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 1.知道植物的種子多種多樣,不同植物的種子顏色、大小、形狀等各不相同。 2.知道種子都有種皮和胚,有些植物種子中有胚乳。 3.知道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幼苗是由胚發育來的,大部分綠色開花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 科學思維目標: 1.能綜合運用感官并用比較的方法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征。 2.能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種子內部結構的共同特征。 探究實踐目標: 1.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種子的內部結構,會用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內部結構。 2.能用畫圖、文字等方法記錄種子的內部結構特征。 態度責任目標: 意識到種子是人類的主要糧食資源,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認識常見植物的種子,知道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教學難點: 了解種子的內部結構,知道種子內部每部分的生長情況。教學過程聚焦 1.提問: (教學提示:出示蠶豆、花生、玉米等不同植物種子的圖片。)這些是什么?(預設:蠶豆、花生、玉米……) 2.講解:大家的回答都正確,科學上我們把它們叫作種子。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 3.提問:在春天,把這些種子播種到土里會怎么樣?(預設:會發芽;會長大;會慢慢長成一棵新的植物;……) 4.揭題:小小的種子為什么可以發育成全新的植物?這和它的形態與結構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種子的奧秘。(板書: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二、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征 1.提問:這些種子都一樣嗎?(預設:不一樣。)你們準備用哪些方法來觀察這些種子的外部形態呢?(預設: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摸……) 2.活動:給學生分組發放蠶豆、花生、鳳仙花等植物的種子,引導學生用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從顏色、形狀、大小、氣味、表面光滑程度等方面進行觀察和描述。 3.播放實驗視頻: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征 4.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外部形態各不相同。 探索二: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 1.過渡:種子的外部形態各不相同,但它們都能發育成植物,它們的內部結構有什么奧秘嗎? 2.活動:引導學生猜測種子的內部結構,并將自己的猜測以簡圖形式畫在學習單中。 3.提問:大家的猜測各不相同,那種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同學們可以跟著小老師做實驗,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 4.播放實驗視頻:指導學生分組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 研討一:植物種子的結構特點 過渡:我們剛才觀察了蠶豆、綠豆、紅豆等多種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我們發現雖然它們的外部形態各不相同,但內部結構基本相同 2.提問:種子外都包裹著種皮,種皮內是種子的胚。你覺得種皮有什么作用呢? 3.講解:以蠶豆種子為例,這兩片“豆瓣”,叫作子葉,其內部儲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能為種子萌發提供所需的養分。子葉的連接處上面尖尖的結構叫作胚根,會發育成植物的根;下面小齒狀的結構叫作胚芽,會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連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叫作胚軸。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共同組成了植物的胚。 4.提問:你們覺得種子的哪個部位會發育成新植物? 5.小結:胚是種子的重要部分,可以發育成幼苗,長成新植物。 三、拓展 種子除了能發育成新的植株,還能用于藝術創作呢!同學們可以在課后尋找不同植物的種子創作一幅種子貼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