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備課課題 13.筆桿上橡膠套的作用 授課時間 月 日(星期 )課型 新授 第1 課時(共 1課時)教材分析 第13課是《筆桿上橡膠套的作用》。有些圓珠筆的筆桿上有一截橡膠套,它有什么作用 以這個問題引入對摩擦力的研究,學生通過比較有橡膠套和無橡膠的筆在桌面上滑動情況的不同,認識什么是摩擦力。通過摩擦表面程度不同的面和用不同的力擦拭黑板,體驗摩擦力的大小。根據這些體驗,讓學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并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最后,了解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學情分析 1.學生對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受。 2.本課的對比實驗對于學生來說需要關注的內容太多,比較難。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在這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滑動的力,這種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摩擦力越大;質量越小,摩擦力越小。科學思維:能夠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是否有質量。能夠記錄稱量空氣的數據,并能夠依據數據判斷空氣是否有質量。 科學思維: 學生通過對比實踐,對實驗現象與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實踐: 1.在教師引導下,能夠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2.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3.在教師引導下,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并與之交流。 責任態度: 在科學探究中能夠以事實為依據,不從眾,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教學重點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摩擦力的相關結論。教學難點 在教師引導下,能夠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板書設計 13筆桿上橡膠套的作用教學過程 問題引領下的主要學習任務、師生活動及設計意圖一、 情景引入(3’) 談話:有些圓珠筆的筆桿上有一截橡膠套,它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思考它的作用,說出自己的觀點以及理由。 【設計意圖】將學生思維聚焦到筆桿上小小的橡膠套,從學習用品的細節出發,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問題。 二、科學實踐 (29’) 學習任務一:將帶有橡膠套的圓珠筆放在桌面上滾動或摩擦,去掉橡膠套后再把它放在桌面上進行滾動或摩擦。按要求實驗比較 兩次對比,小組討論你的發現。 【設計意圖】在實驗中真實體驗橡膠套的作用,引導學生發現橡膠套具有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從而接受摩擦力的概念。2.用手代替筆,直接在桌面摩擦。感受摩擦力。使學生意識到摩擦力的存在。 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在這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滑動的力,這種力就是摩擦力。 學生傾聽理解 【設計意圖】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在使用摩擦力,將所學知識在課堂上進行遷移和應用。選擇這兩個游戲活動也是為了滲透摩擦力大小是與物體的質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的,在體驗摩擦力時,有的放矢,有目的地體驗,不盲目地體驗,提高課堂效率。學習任務二:體驗生活中的摩擦力作用,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然后全班交流。 (拽凳子游戲和橡皮擦游戲) 學習任務三: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有關? 實驗一:摩擦力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實驗步驟: 1.如圖,連接實驗裝置。 2.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物體,呈勻速運動,將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3.重復實驗三次。 按要求規范實驗 (每組選擇一個實驗進行實驗操作,若完成后時間充足可以做另一個實驗) 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摩擦力越大;質量越小,摩擦力越小!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設計實驗、經歷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和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親身經歷實驗,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實驗二:摩擦力與接觸面光滑程度的關系 實驗步驟: 1.如圖,連接實驗裝置。 2.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物體,呈勻速運動,先在桌面上,再在地毯上。將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3.重復實驗三次。 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拓展應用( 5’) 頭腦風暴:在生產生活中人們是怎樣根據需要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舉例說明。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作業布置 尋找生活中關于摩擦力的應用。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