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職業語文導學案課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學習目標:1.知人論世,了解孔子及《論語》相關知識。2.朗讀課文,分析子路,冉有,公西華和曾皙四人的志向。3. 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及儒家的治國理念,感悟先哲的理想追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重難點:1.理解文章大意,分析子路,冉有,公西華和曾皙四人的志向。2. 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及儒家的治國理念,感悟先哲的理想追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學常識:1. 歷史背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互相征戰,禮樂制度崩塌,諸侯逐漸崛起,周王室日益衰落,一些大的諸侯國通過戰爭獲得更多的土地和百姓,于是出現了曠日持久、錯綜復雜的“諸侯爭霸”局面。孔子希望人民和平,國家穩定,所以周游列國,游說君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 孔子世家》中。2.語錄體: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采,不講求篇章結構,也不講求段落、內容間的聯系,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稱之為語錄體。解題:古人有姓、名、字以及號。名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稱謂對方時,便以字為禮貌。【導入】昨天,老師收到封求助信息。求助人是大師兄子路。他說,前幾天,他們幾個弟子同時被師傅孔子約談。之后,每個人都發了一條朋友圈,而師傅孔子只給曾皙的朋友圈點了個贊,子路百思不得其解。所以這節課,他想請大家來幫忙調查原因。那今天,我們就繼續回到課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來為子路尋找答案。【目標導向,檢測前置】1.孔子,名 ,字 ,是 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張 ,鼓勵人們 ,即“出來做事”。2.《論語》是一部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 和 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 ,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論語》共 篇,492章,12700 字。宋儒把合稱為“四書”,《五經》是指 。3.解釋下列詞語。⑴居則曰: ⑵率爾:⑶千乘之國: ⑷為之:⑸比及: ⑹有勇:⑺方: ⑻哂:⑼足民:⑽端章甫:⑾鼓瑟希:⑿舍瑟而作:⒀何傷:⒁春服既成:⒂撰: ⒃ 詠: ⒄與:【自主研讀,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這些弟子的朋友圈分別發了什么內容?2.四人的志向分別是什么?3.孔子為何“哂由”?“與點”?【釋疑點撥,展示研學】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這些弟子的朋友圈分別發了什么內容?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的志向分別是什么?3.孔子為何“哂由”“與點”?【歸納總結,梳理幫學】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檢測導練,鞏固拓學】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率爾(shuài) 長乎爾(zhǎnɡ) 為小相(xiànɡ)B.饑饉(jǐn) 千乘(shènɡ) 喟然(kuì)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ɡuàn)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鏗爾(kēnɡ)二、重點句子翻譯:1.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3.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作業安排,布置預習】1.背誦本課知識點。2.小練筆:請問你的志向、興趣、特長是什么?把它寫下來吧!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