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青山不老》導學案課題 20*青山不老 課型: 略讀課文教學 目標 1、默讀課文,結合學習提示說出老人在什么條件下,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2、通過對比閱讀,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體會“青山不老”的含義。教學重點 結合學習提示說出老人在什么條件下,創造了怎樣的奇跡。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閱讀,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體會“青山不老”的含義。教法 學法 講授法、探究合作法輔助手段 課件五 步 學 程(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精 講 聽 學 (5 分鐘) 1、觀看《袁隆平榮獲感動中國人物》的獲獎詞導入。 導入語:在我國晉西北有這么一位山野老農,用十五年的時間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這片綠洲是在自然條件極度惡劣、生活條件極度艱辛的情況下創造的。他以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與困難作斗爭不屈服的精神,為保護人類家園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會隨著歲月老去,老人的精神常在,青山就永遠不會老!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看看他有沒有資格參與評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回顧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3、檢查預習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 本教學環節采用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提取信息、整體感知的閱讀能力,又教給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發現“奇跡”;再讓學生合作探究,提取信息,完成表格,理解“創造了怎樣的奇跡”。在自讀自悟和合作探究中,不斷豐富閱讀感悟,同時發現側面襯托的表達方式,領會表達內容與形式的秘訣。獨 學 內 化 (7 分鐘) 默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2、這樣的奇跡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創造的? 3、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目? 4、填寫人物推薦表 閱讀提示:請帶著問題閱讀文章,解決問題。并說說你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小 組 合 學 (8 分鐘)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以下問題: 1、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2、這樣的奇跡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創造的? 3、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目? 4、填寫人物推薦表。 展 學 解 惑 (15 分鐘) 1、學生匯報展示以下表格內容。 姓名性別年齡 照片工作地點日常工作2、學生展示第一個問題。 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方法:抓住關鍵句) 教師適時拓展,指導朗讀。 3、學生展示第二個問題。 主要貢獻4、學生展示匯報第三個問題。 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為老人具有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品質,是從_____________等關鍵詞句感受到的。 優秀品質5、升華主題。 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不老”的是什么?為什么說“青山不老”? 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綠將是永恒的,代代常綠的; 不老的是老人,老人無私奉獻、造福后代的精神將是永存的。 以聯系和比較的方式,在“‘另一種東西’是什么”的叩問下,促發學生思辨“青山不老”的表層及深層含義,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老人與青山之間的內在關聯,從而真正理解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最后又回歸單元主題以及本文的閱讀提示,進一步理解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 遷 移 檢 學 (5 分鐘)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文中的老人創造的奇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跡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創造的:大環境是 ________________ 小環境是__________________ 2、“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以“青山不老”為題的原因是:作業 設計 1. 必做題:同步練習冊第一課時1、2、3、題 2. 2.選做題:板書設計 大環境:環境險惡 奇跡 精神永存 小環境:生活艱苦 教學反思 優點: 1、整節課的設計比較新穎,目標明確,環節銜接自然。 2、教師的教態自然,情緒飽滿。 3、能夠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學生的參與度較高。 4、能夠融合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缺點: 1、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不夠。 2、教師的激勵性語言比較貧乏。 3、情感朗讀指導不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