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船的研究《2.5 給船裝上動力》 教學設計【核心概念】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與要求】12.2 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5~6年級 ③知道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響,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12.3 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和促進5~6年級 ④初步認識技術與工程對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應用儀器設備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①科學技術在改變著船的動力系統,推動著船的發展。②船可以通過舵來控制行進的方向。2.科學思維:以經驗事實為基礎,為小船安裝動力裝置;并基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找到船行進方向與舵之間的關系。3.探究實踐:①能根據不同要求,給小船提供動力。②通過實驗能解釋船行進方向與舵之間的關系。4.態度責任:感受船的動力技術的革新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深淵變化和影響。【教學重難點】重點:能根據不同要求,給小船提供動力(如人力、風力、電力)等。難點:比較不同動力系統的優劣,了解船的發展。【教學思路】通過第1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到,驅動船只的動力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動力系統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本課圍繞“如何讓船動起來”這一主題開展項目探究,具體將從動力提供、方向控制等技術方面繼續設計和制作。整個項目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做”解決問題的意識,并為第6課、第7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學準備】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等。小組:模型船、竹筏、卡紙(做帆用)、風扇、小馬達(帶風輪)、電池盒(帶電池)、導線、蒸汽裝置(按教科書要求)、長嘴打火機、舵、水槽、雙面膠、泡沫膠、記錄單等。【教學過程】一、聚焦:1.背景介紹: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駛,隨著船的體積越來越大,人力已經無法滿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動力了。于是,人們逐步探索出了讓船行駛的新方法,給船裝上了新的動力。2.認識不同的動力:人力→風力→蒸汽動力→柴油→核能。[出示不同的船的圖片,提問船的動力]二、探索:任務:(一)給船裝上動力1.思考:①我們的小船可以裝上哪些動力?②你有具體的裝上動力的方法嗎?2.試一試,給我們的船裝上風帆,讓它自己行駛。(1)出示材料和實驗步驟:材料:船模、卡紙、木棒、剪刀、膠帶步驟:①木棍穿過卡紙做成一張風帆;②將風帆固定在船模上;③小船下水進行測試。小組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和實驗中遇到的困難。3.給小船裝上其他動力,讓它自己行駛起來。(1)給小船裝上風力推進裝置。注意:①電池不要進水;②試驗結束后,立即斷開開關。(2)給小船裝上蒸汽推進裝置。注意:①保持平衡,蠟燭應居中放置;②蒸汽溫度很高,應避免燙傷;③試驗結束后,立即吹滅蠟燭。(3)播放實驗視頻,小組進行實驗。任務:(二)操縱小船的方向1.思考:小船在行駛中容易偏離方向,如何讓小船保持一定方向?2.給小船裝上船舵。(1)出示圖片“船舵”、“安裝了船舵的小船”,對船舵進行講解。(2)播放實驗視頻。(3)小組進行實驗,在實驗中討論“船舵與行駛方向”的關系。三、研討:1.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給船提供動力?小結:利用風力、電力、蒸汽等作為動力。2.怎樣解決動力的持續供應問題?小結:帆船需要持續的風,蒸汽船需要不斷更換水和蠟燭,電動船需要更換電池。動力的持續供應需要其他能量不斷地輸入,這其實是一種轉換的過程。3.如何讓船的行駛保持一定的方向?小結:給船安裝船舵,利用船舵控制船的行駛方向。四、拓展:1.了解“潛艇”的知識。[此環節教師可以插入相關視頻,或準備課外閱讀資料供感興趣的學生學習]2.課堂鞏固:完成1-3題當堂練習。1、船在發展過程中,它的動力發展的大致歷程是( A )。 A.人力、風力、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 B.人力、風力、內燃機、蒸汽機、電動機 C.人力、蒸汽機、風力、內燃機、電動機2、同學自制的小船在行駛中很容易偏離航向,為了解決此問題, 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C )。 A.調整小船的形狀,采用流線型的車身 B.調整動力系統,提供動力的方向 C.給小船裝上船舵,并操縱船舵的方向3、把潛艇設計成魚的形狀,是為了( B )。 A.便于偽裝,防止被其他潛艇發現 B.借助流線型的船身,減小水的阻力 C.制作成流線型的船身更加美觀【板書設計】2.5 給船裝上動力1.風帆船——風力風力船——電力(電動風輪)蒸汽船——蒸汽動力2.船舵——控制方向【課堂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