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月球——地球的衛星學習目標1.通過圖片觀察等方式,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知道月球表面有月海、月陸、環形山等;體會制作環形山模型有助于了解月面特點,但也存在局限性。 2.通過觀察、比較月球表面的圖片,分析月表及其環形山的主要特征;根據環形山的主要特征,制作月球環形山模型;能根據環形山模型制作的評價標準來評估實踐成果。 3.利用環形山模型來反映月球環形山的主要特征、比較月球正面與背面的不同;創造性提出“隕星”撞擊“月面”的多種方法。 4.體會人類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課前學習任務收集與月球相關的信息。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 了解月球表面的特征。 1.結合已學知識和影像資料,分享與月球相關的信息。 月球小檔案 年齡:約45億年 直徑:約3500千米 與地球距離:約38萬千米2.結合視頻、圖片等資料,觀察月球表面及其環形山的主要特征。 【學習任務二】 模擬隕星撞擊來制作“環形山”。 實踐材料:黑米粉、泡沫板、大小玻璃球、彈彈球、小石頭、鑷子 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等級1.提出每一種特征的撞擊方法。☆2.作品能呈現環形山四個特征。☆3.實踐結束后及時整理好器材。☆(評價方法:完全達到“★”,基本達到“ ”,沒有達到“☆”) 1.寫出或畫出每一種特征的撞擊方法。 2.按照下面的步驟和你的模擬隕星撞擊的方法,制作“環形山”。 (1)鋪平米粉表面,輕輕壓平。 (2)選擇一個環形山特征,用設想的方法,撞擊米粉表面。 (3)小心取出物品,不要破壞“環形山”的狀態。 (4)觀察作品是否呈現環形山的這個特征。 (5)如果成功,繼續制作,直到“環形山”具備4個主要特征。 【學習任務三】 成果展示、評價與研討。 1.根據評價標準,對自己與同伴的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進行展示與評價。 2.將各組同學作品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月面”。觀察并思考:“月面”模型,更像月球的正面還是背面? 3.結合實踐活動,你是否支持“環形山由隕星撞擊形成”的觀點?與同伴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