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學五年級上冊 3.2用水計量時間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學五年級上冊 3.2用水計量時間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用水測量時間 課型
教 學 過 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初步理解流水是可以用來計時的,同一裝置流出相同量的水用時基本相同。 2.發現水流速度隨著水位的降低而變慢,控制水位不變可以使水流保持勻速。 過程與方法: 1.根據從5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所需時間推測、驗證漏出20毫升、30毫升、40毫升所需時間。 2.經歷古人發明水鐘的探究過程:可以計時——尋找原因——嘗試改良。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分工合作探究的默契,體會成果分享和交流的樂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用流水計時的原理教學難點:發現實驗過程中水流速不均勻的特點,尋找原因,嘗試改良。【教學準備】1.每組滴漏裝置(鐵架臺、60毫升注射器、點膠針頭);2.每組記錄單2張;3.班級數據匯總表2張;4.ppt課件【教學過程】一、直接導入 你知道古人用什么來計時嗎?預設:日晷、太陽、沙漏、水鐘等等有講到水鐘,直接揭題:流水為什么能計時?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用水測量時間》。沒有講到水鐘:古人還曾用水計時,看看古人做的水鐘,(ppt),他們是如何反映時間的流逝的?(播放視頻)區分受水型和泄水型水鐘它們都是根據水量來計時的,水為什么能計時?流水有怎樣的特點,古代的水鐘需要解決那些問題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用水測量時間》),接下去我們就做做實驗,研究問題一:從50ml水中漏出10ml需要多少時間? 1、出示滴漏裝置老師帶來了一個滴漏裝置,(簡單介紹,倒水演示)。它是一個60ml的針筒上面有刻度,在里面裝滿水后就可以滴下來,我們可以研究流水有什么特點。2、統一任務:從50ml水中漏出10ml需要多少時間? 我們把它裝上50ml水,讓它流出10ml,看看多少時間?流到哪里?(40ml),然后借助于秒表測出它的時間。秒表如何使用?再測一次怎么做?水倒回去,手輕輕的堵住針頭,我們眼睛要平視,缺少一點用滴管滴加。再用同樣的方法做一次。3、溫馨提示注意水量的變化,發出口令:“開始...停...”計時員聽口令操作,記錄員及時記錄實驗后完成匯總4、領取材料、學生實驗5、匯報交流:A、我們小組中的3次數據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組內數據相差不大)為什么不一樣?(誤差)哪些會導致誤差?(計時操作配合,讀數量取的水量,計時等等)如果都注意了,數據會更加的接近,能用來計時嗎?結論:同一水量同一孔徑流出等量的水用時基本相同,稱為等時性,因此它可以用來測量時間。B、 我們和其他小組的數據一樣嗎?為什么?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裝置結論:孔徑大小會影響流速,大——快,小——慢(板書)三、研究問題二:根據活動一推測、測量從50毫升水中流出20毫升、30毫升、40毫升的用時。1、呈現學生前概念從50ml流出10ml需要一定的時間,假如流出20ml,30ml,40ml又需要多少時間嗎?想知道嗎?你能預測一下?請你寫下記錄單上。交流推測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預設:時間成倍增加;會越來越慢等 3、確定實驗方法怎么測?那個小老師來指導一下預設:第一次測流出20ml堵住,計時,倒回去再測出流出30ml時間,再測40毫升用時。過渡:講得非常好,不過這樣比較耗時,老師這里有一個更好的縮短時間的辦法。計時器上有一個暫停計時的功能,先來看一下秒表。投影展示操作。跟著ppt演示操作一邊:當我們漏出20ml時按一下暫時計時就可以讀出時間記錄,恢復后繼續計時讓它再流出10ml,計時,恢復,此時就是流出30ml所用的時間,流出40ml就是再此基礎上再漏出10ml計時。4、學生實驗5、交流匯報:各小組和預測相比,發現了什么?(時間越來越長),說明了什么?(發現水流速度在變慢)為什么?(水位)結論:水位高低也會影響水的流速度,高——快,低——慢(板書)拓展 1、既然滴水時間隨水流速度越來越慢,還能計時嗎?我們不妨再來研究一下他們的裝置。預設:水位不變,水流速度不變2、水位解決了,那孔徑大小呢?PPT動畫展示孔徑大小變化調整孔徑大小來長時間的測量,看看老師的這個圖,它是如何做到的。五、課外延伸看來古人真的很聰明,想不想我們也來挑戰一下做一個水鐘,下節課我們就來做個水鐘。六、板書用水測量時間等時性孔徑大小:大——快 小——慢水位大小:高——快 低——慢
教 后 反 思
《用水測量時間》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時間》單元的內容。為了上好這節課,我經過了多次試教,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及時調整了教材,對教案進行了多次大的修改。下面談談整個上課的下來的一點小小的想法和反思。看了教材,我自己先做了實驗,用一個塑料瓶子,在杯底打一個小洞,倒入100毫升的水,用一個量筒接住,當量筒里的水達到10毫升時,我記錄一下時間,當量筒里的水達到50毫升時,我又記錄一下時間,最后當量筒里的水達到100毫升時,再記錄一下時間。可是這樣測量需要很高的精確度,學生小組實驗的時候,如果測得的數據有一點點不精確,就會影響我們對后面整個實驗數據的分析。而且在一個容器里裝100毫升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流到還剩下一點的時候就不會往下流了。其次,讓學生根據流完100毫升水的時間來推測流出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是有難度的。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在教材和實驗材料上做了些改動。在實驗材料上選擇了60毫升的針筒,針頭是磨平的,選用不同孔徑大小的針頭,針筒上面有刻度又可以起到量筒的測量作用。讓學生經歷一個初步認識古人水鐘、尋找可以記時的原因、進一步認識水鐘的過程,讓學生感嘆古人的智慧的同時激發起自己動手的欲望。本課的教學中首先介紹古代的水鐘,知道古代幾種常見的水鐘,以及每種水鐘的制作原理,簡單區分類型。在針筒里盛50毫升的水,測量流出10毫升水的時間,讓學生明白流水為什么能計時,再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推測連續的10毫升需要的時間繼而進行驗證,讓學生觀察水在流動過程中的變化,從而得到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使水的流速保持不變必須保持一定的水位,再來理解古代的水鐘,學生就容易理解了,這個難點也比較容易突破了。在活動中,學生展開思維,并用實驗驗證,水不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滴。而古人克服了這些困難,發明了水鐘。把焦點又重新拉回“古代的水鐘”,找找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我們是否也能做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實驗操作的部分采用了先扶后放的原則。第一個實驗測50毫升流出10毫升需要多少時間以老師講和做為主,強調實驗的注意點,對于第二個實驗注重學生的嘗試探究為主,先是讓個別學生上講臺嘗試做做測量過程,從中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握測量方法及工具使用注意點;再是分組活動,讓學生動手配合測出數據。在兩次交流中關注數據,發現問題認識流水的特點和影響流速的因素。如此探究,避免了單一的說教,學生樂于參與,能力提升明顯。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取50毫升水,試教時對滴管的有無做了嘗試。使用滴管勢必要一個杯子,這讓學生和接水的杯子有混淆,所以學生拿材料時就拿一個裝有50毫升的杯子直接實驗,注意不要灑在外面,如果不夠再來換取另一杯。試教下來發現學生灑掉得太多,換取時又浪費時間,同時也沒有把先前的50毫升全部放回杯中來換取,兩個水混淆,這樣每次實驗都要調節水位,時間有所浪費,減少了混淆的機會卻帶來了操作上脫節,又加上實驗操作的要求所以還是使用滴管。但在使用滴管時如果把兩杯水混在一起實驗操作就比較慢,所以實驗前要講明滴管是不夠時用來補充的。明確各個器材的用途。在第二個實驗連續測出20毫升、30毫升40毫升需要的時間的實驗,對于堵住計時還是連續計時也是個難題。如果采用堵,學生容易操作能記錄下數據,但堵得話誤差比較大,堵快和堵慢都有可能,但又不能判定為錯誤操作,但多和少對后面數據分析將有很大的影響。但不堵的話對學生操作難度就高了,那是一剎那的時間,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讀出數據。試教下來,不堵時,時間耗費得多,因為測時無效次數多,小組間稍微配合不好就重做重做,所以最終還是用堵得方法,確保實驗有序的進行。但用上了連續計時的功能,不將前面的數據清零,這樣就可以減少點誤差。在本節課中實驗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課,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操作方法,我利用了課件動畫演示的方法,在60毫升的針筒中從50毫升連續流出20毫升,30毫升,40毫升需要多少時間,動態的展現了這個過程,讓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實驗的過程。還通過PPT的形式,適時地出示圖片、表格、文字提示,高效組織了課堂教學。如展示泄水型水鐘工作時影響水流速度的水位動畫效果,讓學生清楚的看到了動態的效果。通過實物展臺清晰地展示了師生的演示過程,效果很好。但最后的孔徑大小對流速的影響這個動畫效果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學生沒有過多關注在塞子的松和緊上而是關注在快慢上,忽略了問題的本身,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這節課的最大不足之處就是自己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缺乏經驗,以為他們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可是到下課時還有一個實驗沒做,學生一遍一遍的做著實驗,小組配合的又不是非常好,時間一點一點的流失,又得不出結論,自己又著急,對現象只能草草收場,對于本課的重要環節數據分析根本沒有展現更太不是拓展,對于特殊數據更是置之不理,學生沒有理解沒有思考,完全是說教式,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這節課最需要老師時就是在特殊數據出現時,怎么化解,有哪些因素導致的,學生有思考才有收獲,有發現才有理解,但在上課時卻沒有做到。另外小組間的合作在本次課堂中尤為重要,秒表的實驗,口令的及時,操作的統一等等都會影響到實驗的結果,課后自己想,如果在正式實驗前先讓孩子有個練手的機會會不會效果更好,通過預演知哪個環節沒有配合好及時調整換人,這樣的得到的數據的得出會是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如果某個小組真的沒有配合好,時間又非常緊張,是不是可以暫停,由其他小組的數據同樣也能說明問題,沒有完成課后可以來完成,這樣時間應該會節省很多,這些都說明自己的應變能力不行。所以在本節科學課中應該是每個孩子有事做,都會做,都應該明確了任務,有的計時、有的操作、有的觀察、有的發令……人人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了。避免了以往實驗中一人動手其他人無事可做的現象。但是,由于我經驗不足,在提出要求時沒有講清楚,有的小組互相合作的效果不好,還要親自指導,所以,科學實驗課上,老師的講解很重要,要做到簡潔明了。一節課上下來真的需要老師全方位的了解學生,上課需要老師的調控,需要學生的配合,這樣才是一節學生需要的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金秀| 贡嘎县| 保靖县| 兴业县| 砀山县| 阳高县| 蕉岭县| 柳林县| 临清市| 缙云县| 泉州市| 牙克石市| 巴彦淖尔市| 余江县| 玉屏| 安化县| 仁寿县| 常宁市| 平乐县| 阳春市| 新平| 敦化市| 嵊州市| 凤台县| 翁牛特旗| 绥芬河市| 台州市| 婺源县| 西华县| 绥化市| 沙田区| 治县。| 家居| 盘山县| 兖州市| 尉犁县| 鹤山市| 涞水县| 台山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