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 考點1 中華文明起源、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一、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1.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2.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使用打制石器,過著群居生活;已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3.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人工取火;過著集體生活,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北京人復原頭像 山頂洞人復原頭像易混易錯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已經懂得如何人工取火。( )北京人 山頂洞人距今時間 約70萬—20萬年 約3萬年生活狀況 學會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已經懂得人工取火二、原始農耕生活1.原始農業(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發現于中國。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2)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原始居民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距今年代 距今約6 000年 距今約7 000年生活地區 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東部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浙江余姚房屋樣式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干欄式建筑生產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原始農業 種植粟 種植水稻原始畜牧業 飼養豬、狗等家畜 家畜以豬、狗和水牛為主原始手工業 制作彩陶和少量的樂器;會簡單的紡織、制衣 制造陶器(黑陶)、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骨哨3.遠古傳說:炎黃聯盟(黃帝和炎帝兩大部落結成聯盟,逐漸形成華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禪讓制(部落推舉賢能的人擔任部落聯盟首領,如堯、舜、禹);大禹治水(采用疏導的方法,使平地的積水注入江河,再流入海)。三、早期國家與社會1.早期國家朝代 建立者 建立時間 都城 亡國君主夏朝 禹 約公元前2070年 陽城 桀商朝 湯 約公元前1600年 亳,后遷到殷 紂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鎬京 周幽王2.西周分封制(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內容①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②義務:諸侯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③權利: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3)實質:社會等級制度(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社會等級)。(4)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3.青銅器與甲骨文 (1)青銅器:商朝以后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更成為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征,其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見上圖)。 (2)甲骨文: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目前可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見下圖)四、動蕩的春秋時期1.經濟發展: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2.諸侯爭霸(1)背景: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西周的各種制度逐漸遭到破壞,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2)內容:強大的諸侯為取得優勢,以“尊王攘夷”的名義進行征戰,爭奪霸主的地位。(3)霸主:齊桓公(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先后稱霸,號令諸侯。(4)影響: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展;中原的“諸華”“諸夏”與周邊的民族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五、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1.戰國七雄(1)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見下圖) (2)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拓展延伸 七國方位記憶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2.商鞅變法(1)背景:戰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2)時間:公元前356年。(3)內容政治 ①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 ①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②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統一度量衡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4)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3.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2)作用:防洪、灌溉、水運等。(3)影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2 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重難突破 青銅時代與青銅文化的區別 青銅時代是指人類社會已經發明和制作了青銅器,并將其運用于生產和生活領域,使整個社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青銅文化主要指建立在青銅生產工具基礎上的社會文明。青銅時代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文化都可稱為青銅文化。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考點2 百家爭鳴一、背景1.士階層出現:春秋戰國以前,貴族壟斷文化教育。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社會動蕩,一些貴族降為平民,文化教育也隨之傳播到民間,并逐步形成了一個擁有學識的士階層。2.動蕩和變革的時代:春秋戰國是社會大動蕩的時期,士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四處游說、講學,并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從而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二、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張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啟示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以德治國;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以德治國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 以民為本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道家 老子 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的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道德經》)一書中 和諧社會,尊重自然莊子 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維護和平法家 韓非 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以法治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