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17課《 家鄉的老房子 》教材分析:《家鄉的老房子》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房子是人們生活、工作的場所,是人類社會文明、藝術審美與技術工藝的綜合體現。我國是個多民族、多元化的國家,從古至今,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民族造就了紛繁多樣的房子,體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本課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老房子,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從不同風格的建筑藝術中體會我國的多元文化和人們的審美追求。二、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有過多次對人物,植物,靜物進行寫生的經驗。他們的觀察能力逐步增強,善于運用文字、圖像等形式表現所見所感,也學習了一些對素材進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通過觀察老房子,以及欣賞各種圖片資料,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然而,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景物寫生的機會還很少,因此會在構圖、取景等方面出現問題。可以實地分析景物的透視現象,通過對比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到構圖方式的多樣和統一。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觀察老房子的特點,感悟老房子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其美感,用寫生攝影等表現方式發現、記錄老房子的美。2.過程與方法:通過搜集和調查老房子背景,感悟老房子的藝術內涵,用攝影、寫生等方式,表現家鄉的老房子。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老房子了解,讓學生感受家鄉建筑別具風格的古樸美,增強學生對建筑藝術的熱愛,進一步樹立對民居等古建筑的保護意識。四、教學重、難點:重點: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風格多樣的老房子的美,感悟不同歷史時期老房子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特點,用多種藝術媒介表現老房子的美。來難點:感悟老房子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學習表現老房子的構圖取景方法。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微視頻、音頻、課件、繪畫工具2.學生準備:老房子的照片、鉛筆、橡皮等六、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家-—是我們每個人最熟悉的地方,它記錄著我們成長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幸福和歡樂。當今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曾經的老房子被一棟棟的高樓大廈所代替。今天就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穿越到爺爺奶奶兒時的家,去尋找曾經給他們留下了美好記憶的老房子。出示課題:《家鄉的老房子》二、欣賞與探究(一)尋——尋找老房子1.展示幾組學生身邊的老房子,讓學生感受老房子的特點。老房子用什么材料建造的?老房子和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2.展示青島的老房子(二)賞——賞析老房子1我們尋找了身邊的老房子,以及青島的德國式建筑,接下來我們再來欣賞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不同樣式的老房子。簡單介紹:老宅門 青磚、灰瓦、木門,樸素中略帶風雅,展現了中華民族大眾百姓的含蓄與質樸。江南水鄉 這里的老房子為什么選用白墻黑瓦?福建土樓 土樓的環形設計有什么好處?江西吊腳樓 為什么高懸于地面呢?我們欣賞了不同風格的老房子,他們的材料風格是不一樣的。現來讓我們一起伸出手指,去感受一下建筑中那律動的線條吧!用手指書空,沿著建筑的外形描線,你有了怎樣的發現?(不同的線條之美)2、合作探究: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老房子的圖片,同學們從以下兩個方面賞析(1)對比瓦片的線條和窗戶的線條組合方式有何不同?(2)對比下面磚墻的線條和下面石條的線條排列有何不同?教師通過草稿箱推送合作要求,學生合作探究后,發布學習成果,并全班交流。線條的組合方式:曲直、疏密 長短磚墻的線條和下面石條的線條排列體現有序性3、教師總結這些曲直、疏密、長短、有序、等等都是點線面組合變化中帶給我們的節奏美感。(板書 節奏美)(三)繪——描繪老房子我們了解了線條的節奏美現在讓我們小試牛刀吧1、初次描繪:從觀察到實踐,讓我們快速地用富有節奏變化的線條來簡單描繪一下老房子的一個局部吧。點評初次描繪作業:排列整整齊齊的線條美不美?怎樣的線條更生動?2思考、討論:學會了畫老房子的局部,當我們寫生的時候面對一組建筑群,咱們按照什么順序去寫生?整體——局部 --整體 前——后三、欣賞老房子的繪畫作品。講解老房子的線條變化及黑白灰關系。。四、教師范畫在做范畫的過程中,給學生講解繪畫過程及線條的運用。五、藝術實踐、展示評價根據你們課前搜集的家鄉老房子或不同區域的老房子照片,利用速寫的形式畫一畫它們吧。注意問題: 1線條要流暢、肯定,盡可能用長線畫。2畫面要有取舍。3畫面的處理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完成。學生畫完之后,利用平板拍照,師生們進行評價。六、拓展延伸、總結升華今天我們一起用畫筆描繪了老房子,全國各地的老房子各自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和傳奇的故事,等待同學們去尋找,去發現,去描繪。老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喜歡用我們今天學習的速寫的方法記錄自己眼中的美景,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也可以嘗試用畫筆記錄生活,也可以為家鄉的老房子設計一張獨特的明信片,介紹給更多的朋友。六、板書設計:家鄉的老房子整體--局部--整體線條 :曲直、疏密、長短、有序2(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