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 《社會歷史的主體》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社會歷史的主體》是必修四第五課第三框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講述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闡明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闡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本框是對“社會歷史的本質”和“社會歷史的發展”兩框的拓展和升華,闡明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的實踐中遵循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變革社會中推動社會歷史發展。二、學情分析生活體驗:00后的學生是濟寧飛速發展的見證者,對于當代中國和濟寧的巨變有著切身的體驗和敏銳的觀察,可以由此設置情境,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知識儲備: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識論和唯物史觀的一部分后,學生初步掌握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哲學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發展: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發展階段,形象思維還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正在逐步形成,教學設計要充分引導學生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但是由于他們生活閱歷較少缺乏必要的社會參與和生活經驗,對社會現實的認識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因此,運用濟寧本土事例進行講解,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注重情感陶冶,進步提升學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很有必要。同時通過案例探究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創造小組討論、探究學習的機會。三、核心素養目標1、通過理清“誰是百變濟寧的創造者”這一問題,辨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堅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政治認同。致敬勞動者,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社會風尚。2、通過展示課前收集濟寧相關的材料,闡明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科學精神。深化學生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理解,增強學生對濟寧的了解與熱愛。3、通過觀看基層第一書記的視頻,促進學生深入理解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的內涵;運用學生舉出共產黨成立以來踐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例子,增強學生對共產黨的認同,深入理解黨的初心與使命重要意義。運用毛澤東的詩引導學生樹立樹立大局意識,努力學習,承擔起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難點:理解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觀看《透過老照片,見證濟寧滄桑巨變》的視頻思考:誰造就了濟寧的滄桑巨變?設計意圖:通過觀看濟寧市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使讓學生思考誰是歷史的創造者,引出本課的主題。(二)講授新課總議題:百變濟寧的創造者——社會歷史的主體環節一: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誰是社會歷史的主體?1、人民群眾的含義與范圍觀點一:英雄是濟寧的創造者。觀點二:人民群眾是濟寧的創造者。思考:同學們贊同哪一個觀點,請發表自己看法。教師點評:首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民群眾的含義。人民群眾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杰出人物(英雄)屬于人民群眾,因此,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唯物史觀并不否認英雄的作用,只是認為他們不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英雄他們的行動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符合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也不能創造歷史偉業。普通個人在歷史長河中雖然寂寂無名,歷史的每一處都彰顯著普通個人的光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普通勞動群眾也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書寫絢麗的篇章,平凡亦有光。讓我們致敬建筑工人、清潔工等為美麗濟寧做出的貢獻。希望同學們養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習慣。過渡:通過本環節的探討,已經清楚地知道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那人民群眾具體是怎樣創造歷史的呢?讓我們進行本節課第二個環節:翻天覆地慨爾慷——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設計意圖:通過濟寧百年來的歷史巨變導入,更能吸引學生進入課堂。分析“誰造就了濟寧的滄桑巨變?”這一問題,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理清社會歷史的主體,分清英雄與普通個人的關系,進一步引導學生尊敬普通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環節二:翻天覆地慨爾慷——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任務:請同學根據課前布置的任務和搜集到的材料,由小組派代表上臺分享本組學習成果。1、濟寧市的物質財富有哪些?2、濟寧市的精神財富有哪些?3、人民群眾參與了哪些變革?小組 1:濟寧的物質財富衣:濟寧魯錦食:夾餅、甏肉干飯、玉堂醬菜、曲阜煎餅等住:孔府、孟府、上九山古村落等行:京杭大運河問題:通過同學的展示我們看到了濟寧市物產豐富且獨具特色,這些物質財富是誰創造的?教師總結: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小組 2:濟寧的精神財富儒家思想:孔子、孟子的思想古今戲曲:孔尚任創作的《桃花扇》、喬羽創作的歌曲水滸文化:《水滸傳》嘉祥石雕問題:1.孔子及孟子的著作及桃花扇、水滸傳這些作品是憑空創造出來的嗎?以什么為素材?2.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為孔子、孟子等人提供衣食住行,還能不能更好的進行創作?3.嘉祥石刻是誰創作出來的?教師總結: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是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小組 3:社會變革的主體革命時期:遼沈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改革時期:小崗村村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群眾代表通過投票使合寨村成為“村民自治第一村”問題:誰在革命和改革時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教師總結: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體。過渡:根據同學們的分享得出正是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使得濟寧乃至全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習主席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共同富裕進行鄉村振興。在鄉村振興的路途中,黨是如何答卷的,讓我們追隨駐村書記的腳步探尋答案。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通過各小組收集、整理資料,運用本土資源,聯系生活實際,分享濟寧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及變革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通過設置不同梯度的學科任務,培養學生辨識與理解、闡釋與論證等學科思維能力。在探究中深入思考,理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具體表現。通過對本土資源的探討,既能讓學生深刻的了解家鄉,增加對濟寧的認同,又能理解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有效突破重難點。環節三:一枝一葉總關情——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觀看視頻:《第一書記在行動》問題:在引領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第一書記為什么能夠獲得村民的稱贊?教師總結:基層干部融入群眾,為人民著想,為人民辦實事、解難題,積極踐行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問題:請同學們舉黨自成立以來積極踐行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例子。習近平:帶領村民打壩、辦沼氣、打水井、辦鐵業社、種烤煙,不僅解決了全村的燃料問題、吃水問題、農具和日用品需求問題,更給村里增加了收入,把獎給他的三輪摩托車換了一臺磨面機,為全村人開了個磨坊,還換了一輛手扶拖拉機,為全村人耕地、拉莊稼。習近平從知情的時候心里就裝著群眾,幫助群眾解決難題,帶領群眾致富。濟寧市:解決早高峰、晚高峰問題在規定時間公交車免費,為豐富農村生活建設文化廣場,修建運河書屋,方便人民閱讀,充實人民的精神世界。積極踐行了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著力改善民生,解決人民困難。物理爺爺王廣杰:退休后堅持在抖音上教授物理知識,發揮余熱,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焦裕祿:焦裕祿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后,面對危害老百姓生產生活的三大災害——內澇、風沙、鹽堿,他帶領全縣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爭。他總是在群眾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他心里裝著全縣人民,唯獨沒有自己。他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奮斗,植樹治沙,取得了顯著成效。焦裕祿因肝癌不幸病逝,年僅 42歲。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是關心治沙工作。焦裕祿切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樹立群眾觀點,始終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真誠服務群眾,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教師總結:通過前面幾個學生講述的黨史故事,中國共產黨從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新時代時期始終把人民放在首位,聚焦民生痛點,把握群眾需求,憂人民之所憂,堅持群眾路線與群眾觀點。結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正在著力解決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相信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中學生作為人民群眾的一員,關注社會發展,樹立大局意識,正確認識國家與個人的關系,明確使命擔當,女里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與力量。最后,送大家一首詩,這首詩是毛澤東在外出求學時留給父親的詩,特殊之處在于毛澤東在寫這首詩和大家同歲,都是 17歲。希望大家學習青年毛澤東堅定的求學信念,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抱負。贈父詩毛澤東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設計意圖:通過具體事例分析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含義,由例引理,讓學生說出黨成立以來踐行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例子,增強對黨的認同,使學生深入理解黨的初心與使命。進一步引導學生作為人民群眾的一員,要關注國家發展、樹立大局意識,努力學習,承擔起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六、課堂小結七、課后作業(一)單選題1.遼沈戰役是黨中央及時抓住戰略決戰時機打響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戰役,歷時52天血與火的洗禮取得勝利,使全國軍事形勢達到一個新的轉折點。歷史昭示未來。這啟示我們,在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中要()①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抓住機遇,努力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放手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③以頑強斗爭贏得主動,努力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有力支撐④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依靠改革創新探索合適的發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到李大釗的“為大多數人謀幸福”,從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的“為民造福”,共產黨人始終心懷人民群眾,把群眾的事一件一件辦好。下列表述與材料主旨相同的是()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③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④全面小康、擺脫貧困是我們黨給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黨員干部始終要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回應民生關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蘊含的哲理是()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②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③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④人民群眾能夠主宰社會發展趨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圖漫畫《紙上談兵》啟示我們()A.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B.要重視意識的作用C.要堅持群眾觀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D.要調研基層實情,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5.“聽起來神出鬼沒,演起來偷梁換柱,看起來捧腹大笑,點破了恍然大悟。”這就是寶豐魔術的魅力所在。2021年5月19日,河南·寶豐魔術大會拉開推幕,300多名農民魔術師以技會友、切磋交流,魔術、雜技、杖頭木偶、提線木偶等節目精彩上演,為數千名群眾送上了一道魔幻大餐,體現了獻禮建黨100周年的主旨。近年來,寶豐縣趙莊鎮通過魔術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魔術文化+”越來越有威力,全鎮線上年銷售額12億元(包括面包車線上發貨),全鎮帶動就業2萬余人,人均年收入3萬余元,這說明()①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推動者,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②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④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之所以強調走網絡群眾路線,是因為()①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③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④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 DDAAD A(二)材料分析題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民是國家最堅實的根基,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1944年 9月 8日,毛澤東同志在追悼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的會議上發表了著名演講《為人民服務》,高度贊揚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指出張思德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黨的七大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寫入黨章,第一次明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新時代新征程,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的有關知識,分析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7.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②新時代新征程,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增強宗旨意識有利于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為人民謀幸福課后反思一、巧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第一、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每節課的先導。成功的新課的導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新課導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利用鄉土資源導入新課,能從與學生聯系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能力、志趣、品德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利用濟寧市百年的變化導出課題,通過濟寧的物質資源、精神資源等講述人民群眾的作用,展示濟寧市鄉村第一書記總結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二、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在這方面,我主要采用適時應用鄉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鄉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系,優化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第三、理論聯系實際,優化學習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教育部制訂)》也明確要求,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政治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探討英雄人物與普通個人的關系,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風尚。引導學生舉出踐行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例子,感受黨的初心與使命。結尾出引用毛澤東的詩激勵學生勵志求學,樹立遠大抱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