物也抗病,種植過程中可以不施農藥。 (×) 提示 轉基因抗蟲植物由于有了外源抗蟲基因,因此可以抵抗害蟲,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病原體。 2.高產青霉素菌株屬于轉基因成果。 (×) 提示 高產青霉素菌株屬于誘變育種的成果。 3.基因污染是一種不能增殖的污染,因此不需要特別關注。 (×) 提示 基因污染指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轉移到生物體內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潛在風險和威脅,而且會隨著生物的繁殖過程不斷增殖。 4.目的基因可通過花粉擴散到作物的近親生物中,從而污染生物基因庫。 (√) 5.若轉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源于自然界,則不會存在安全性問題。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