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地球的形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知道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都是一個球體。 2.知道如何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科學思維 通過模擬實驗以及更多證據的收集,論證地球是球體的觀點。 科學實踐 1.利用模擬實驗觀察現象,尋求地球是球體的支持性證據。 2. 初步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態度責任 1. 了解技術的進步可以讓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現象,發現更多的自然規律。 2. 感受自然規律的發現需要經歷不懈地探索。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歷程,感受人們在認知自然孜孜不倦的努力,體會技術進步對推動科學認知的幫助。 教學難點:理解模擬實驗是如何支持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解釋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設計意圖1新課聚焦同學們,太陽和月球都是球體,這是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的,那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呢? 2003年,我國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14圈。 古時候并沒有這么高的科技,古人們是如何認識地球形狀的呢?又是怎么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驗證《地球的形狀》。 球形 認真聽 思索因為學生已經有了地球是球形的前認知,對課 的學習興趣就會下降,所以本課需要做一個情 境鋪墊——但是在古代,人們沒有那么高的科 學技術,是無法知道地球全貌的,所以“地球 是什么形狀的”一直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引導 學生們將自己代入古代人的視野,進而引發思 考。2科學探索1、穿越時空,讓時間回到很久以前。如果我們是古人,當我們站在大地上時,你能猜測出地球可能是什么形狀嗎?引導學生回答。 (1)很久很久以前,大多數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這和人們觀察到的現象基本相同。天好像一個穹頂,蓋在地上,大地是方形的。 (2)有一些現象,卻讓一部分人推測地球可能是球體。 ①在海邊,人們用望遠鏡觀察到遠方駛來的船,總是先看到帆頂,然后才看到船身。 2、引導學生運用模擬實驗證明地球是圓的猜測 (1)實驗1:模擬行船 A.實驗材料:大球(如籃球等)、船模、桌子。 播放實驗視頻 B.分析材料用途 大球模擬地球,船模模擬帆船,桌面模擬平面。 C.實驗過程 讓船模分別在球面上和在平面上模擬前進和后退,分別觀察現象。 D.溫馨提示 ①船在地球儀上航行時視線要與地球儀的頂端保持水平。 ②船在桌面上航行時視線要與桌面保持水平。 ③重點觀察桅桿和船身的變化。 3、實驗發現 ①當船模在球面上模擬時,先看到帆頂,再看到船身。 ②當船模在平面上模擬時,是一直都能完整地看到船身的。 實驗說明:地球是圓的。 (2)實驗2:模擬月食 A.實驗材料:正方體、乒乓球、手電筒、紙板屏 播放實驗視頻 B.材料用途分析 正方體和小球模擬地球,手電筒模擬太陽,紙板屏模擬月球 C.實驗過程 三個同學合作,打開手電筒,讓正方體和小球的影子分別投到屏上,觀察影子的形狀。 D.溫馨提示 注意:手電光和正方體、屏在同一條直線上。 E.實驗發現 用正方體模擬地球時,投影(月食)是正方形的,而用球體模擬地球的時候才能觀察到圓形或者圓弧。 實驗說明:地球是圓的。 3、雖然有現象能表明地球是球體,但古代的大多數人還是不能接受這個觀點。 1519 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開始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隊回到了出發地。從此人們才開始接受地球是球體的觀點。 把看到的的現象描繪出來。 認真聽 觀看視頻 學生用實驗材料做模擬實驗,進行觀察與推理分析 得出結論 學生用實驗材料做模擬實驗,進行觀察與推理分析 得出結論 讓學生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并讓他們到室外去觀察天空、大地。學生通過直接觀察,會發現,天空雖然很高很廣闊,但卻有弧度,地是十分平坦的,是沒有弧度的,于是學生會提出和古人一樣的想法,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只有讓學生親身體會,才能將學生代入古人的角色,才能去提出猜想并尋找證據。“天圓地方”是一種樸素的科學猜想,支撐的證據是人們在生活中的直接觀察。 通過模擬實驗,猜想地球的形狀可能是球體——地圓說。 設計意圖:雖然“天圓地方”的猜想能應對人們關于地球形狀的疑問,但是生活中觀察到的一些特殊現象卻不支持這個猜想。這兩種典型的“反例”現象,就是海邊的人們用望遠鏡觀察遠方駛來的船,總是先看到帆頂再看到船身;出現月食時,地球的投影總是圓形的。學生對這兩個現象是不容易理解的,教師可以用照片或者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模擬實驗也是在幫助學生理解并提出地球是球體的猜想。 麥哲倫的環球航海旅行不僅開辟了新航線,還通過他的船隊進行的探險航行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這是人們認識地球形狀比較科學的直接證據。3. 交流研討1、通過模擬實驗,你觀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說明地球是球體? 【提示】 ①只有地球是球體,才能先看到船帆。 ②只有地球是球體,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才能是弧形(圓形)。 2、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是球體的? 【提示】 天圓地方→海邊先看到遠處船帆;看月食地球影子是弧形→推測:地球是圓的→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確證:地球是球體。交流 討論 說一說認識的過程。 問題1重在鍛煉學生結合實驗結果有根據 地去論述的能力,看重學生的講解是否結合了 模擬實驗的觀察,推測過程是否具有邏輯性。 問題2是一個小結性的問題,需要學生總結人 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梢杂每谑霰磉_、思 維導圖、流程圖、魚骨圖等形式總結人們對地 球形狀的認識過程。4. 拓展提高1、閱讀相關資料。。 2、查閱相關資料,哪些具體的科技活動能證明地球是圓的? 閱讀資料 拓寬知識面 培養查閱資料能能力5.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都是一個球體,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在科學探究中,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收集信息證據,推理、解釋和描述地球是球體的觀點;初步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6. 板書3.6 地球的形狀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