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歷史復習—世界史九上知識點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大河文明【課標要求】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通過《漢謨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兩河流域文明。通過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會。一、古代埃及:1.古代埃及孕育于尼羅河,公元前3100年左右實現統一。2.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古埃及的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法老為自己修建的陵墓,中國人稱為“金字塔”。二、古代兩河流域:1.兩河流域是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稱“美索不達米亞”。這里孕育了古巴比倫(國家)文明。它所采用的是楔形文字。2.《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三、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恒河(河流)流域。2.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在這一制度中,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政治;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等;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的居民構成,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不可接觸者”——賤民。 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3.佛教創立時間是公元前六世紀,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在公元前三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海洋文明【課標要求】知道希臘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知道羅馬城邦,了解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以建筑藝術、公歷等為例,初步認識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成就。 一、古希臘1.古希臘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多山、多島、環海。這既影響了希臘的統一,卻有利于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2.古希臘城邦特點:“小國寡民”。3.希臘城邦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治的權利。3.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利克里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達到高峰。這一制度是一種原始的直接民主。4.伯里克利改革:(1)擴大公民權利,公職人員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2)代表各地的10各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其成員也由抽簽產生;(3)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5.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公元前334年,國王亞歷山大開始遠征,歷經十年建立起“亞歷山大帝國”,他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二、古羅馬1.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平民選出自己的兩名保民官。2.公元前450年,羅馬頒布《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步成文法典。它使量罪定刑有了文字依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3.公元前49年,凱撒成為終身獨裁官。公元前31年,屋大維成為最后勝利者,首創“元首制”。4.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進入黃金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內湖”。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中世紀是5世紀-15世紀)【課標要求】以法蘭克王國為例,初步理解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逐漸產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傳播,了解基督教在歐洲中世紀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知道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既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以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興起為例,初步認識歐洲的早期大學。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一、基督教——創立時間:公元1世紀;主要人物:耶穌;經典:《圣經》。二、法蘭克王國1.建立時間:公元481年;建立者:克洛維(皈依基督教)2.8世紀前期,實行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層層分封,逐級保護和負責,但不能越級統領)3.8世紀,查理成為法蘭克國王,開始四處征伐。他繼續推行鼓勵基督教發展的政策,命令每個教區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貢獻給教會,稱“什一稅”。800年圣誕節,教皇為他舉行加冕禮,因此他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843年,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的法蘭西、德意志 和 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三、西歐莊園——9世紀開始的一種新型農業經濟組織形式。1.性質: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政治和經濟單位。2.土地分配: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的,稱為“直領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莊園周圍的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共用地”。 3.居民構成:分為領主和佃戶(分為自由農民和農奴)。4.莊園法庭:說明莊園具有司法權。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同時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四、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1.從10世紀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城市爭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包括了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從國王或者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2.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手工業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早期的資產階級。3.12世紀,中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五、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1.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則延續下來,并且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皇位。529年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并與《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其雖然承認了奴隸制,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2.拜占庭帝國不斷遭受攻擊,拜占庭皇帝向西歐封建主請求軍事援助,西歐封建主組建了十字軍進行東征,卻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了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啟示:開放創新使國家強大)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課標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一、日本1.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僅次于奴隸。2.大化改新:(1)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2)時間: 646年(3)內容:學習唐朝的典章制度: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②經濟上:A.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B.實行班田收授法,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③統一賦稅。(4)意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3.武士和武士集團:12世紀晚期,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自己的主公。二、阿拉伯帝國1.伊斯蘭教:(1)創立時間: 6世紀末7世紀初;(2)創立者:穆罕默德;(3)經典:《古蘭經》;(4)教義: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5)教徒:穆斯林。2.阿拉伯文化:(1)數學: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古印度人發明的)。并創造了代數學。(2)醫學:《醫學集成》和《醫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3)文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第五單元步入近代【課標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從手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通過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知道“三角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一、近代早期西歐經濟和社會變化1.經濟基礎(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農業:14世紀中葉以后,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特點:①土地相對集中;②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③農副產品推向市場。(2)手工業:13世紀,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由分散逐漸轉向集中。特點: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3)農業、手工業的共同影響: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2.階級變化:產生了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二、文藝復興(時間:14世紀;地點:意大利)1.背景:工商業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2.核心思想: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3.代表人物:(1)但丁——代表作:《神曲》;地位: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2)達·芬奇——《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地位: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美術三杰”。(3)莎士比亞——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4.性質: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5.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6.實質:借恢復古典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這其中既傳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又有了一定的創新。三、探尋新大陸(時間:15-16世紀)1.背景:(1)根本原因——經濟因素: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歐洲人渴求開拓新市場。(2)社會因素:《馬可波羅行紀》激起歐洲人的向往,歐洲社會掀起“尋金熱”(3)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傳統商道。(4)精神動力:文藝復興倡導的開拓冒險精神。(5)宗教因素:傳播基督教的需要2.條件:(1)造船技術的重大突破,已經掌握中國傳入的羅盤技術。(2)地圓學說的流行。3.主要航海家及事跡(參照教科書P73航線圖)航海家 時間 國家 路線 意義迪亞士 1487 葡萄牙 到達好望角 實際上已經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達· 伽馬 1497 葡萄牙 繞過好望角→印度西海岸哥倫布 1492 西班牙 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 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 1519-1522 西班牙 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 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成為了第一位環球航行的歐洲人,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4.影響:積極影響: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確立起來。世界市場初具雛形。消極影響:揭開了殖民掠奪的序幕,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殖民地的長期的貧困四、早期殖民掠奪1.背景:中世紀晚期,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勞動力,擴大市場,尋找原料。2.開始: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3.發展:16世紀英國快速發展,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自詡為“日不落帝國”)4.三角貿易(1)路線:歐洲→非洲→美洲(詳見右圖)(2)影響:①對非洲:使非洲喪失了大量的勞動力,制約了非洲的發展,造成非洲文明的倒退,導致非洲長期貧困;②對美洲:使美洲種植園主獲得了廉價勞動力,促進美洲種植園經濟的發展;黑奴將非洲文明帶到美洲,對美洲文化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③對歐洲:帶來了巨額利潤,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5.荷、法、英殖民爭霸: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與荷蘭、法國發生一系列戰爭,英國最終戰勝了荷蘭和法國,自詡為“日不落帝國”。6.殖民擴張的影響:(1)積極: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2)消極: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課標要求】通過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榮革命”,初步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歷史意義。通過華盛頓、《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理解美國革命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通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活動,初步理解法國革命的歷史意義。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對比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時間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根本原因 封建專制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英國殖民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封建專制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開始的標志 查理一世召開議會 來克星頓槍聲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杰出人物 克倫威爾 華盛頓 羅伯斯庇爾被處死的國王 查理一世 路易十六建立制度 君主立憲制 民主共和制 聯邦制共和國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民族解放戰爭 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688年光榮革命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94年羅伯斯庇爾等人被送上斷頭臺意義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①結束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②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民主共和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對以后歐洲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2.《權利法案》、《獨立宣言》、美國1787年憲法、《人權宣言》對比法案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美國1787年憲法 《人權宣言》頒布時間 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戰爭期間 1787年,美國獨立戰爭后 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基本內容 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規定未經議會批準,國王不得征稅、維持常備軍及干涉法律的制定和執行 痛斥英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稱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各司其職,互相制衡。 宣告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意義 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君主立憲制。分歧可以在議會中協商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 宣告了美國的誕生,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為美國民主和法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宣揚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思想。l評價華盛頓: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開國元勛,被譽為“美國國父”。(1)獨立戰爭時期: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北美人民取得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成為獨立的國家;(2)獨立戰爭后:主持召開制憲會議,領導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1789年,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l評價拿破侖:(1)功: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主持制定了《拿破侖法典》,打敗反法同盟,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橫掃歐洲,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2)過:擊退反法同盟的同時發動對歐洲的侵略戰爭,對當地人民進行壓榨和掠奪,招致了人民反抗最終走向失敗。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課標要求】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一、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間:18世紀中期)1.背景:(1)政治: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后,政局穩定;(2)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隨著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對棉紡織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刺激了生產方式的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2.特點:以輕工業為突破口。科學與技術尚未結合。2.成就:(1)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紗機,將它命名為“珍妮機”;(2)18世紀中期,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投入使用,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意義: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重大意義的飛躍,它極大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3)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影響: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4)現代工廠制度: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取代。(影響:①實現了生產方式機械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促進經濟高速發展;②大批農村人口入城,形成日益對立的兩大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③促進了工業城市的出現和發展;③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4.實質: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5.意義:(1)極大提高了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二、《共產黨宣言》1.時間:1848年;2.作者:馬克思、恩格斯。3.內容:①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②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4.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該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組成。)(三)巴黎公社1.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立的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2.1871年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5月28日,失敗(史稱“五月流血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