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船的研究《2.7 制作和測試我們的小船》 教學設計【核心概念】工程設計與物化【學習內容與要求】13.2 工程是設計方案物化的結果5~6年級 ④利用工具制作簡單的實物模型,根據實際反饋結果進行改進并展示。【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工程設計一般會經歷“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等過程。2.科學思維:①在制作小船的過程中,建立質量和成本意識。②在制作小船的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探究意識,體驗“做”的成功和樂,培養(yǎng)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習慣。3.探究實踐:①能按照設計方案制作小船。②能根據測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小船。③能從多個角度評價小船的制作過程。4.態(tài)度責任:感受技術與工程在人類文明史上與科學有同等的價值和地位,為人類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教學重難點】重點:能按照設計方案制作小船,并從多個角度評價小船制作過程。難點:根據測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小船。【教學思路】在第6課、第7課的學習中,學生不僅需要應用本單元前5課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面對一個真實的任務——造一艘小船,經歷明確問題、設計方案、動手制作、迭代改進等步驟,將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寫作等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應用跨學科知識,體驗產品發(fā)明的過程,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工程思維。【教學準備】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等。小組:泡沫板、木板、鋁箔、泡沫膠、小電動機、小風扇、電池、導線、開關、噴氣裝置、紙張、木條、鉤碼、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一、制作:制作我們的小船1.回顧:工程設計一般會經歷“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等過程。2.布置任務:有了船的設計圖,我們就可以按照設計圖開始制作了。思考怎樣的制作步驟是比較合理的。3.確定步驟,分工合作:①準備材料、工具;②分裝部位、組裝整體;③及時調整方案。二、測試:測試我們的小船1.提出要求:①載重量達到200克;②有自己的動力系統(tǒng);③能行駛一段距離。2.小組下水測試[此過程可以分成兩步完成:①小組單獨測試;②同類型小船集體測試。所以測試時,可以提供大型透明塑料箱,并在中間系上刻度條或軟尺,方便觀察記錄]3.填寫記錄單:“__________”號的測試記錄單載重量(克) 行駛距離(米) 抵達碼頭(是/否) 存在的問題 我們的改進測試一測試二測試三三、評估與改進:評估:1.請同學們對照《活動手冊》P6,完成自評。2.各小組“走廊式”觀察,完成互評。改進:1.通過測試,我們的船還可以怎樣改進?小結:①小船行駛時總會偏離航線,需要重新調整船舵的方向。②小船在中途就停止前進,我們打算更換馬達和葉輪。③小船在行駛中側翻,可以給船艙分艙提升穩(wěn)固性。④穩(wěn)固性不好,還可以調整船艙中重物的位置,重新擺放。2.舉辦我們的小船展覽,給每一艘船寫一份說明書。小結:要求包括:①設計思路、②材料工具、③設計圖、④方法步驟、⑤評估改進。四、拓展:1.在學校的科技節(jié)上,同學們可以嘗試制作一艘大型紙船,載著大家在水中行駛。2.課堂鞏固:完成1-3題當堂練習。1、填空: 我們制作的小船要求載重量達到 200 克,有自己的 動力系統(tǒng) ,能行駛 一段距離 。2、如果制作的小船的載重量沒有達到標準,下列改進方案可行的是( B )。 A.修改設計方案,減少使用泡沫板,以減少船的體積 B.修改設計方案,增加使用泡沫板,以增加船的體積 C.修改設計方案,增加一個動力系統(tǒng)3、想要用面團制作一艘小船,以下措施不能使小船更加平穩(wěn) 的是( A )。 A.裝載的貨物越多越好 B.將小船分隔成幾個相同的船艙 C.將船底捏寬一些【板書設計】2.7 制作和測試我們的小船制作→測試→評估與改進【課堂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