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信息技術 年級 高一 學期 春季課題 2.5.3 網絡的組成與構建教學目標1. 了解網絡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無線局域網的構建方法及步驟。 2. 了解網絡的組成并能進行分析歸納,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問題;在實踐中對問題進行分層解并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各種信息資源,從而更進一步理解網絡組成部分的作用。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了解網絡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 掌握無線局域網的構建方法及步驟。教學難點: 1. 理解網絡協議在計算機網絡中的作用。2. 局域網構建過程中,一些設備主要參數的設置。教學過程情境導入: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的不斷普及,通過瀏覽網頁來獲取信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為什么我們輸入網址,確認后就能看網頁的內容,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又是如何工作的,同學們你們是否了解呢?今天,我們就來揭開網絡的神秘面紗。 一、網頁的傳輸過程 1.認識URL 例如:http://www./index.htm 當在瀏覽器中輸入該網址后,回車確認,即可訪問該網頁。該網址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http:即超文本傳輸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屬于從web服務器傳輸超文本信息到本地瀏覽器的傳輸協議。它是一種網絡協議,網絡協議可以理解為計算機網絡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的集合。比如,我們同外國人交流時,都說中文,或著都說英語,這樣雙方都能彼此理解。 www.:表示web服務器的域名,可以理解為該服務器上的地址。 index.htm:表示網頁的文件名,即我們瀏覽的網頁文件。 2. 網頁的傳輸過程 先介紹因特網由許多的局域網互聯組成,再分析當web服務器在局域網內和局域網外,兩種不同的情況是如何訪問的。 由上圖可知,計算機網絡是由計算機系統,數據通信系統以及網絡軟件和網絡協議三個部分組成。接下來,我們分別來了解這三個部分。 二、網絡的組成與構建 1.計算機系統 功能:主要用于完成數據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和輸出等任務,并提供各種網絡資源。 組成:按用途可分為兩類:服務器和終端。服務器負責數據處理和網絡控制,并構成網絡的主要資源。它主要由大型機、中小型機等組成,網絡軟件和網絡的應用服務程序主要安裝在服務器中。終端是網絡中數量大、分布廣的設備,是用戶進行網絡操作、實現人機對話的工具。它可以是PC機、筆記本電腦,也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 講解的同時,在PPT上播放一些相關設備的圖像,讓學生有直觀的印像。 2. 數據通信系統 主要由傳輸介質和網絡互連設備等組成。 傳輸介質是傳輸數據信號的物理通道,用于連接網絡中的各種設備。常用的有線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等;無線傳輸介質有無線電微波信號、紅外信號等。 網絡互連設備用于實現網絡中各計算機之間的連接、網與網之間的互聯等功能,主要包括調制解調器 ( Modem)、路由器(Router)和交換機 ( Switch)等。你能說出下列圖像分別是什么設備嗎? 3. 網絡軟件和網絡協議 網絡軟件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授權給用戶,使用戶能訪問網絡資源,并且方便、安全地使用網絡;另一方面管理和調度網絡資源,提供網絡通信和用戶所需的各種網絡服務。 網絡軟件一般包括網絡操作系統、通信軟件以及管理和服務軟件等。常見的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有UNIX、Windows Server和Linux等。 網絡協議是實現網絡不同終端、不同網絡之間相互識別和正確通信的一組標準及規則,它是計算機網絡正常工作的基礎。 在Internet上傳送信息至少通過三層協議: 網際協議(IP ),它負責將信息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 傳輸控制協議(TCP),它管理被傳送內容的完整性; 應用程序協議( AP),作為對通過網絡應用程序發出的一個請求的應答,它將傳輸的信息轉換成人類能識別的內容。 4. 網絡的構建 (1)確定網絡結構,連接網絡設備。 在各類網絡結構中,樹形網絡是一種分層結構,網絡節點呈樹狀排列,適用于多分支的管理和控制,其特點是易于擴展和隔離故障。 (2)互聯網的接入 路由器連接因特網的方式對于個人用戶來說一般都使用PPPoE上網連接方式(即撥號上網),只要在路由器的WAN口設置中輸入PPPoE用戶名和密碼即可。 (3)有線終端設備接入局域網 終端設備接入路由器都需要一個與路由器處于相同網段的IP地址。路由器、交換機及服務器等設備,為了便于訪問和管理,可以使用靜態地址。PC機、網絡電視機頂盒及數字攝像頭等設備,為了避免煩瑣的設置,可以使用動態地址。若使用動態地址來接人終端設備,則路由器必須開啟DHCP服務。 (4)移動設備接入局域網 要將移動設備接入到局域網,就必須開啟路由器的無線網絡功能。如果路由器不具備無線網絡功能,應該為路由器外接一個無線AP(無線網絡接入點)或無線路由器。 (5)網絡連通性測試 網絡架設完成后需對網絡進行連通性測試,以便確定網絡是否能正常工作,可以通過終端瀏覽網頁是否正常等簡單方法來測試。 【設計思想】該部分內容首先向學生介紹一遍,課堂上通過一些截圖的展示,讓學生能更加直觀的感受網絡的組件過程,還需要后續實踐課程來鞏固相關內容。 三、課堂小結 1. 網頁的傳輸過程(URL、客戶端與服務器數據的傳輸過程) 2.網絡的組成(計算機系統、數據通信系統、網絡軟件和網絡協議) 3.網絡的構建過程(確定網絡結構,連接網絡設備、互聯網的接入、有線(無線)設備接入局域網、網絡連通性測試) 四、教學反思學生基本都會使用瀏覽器訪問網頁,但是對網絡的工作原理知曉不多。通過本課內容的介紹,學生至少了解了一些網絡的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基本概念比較多,還需要后續實踐課程來鞏固相關內容。實踐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