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2.2《海洋資源》教案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在本堂課的前置學習階段,學生需進行兩項重要的準備工作:首要的是廣泛涉獵并積累有關資源和能源的基礎信息;其次,早在課程開始前的一個月,教師就會發放“家庭能源消費監測表”,引導學生連續記錄自家一個月內電力、天然氣乃至(若有燃油車輛的家庭)汽油的使用量,繼而通過兩次測量數據估算出家庭年度能源消耗的大致數值。如此一來,在正式的課堂教學時段,學生才能基于充實的實證素材和精確的數據運算,開展豐富多樣的陳述交流與探討,進一步催生出有關能源使用的深層洞見。在本單元的教學進程中,“表達交流”被視為關鍵的探究能力訓練焦點。教學中,教師將持續推動學生主動出擊,尋求知識,獨立梳理并分析所獲資料,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小組互動,大膽表述個人見解。此外,教師還會精心指導學生如何有效搜索參考資料,并結合日常生活中收到的能源賬單,切實完成一份詳實的家庭能源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從而為后續對能源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深度思考與探討鋪設一條實踐導向的道路。二、學情分析在六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基本的生活常識,對資源和能源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對其具體分類、來源、消耗和影響等方面的認知可能尚不深入。同時,六年級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可以理解并執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任務,例如通過記錄家庭能源消耗數據并進行簡單計算,從而對能源使用的實際情況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表達交流”這一領域,六年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逐漸適應并參與到小組討論和分享活動中,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想法,但他們可能在如何運用科學語言清晰、準確地表述復雜的能源問題上存在挑戰。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通過查閱資料獲取新知的能力,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如查看家庭電費單等,來進行實地調研,這樣既能增強他們對能源問題的關注,也能為撰寫能源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奠定基礎。三、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能舉例說出海洋為人類提供的生物、礦產、能源等多種資源。(2)科學思維:能使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交流開發南海對我國的重要意義。(3)探究實踐:能用概念圖的方式表示海洋資源種類,并進行交流,形成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的意識。(4)態度責任:強化海洋國土意識。四、教學準備材料準備:帶有海洋物質的產品或標簽,地球儀(或者世界地圖),海洋資源圖片、視頻等。五、教學重難點六、教學過程(1)導入。師:同學們,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對于海洋,人們究竟了解多少?它里面蘊藏著哪些重要的資源呢?讓我們一起揭開藍色海洋的面紗,探索海洋資源的奧秘吧!(板書課題)師:請大家觀看海洋資源紀錄片(播放視頻)師:通過這個紀錄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生2:在海洋里生活著大量的生物,有著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生3:海底儲藏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能源礦產,海水中還有熱能、潮汐能。生4:……(2)匯報交流。師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課前請同學開展了“尋找身邊的海洋資源”活動,大家有什么收獲?生1:我認真觀察了地球儀,上面藍色的區域表示的是海洋,我知道了地球上有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所有海洋面積加起來大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生2:我査閱了有關海洋的書籍,知道了世界上85%左右的水產品產于海洋,這些水產品以各種各樣的魚類為主,還有味道鮮美的貝殼類、藻類等。生3:我在家里找到了許多海產品,觥魚絲、小黃魚、基圍蝦。生4:周六我和媽媽去了海鮮市場,發現海鮮市場上有魚類、貝類、蝦類、蟹類等,購買海鮮的人很多,媽媽說海產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賣蝦的老板說地球上80%的生物資源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過陸地,據推算,在生態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海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約30億噸水產品!生5:我上網査詢得知人們還可以利用海洋進行海洋運輸、海水養殖。在海洋中進行石油開采,開發海濱旅游也是人們利用海洋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還有潮汐發電,利用海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庫,以便于大量蓄積海水,并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力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生6:海洋里面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海濱沉積物中有許多貴重礦物,如含有發射火箭用的固體燃料鈦的金紅石,含有火箭、飛機外殼用的視和反應堆及微電路用的殂的獨居石,含有核潛艇和核反應堆用的耐高溫和耐腐蝕的錯石,某些海區還有黃金、白金和銀,等等。生7:……師:同學們運用調查研究法獲得了這么多有關海洋資源的知識,特別了不起!通過大家的分享,我們可以總結出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板書:生物、礦產、能源)。(3)處理信息。師:通過大家的分享,我們了解了更多有關海洋資源的信息,請把這些信息梳理一下,對豐富的海洋資源進行分類,注意分類的原則和依據,最后用概念圖表示出來。(學生小組討論,給海洋資源進行分類)生1:海洋中的魚類、蝦類、蟹類等都是有生命的,可以稱之為有生命的資源;像石油、天然氣、礦產等是沒有生命的,可以稱之為沒有生命的資源。生2:海洋中還有很多植物,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因此可以把海洋資源按其有無生命分為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非生物資源。師:你能分別列舉一些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非生物資源嗎?生2:海洋非生物資源有海底礦產資源、海洋能資源和海洋空間資源等。師:海洋為人類生存提供了生物、礦產、能源等多種資源,種類豐富、數量巨大的海洋資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資料收集的過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人類利用海洋資源的方法和技術?生1:海洋運輸。生2:海水養殖。生3:海洋旅游。生4:潮汐發電。生5:海水溫差發電……師:根據對海洋資源的了解,你能設計一個綜合利用海洋資源的方案嗎?生1:可以建造海上城市,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建造海底傾廢場所,解決陸地的環境污染問題。但是技術要求都比較高,工程巨大,同時還可能破壞海洋環境和生態平衡。生2:想辦法將又苦又咸的海水變成淡水。生3:……師: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寶藏,需要我們合理地開發和利用。雖然海洋資源如此豐富,但目前由于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人類對海洋資源的利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O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有一天人們會更廣泛地、更大規模地開發海洋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所以,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是當前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4)遷移應用。師:請大家閱讀課本有關我國南海的內容,說說你的想法。生1:南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有豐富的熱帶、亞熱帶生物資源。生2:南海海底蘊藏著大量鐵、錠、銅、鐐、鉆、鉛、鋅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生3:南海海底還蘊藏有大量的可燃冰……師:中國南海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誰能談談開發南海對我國有什么意義?生:……師:南海,又稱“南中國海”,是中國近海中面積最大、最深的海區。北接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臺灣五個省區,東南至菲律賓,南至加里曼丹島,西南至越南和馬來半島等地,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深海盆地,有中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等群島。南海資源對于我國而言,在經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七、教學反思在六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于資源和能源的基礎概念有一定的認知積淀,但他們對諸如資源種類、能源來源、消耗模式及其社會環境影響等問題的理解程度仍需進一步深化。此時的六年級學生正處在一個邏輯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協助下,進行簡單實用的數據收集與計算,例如通過持續追蹤記錄自家一個月的能源使用情況,進而換算出一年大致的能源消耗總量,從而對現實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問題形成直觀感知。在“表達交流”的教學環節,六年級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逐漸展現出參與團隊討論、分享觀點的意愿和能力,不過在如何運用科學嚴謹的語言,準確描述和解析能源相關問題上,他們或許還有待提高。為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搜尋信息資源,培養獨立研究的習慣,并結合生活實際,比如參照家庭水電燃氣賬單,進行能源消耗狀況的實地考察,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為后續撰寫能源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做好鋪墊。總之,面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六年級學生兼具求知熱情與潛在的學習能力,同時也面臨著理解復雜能源問題、有效處理與解讀數據等挑戰。教師應遵循學情特點,靈活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助益學生逐漸構筑起對資源能源的系統認知,提升他們的探究精神與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播撒節約能源、關注可持續發展的種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