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2《四季循環》【教材分析】《四季循環》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3單元《地球的運動》的第四課。通過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太陽、地球的運動特征,因此學生已經知道與它們有關的一些自然現象是有規律的。本課側重于了解地球公轉引起的四季循環現象。從一年四季中氣溫、降水、晝夜長短、太陽高度有一定變化規律入手,引導分析產生的原因,通過探究活動尋找答案,與公轉和地軸傾斜有關,再進行模擬自轉和公轉實驗,科學閱讀極晝和極夜現象,從而了解季節變化對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 本課教學內容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讀圖,從生活經驗出發,體會一年四季中氣溫、降水、晝夜長短、太陽高度等變化都是有規律的,討論導致地球上周而復始出現現象的因素是什么,進而初步與地球公轉相關聯。第二部分是探究實驗,先探究地球傾斜與直射、斜射的關系,通過實驗發現斜射時會出現影子長短的變化。再探究直射、斜射對溫度的影響,發現斜射時才會出現溫度變化。第三部分是討論,通過討論引出地軸傾斜,公轉時太陽斜射引起了地球溫度變化,是四季的成因。第四部分是對全單元進行總結,通過讀圖了解地球的兩種運動形式,化無形為有形,理解起來更形象,并通過模擬實驗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加深理解。第五部分是拓展閱讀,通過閱讀了解地球運動引起的極晝和極夜現象。【學情分析】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五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由于學生在中年級已經在教師引導下,能夠基于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進行科學實驗探究,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方法。【設計理念】在教學過程設計上,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這一基本理念。在教學時,以多媒體課件和模擬實驗幫助學生熱情參與此項科學探究活動,必要時可以在學生實驗、教師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做一做,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教學目標】1.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有關,四季變化對地球上一些現象的影響。2.通過讓學生設計模擬實驗,了解地球傾斜與直射、斜射的關系及直射、斜射對溫度的影響。3.讓學生演示四季循環現象,形象合理的解釋。【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四季的成因、知道地球公轉和自轉運動的特點難點:設計模擬實驗,了解地球傾斜與直射、斜射的關系及直射、斜射對溫度的影響。【教法學法】教法:設疑法、小組討論法、實驗觀察法。學法:觀察、調查、資料分析、小組討論。【教具準備】地球儀、電燈、學生分組實驗材料【教學環節】導入新課1、為什么同一棵樹在一年中會出現不同的生長情況?(展示圖片)明確:由不同季節的溫度差異造成的。春秋——涼爽,夏季——炎熱,冬季——寒冷。2、還有哪些現象具有季節性變化?預測:◆燕子春天回南方,冬天回北方。◆冬季影子長,夏季影子短。3、每個地方,一年四季中的氣溫、降水、晝夜長短、太陽高度角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閱讀圖表,尋找規律。規律:規律:規律:臺灣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為 1月最低,逐漸上升到6 月最高,再降低到10月,12—1 月回升。4、你生活的地區,一年四季的各種現象有什么變化規律?活動手冊。5、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些現象周而復始地出現?這些因素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播放視頻。明確:地球自西向東繞著太陽公轉,因地軸是傾斜的,使得太陽有時直射某地區,有時則是斜射該地區,導致該地區熱量吸收不同,溫度也不同。我們古人就發現同一個地點,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時間,影子的長短會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化。不同季節影子長短的變化與太陽的直射、斜射有關。講授新課實驗探究(一)地球傾斜與直射、斜射的關系1、實驗器材:泡沫塑料球、電燈、牙簽2、實驗方法①用一個泡沫塑料球代表地球,在兩端各粘一根牙簽,代表地軸,再在“地球”的“赤道”和“北半球”上各粘一根牙簽。 ②在桌子上點亮一個燈泡代表太陽,先讓“地球”直立著繞“太陽” 轉動一圈,再讓“地球”傾斜著繞“太陽”轉動一圈,觀察“赤道”和 “北半球”上牙簽影長的情況。3、溫馨提示◆在桌面上畫好公轉軌道。◆在公轉軌道的四個點上測一測影長,發現不同,思考為什么。◆可以用紅外線代替燈泡,觀察光線是直射還是斜射。◆將實驗現象與分析原因聯系起來。4、實驗演示:播放視頻。5、實驗記錄(1)“地球”直立著繞“太陽” 轉動一圈我的發現:太陽光直射赤道地區。繞著燈泡旋轉一周,發現赤道和北半球影子的長短沒有發生變化。陽光沒有直射和斜射的變化。(2)“地球”傾斜著繞“太陽”轉動一圈我的發現:隨著地球儀繞燈泡轉動,發現北半球牙簽影子的長短發生了變化,赤道地區影長變化不大。太陽產生了直射和斜射的變化。6、實驗比較繞著燈泡旋轉一周,北半球影子的長短沒有發生變化,與客觀事實不符,因此推斷地球不是直立著繞太陽轉動。著燈泡旋轉一周,北半球影子發生長短變化,與客觀事實相吻合,因此推斷地球傾斜著繞太陽轉動。7、實驗結論: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地軸是傾斜的,引起了太陽的直射、斜射。(二)直射、斜射對溫度的影響一年四季中,夏季陽光直射,天氣炎熱;冬季陽光斜射,天氣寒冷 。這中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嗎?1、實驗器材:相同信封2張、2支溫度計、加溫燈2、實驗方法(1)將溫度計分別插入兩個信封里。(2)一個信封豎放,另一個信封平放,用強光照射兩個信封。(3)觀察相同時間內兩支溫度計的讀數有什么不同。3、溫馨提示◆實驗注意公平性,要相同時間、相同光源等。◆實驗后,分析溫度不同造成的原因,與陽光的直射和斜射聯系起來。4、實驗記錄5、實驗演示:播放視頻6、這是某組同學繪制的曲線圖,對比兩條曲線,你發現什么規律?明確:強光照到豎放的信封上是直射,照到平放的信封上是斜射,發現直射溫度高,斜射溫度低。(二)四季成因分析1、太陽直射和斜射與地球上的溫度變化有什么關系?明確:當陽光直射時,太陽的高度角大,單位面積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就多,溫度高;當陽光斜射時,太陽的高度角小,單位面積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就少,溫度低。2、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明確:由于地軸傾斜,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陽高度角大時,單位面積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3、視頻:四季成因。(三)讀圖并模擬地球繞著太陽逆時針轉動,就是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地球在公轉的同時還繞地軸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播放視頻。1、下面兩種運動形式,哪種類似于地球的公轉?哪種類似于地球的自轉?明確:2、在教室或校園里,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操作方法:中間的女生舉著一個球,模擬的是太陽,是不動的;男生模擬的是地球,既在繞著中間的“太陽”公轉,同時也在自轉。注意:公轉同時自轉,注意速度,防止眩暈。(四)極晝和極夜1、閱讀極晝和極夜是地球兩極地區奇特的自然現象。在一年中的某段時間,白天越來越長,直至太陽全天不落下,即全天24 小時都是白天,這種現象叫作極晝;而在一年中的另一段時間,夜晚變得越來越長,直至太陽不再升起,即全天24 小時都是夜晚,這種現象叫作極夜。 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極晝和極夜情況是相反的:當北極地區出現極晝時,南極地區就出現極夜;反之也一樣。2、極晝和極夜是怎么形成的?播放視頻。(五)作業布置查閱資料,了解二十四節氣。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有關;知道四季變化對地球上一些現象的影響; 通過模擬實驗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上與之相關的有規律的自然現象的成因。【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