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船的研究《2.4 增加船的載重量》 教學設計【核心概念】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與要求】12.2 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5~6年級 ③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12.3 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和促進5~6年級 ④應用儀器設備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①技術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推動著船的發展。②船艙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載重量。③船的載重量與船只大小體積有關,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船的載重量就越大。2.科學思維:通過對鋁箔船的載重量測試,進行數據分析,找到體積與載重量之間的關系。3.探究實踐:①能夠根據具體尺寸設計和制作不同底面積的鋁箔船。②根據計算和測試結果,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和結構,提高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4.態度責任:①樂于對鋁箔船載重實驗進行探究,真實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并根據載重數據開展交流研討。②了解人類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根據具體尺寸設計和制作不同底面積的鋁箔船。難點:根據計算和測試結果,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和結構,提高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教學思路】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體驗了造船是一個不斷優化和改進的過程,知道了把材料做成中空的形狀,可以增大體積、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從本科開始,學生將根據真實船舶的需求進行設計制作,解決載重量、持續動力等技術問題。也就是說,對船的研究將從定性走向定量,即從制作材料的研究到船體大小的研究,在順其自然到對船動力的研究。【教學準備】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等。小組:三張邊長為12cm的正方形鋁箔紙(厚度70μm以上更易操作)、墊圈、彈珠、刻度尺、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一、聚焦:1.提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越來越大的船來滿足交通和運輸貨物的需要。造船的技術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呢?2.提出任務:增加船的載重量?[揭題并板書]二、探索:制作:1.設計不同底面積的鋁箔船。(單位:厘米)(1)具體要求:用邊長12厘米的正方形鋁箔做成不同底面積的船,比較它們的載重量。[出示圖紙,指導學生如何讀懂圖紙并制作](2)播放“制作鋁箔船”的實驗視頻。(3)小組實驗,制作出三艘不同形狀的鋁箔船。2.根據設計,制作3艘鋁箔船,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①體積 = 底邊長x底邊長x高 = 8 x 8 x 2 = 128(cm3) ②體積 = 底邊長x底邊長x高 = 6 x 6 x 3 = 108(cm3)③體積 = 底邊長x底邊長x高 = 4 x 4 x 4 = 64(cm3)測試:3.用彈珠或墊圈模擬貨物,比較哪一艘船的載重量大。(1)播放實驗視頻。(2)小組實驗并完成記錄表。船的載重量的比較(墊圈數量:個)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最大載重量船型 128cm3船型 108cm3船型 64cm3我發現: ____________的載重量最大。三、研討:完善:1.船的載重量跟什么有關?小結:載重量與船只體積大小有關。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船的載重量就越大。2.怎樣提高船的載重量?小結:在造船材料的質量、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船的體積:體積越大,載重量越大。四、拓展:1.思考:彈珠會滾動,導致船容易側翻,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解答:分艙,每個艙里均勻地放上彈珠。2.課堂鞏固:完成1-3題當堂練習。1、填空:船的載重量與船只的 體積 有關,與船的 船舷高 、 底面積 無關。 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的 體積 越大,船的 載重量 越大。2、判斷: 游輪根據實際功能分艙,可以提高游輪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 )3、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船的載重量或穩定性的是( C )。 A. 把鋁箔船做得盡量高一些 B. 把船的體積盡量做得大一些 C. 擺放貨物的時候擺放整齊、分布均勻,重的放下面,輕的放上面【板書設計】2.4 增加船的載重量1.計算并制作鋁箔紙小船2.載重量:體積越大,載重量就越大3.提高穩固性:分艙【課堂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