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教學目標科學觀念 知道熱有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三種傳遞方式。 理解熱可以在物體內和物體間傳遞。 發現熱量的傳遞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 科學思維 在本課中,學生主要觀察和探究與“熱傳導”相關的問題。在金屬條的一端加熱,另一端是否會熱起來,通過實驗觀察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過程和方向。讓學生嘗試著自主設計實驗,觀察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過程和方向。通過綜合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總結出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熱量可以在物體內和物體間傳遞”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為下一課“熱在水中的傳遞”打下基礎。 探究實踐 從事物的結構、變化的角度獲取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交流與制定比較完整的探究計劃,設計單一變量的實驗方案。 交流一個研究問題可以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法。 運用分析、比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 態度責任 1.形成對熱傳遞的變化及相關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2.分析熱傳遞的原因,養成以事實為依據的意識。 3.養成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的實驗態度。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設計實驗觀察熱在金屬中的傳導過程和方向。教學難點: 1.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在金屬中傳導的。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 1. 用課件展示圖片:金屬湯勺浸在火鍋中。提問: 這個時候我們用手觸碰湯勺的勺柄,會有什么感覺 (預設:燙手) 2. 追問:湯勺的勺柄為什么會燙手 (預設:可能上熱湯的熱量傳到金屬勺口,再傳到勺柄。)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前概念“熱可以在溫度不同的物體中傳遞”,啟發學生思考在同一個物體內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 二、探索設計 活動―: 設計一個不燙手的金屬勺(利用銅作材料) 提出問題:想要一個不燙手的金屬勺,你會怎么設計呢? 學生思考,并將設計畫在記錄單上。 展示學生的設計圖,交流想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設計“不燙手的金屬勺”,在了解學生前概念的基礎進一步暴露學生對于熱傳遞的認知,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 活動二:設計一個能夠“看見”熱的傳遞的實驗 提出問題:熱在金屬條中是怎樣傳遞的 怎么能夠看見? 介紹實驗材料:感溫油墨、探針式電子溫度計 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材料設計實驗,并進行預測。 進行實驗 研討:在一端加熱,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熱在金屬棒中是怎么傳遞的?對 我們設計勺子有什么啟發嗎? 設計意圖:基于學生的已有認知,引導學生利用所給材料設計一個能“看見”熱傳遞的實驗,并推測熱的傳遞方向。強化轉化思維,將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溫度的變化轉化為“可見”的現象,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 活動三:金屬片的傳熱實驗 1. 猜想:在金屬片邊緣加熱和在金屬片中間加熱分別有什么現象? 2. 進行實驗 3. 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在金屬棒的實驗后,進一步探究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學習認識熱傳遞。 三、深入研討 1. 分析熱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傳遞的現象,討論熱的傳遞方式有什么相同點。 2. 整理、概述對熱傳遞的認識:熱在金屬中的傳遞過程,是從溫度較高的一端傳向溫度較低的一端,或者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和梳理,進一步比較熱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傳遞的異同點,在比較的基礎上,學生認識到熱量的傳遞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或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 四、課后拓展 1. 出示生活中熱傳遞的例子 熱水袋、電熱毯、鐵鍋燒菜 2. 拓展:熱傳遞的方式 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 3. 課后任務 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改進自己的設計圖(“不燙手”的金屬勺); 課后查找資料了解熱輻射和熱對流,和小組同學分享。 設計意圖:科學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科學現象,用一幅形象的手繪圖,拓展學生對熱傳遞的認識,課后任務要求學生基于本節課的學習對課前的設計圖進行改進,深化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