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課型教 學 過 程3、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教學目標1根據運動路線的不同,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在教師引導下,用圖示記錄物體的運動路線。3觀察、描述并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式。 4樂于探究物體的運動方式。5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并以事實為依據,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教學重難點根據運動路線的不同,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教學過程:聚焦:立交橋提問:同學們看圖片上的是什么?(生:立交橋)請你們來形容一下立交橋是怎么樣的?2、出示藍色小球,用藍色小球模擬小汽車,發揮想象力,小汽車在桌面上可能會行駛出怎么樣的運動路線?請將你的想法畫在作業本活動記錄第一題。3、立交橋上有很多小車在行駛。關注小車A、B,他們的行駛路線有什么不一樣?(生:小車A行駛的路線是筆直的,小車B行駛的路線是彎曲的)判斷依據?小結:其實,A小車在筆直的路上行駛,所以運動路線就稱為直線,B小車在彎曲的道路上行駛,運動路線就稱為曲線。(板書:直線、曲線)師:用什么符號來表示運動路線是直線呢?用一段直線加箭頭來表示。那如何來表示運動路線是曲線呢?用一段曲線加箭頭來表示探究1:“彈彈珠”游戲1、再出示紅色小球,將紅色小球比作即將要到達的目的地,放在桌子的一邊,藍色小球還是汽車,放在桌子的另一邊,汽車到達目的地,有哪些方法? 師:想要準確地到達目的地,有什么好的技巧?分發材料,小組進行嘗試,每組3次機會,看看能擊中幾次反饋:擊中了幾次?說說看沒有成功是什么原因?師:有什么辦法可以百發百擊中呢? (生:利用軌道)出示直線軌道、曲線軌道。如果能夠成功擊中小球,同學們將他們的運動路線畫在作業本活動記錄的第二題。在直線軌道中,小球的運動路線是直線,所以它做的是什么運動呢?(直線運動)在曲線軌道中,小球的運動路線是曲線,所以它做的是什么運動呢?(直線運動)如何來區分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探究2:小球飛出桌面師:在剛剛游戲的過程中,小球沖出了軌道甚至飛出了桌面。請問小球飛出桌面后,小球會做什么運動? 將你的猜想畫在作業本上。觀看操作視頻,學生進行操作。師:小球飛出桌面后運動路線是怎么樣的?(生:曲線運動)拿出手機,我的手機可以把小球的運動路線都拍下來。 (在黑板上畫出運動路線)探究3:辨別更多物體運動的路線這些物體他們做的是曲線運動還是直線運動?自由飛翔的小鳥、上下移動的電梯、從樹上掉落的蘋果、被擊中的臺球還有刺激的過山車。生活中很多物體都在做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誰來說說看呢?板書設計: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直線 曲線教 后 反 思《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翻閱以前的教材,可以得知這節課是一節新課。能夠參考的資料比較少,當然能夠自由發揮的空間就比較多。 拿到這節課之后,立刻翻閱了教參,了解教學目標和主要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夠根據運動路線的不同,將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能夠用圖示來記錄物體的運動路線。這節課我才用了教學中的三個實驗,沒有做過多的改動,只是用小車擊中目的地的形式來串聯本節課的內容。結束活動,我對本節課以及另外兩堂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1、 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引領著學生完成一堂課的學習。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學生的參與率??茖W課堂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做實驗是分小組進行,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第二節課許老師的《點亮小燈泡》中,許老師并不是按4人小組進行操作,而是每兩人一組進行探究,讓每個孩子都有了思考,并培養了合作探究精神。美中不足的是到了匯總分析階段,許老師的關注點集中到了匯報的同學中,忽略了大多數傾聽和觀看的孩子。如果沒有非常有吸引力的內容,學生是不會專注地傾聽和學習的。在鄒老師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中,鄒老師設計了一個非常有趣非常吸引孩子的環節,讓一些孩子佩戴頭套扮演角色。觀察了同學們的反應,大部分同學們其實也是積極參與其中,也在動腦思考繩子應該怎么連接,但小部分坐在邊邊角角的同學就沒有認真參與這場游戲了。我認為可以這樣設計:將一個小組設計成一個角色,例如:第一組扮演“蛇”,第二組扮演“青蛙”……每個小組四個人都會關注到自己的角色被誰吃,又可以吃誰。相當于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到了其中。2、學生回答有效評價每個孩子對科學的理解不一樣,對科學知識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在當教師提問后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若想要學生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是很簡單的,只要提問到位。我在提問學生,想要讓小車(小球)到達目的地,你有哪些方式?在備課的時候,我只關注了學生可能會回答:彈射、滾動等方式,卻沒有想到學生會直接回答“軌道”。這和我想要的答案不一致,它甚至直接幫我過渡到了下一個環節。為了讓彈射小球這個環節能夠進行下去,當學生回答:軌道時,我評價到:現在我們先不用軌道。但之后我又讓同學們答出軌道,用軌道。前后的不一致,也許會讓學生覺得很懵。現在想來,如果學生直接答出了軌道這個答案,這說明,學生前概念是了解軌道的,也許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鋪墊引導出軌道,可以直接進入到下一個環節,利用軌道來彈射小球。與直接彈射來進行對比,哪一種能夠又快又準確地擊中目的地。 想要成長為一名有深度的科學教師,是要能夠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并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合理地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3、學生在掌控中的學習氛圍就一定效率高嗎 科學的課堂是需要做實驗的,做實驗的時候,學生進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程序。在交流的時候,學生免不了會說話聲音大起來。這樣的課堂效率就差嘛。我認為學生是沉浸在學習中,沉浸在實驗的過程中,就可以。課堂過于安靜也未必是件好事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